首页期刊导航|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杨锋

双月刊

2095-414X

xuebao@wtu.edu.cn

027-59363626

430073

武汉市武昌鲁巷纺织路1号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登自然科学各类学术研究文章,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工业技术、农业技术等研究领域,将纺织服装学研究作为重点建设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古代造纸的纺织源考

    朱子君李婷婷邹煜琦朱玥玮...
    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造纸术的起源问题一直是学界的研究重点之一,《东观汉记》《后汉书》等史籍将造纸术视为蔡伦的独立发明,但其最初是否受到其他行业或元素的启发,典籍中则没有记载.对于此问题,当代学者们提出了三种不同的观点:造纸源于蚕丝纺织品、造纸源于植物纺织品以及造纸源于无纺织的树皮布.从原料、技术、功用三个角度进行切入,文章考察造纸术之于纺织业的继承性,认为造纸术的发明是受启发于纺织业,而树皮布则不能作为造纸渊源的解释.

    造纸术纺织业起源树皮布

    中国古代纸被研究

    刘钰李惠李斌
    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宋时期纸被是重要的日常生活用品,是特定历史阶段下的产物,史书诗词记载颇丰,研究纸被有利于推动对纸制品的文化认知,了解当时的文学风向和社会经济状况.查阅史书和诗词资料,使用文献整理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分析纸被的文学意象、制作工艺和实际用途.研究认为:第一,唐宋时期盛产纸被,后因棉花种植普及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史书诗词中的资料注重描写纸被的洁白和保暖性能,借写纸被表达贫困、友谊、文雅的清趣.第二,纸被的面料是藤纸和楮纸,用野藤和楮树皮制作而成,纸被的絮料是柳絮、芦花,絮料可置于纸被夹层,增强保暖效果.第三,纸被可用于御寒,也是官府救济赈灾时的物资,古人依托自然环境的便利,大量生产纸被,以此谋利,故纸被成为浙江、福建、安徽、江西等地的名产.

    纸被诗词楮纸制作工艺文学意象

    基于元曲作品中丝织显花事象的技艺辨析研究

    金峥杰邓可卉
    1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元曲作品中多见涉及丝织显花技艺事象,系通过戏曲文学艺术形式反映传统手工丝织事物的文化现象,也是纺织史料的一种保存和呈现形态.采用"曲史互证"的方法,对元曲中有代表性的丝织显花技艺事象开展辨析.研究认为,元曲呈现的提花织造事象与现实中的丝织显花工艺及其织品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元曲"妆花"和"妆金"相关事象提示出后世相关丝织品名称的渊源.元曲"织成"和"缂丝"相关事象所反映的工艺特征和用途符合实际.元曲中"改机"相关事象虽与明代记载不同,但是提示出元代民间衣料加工的常见方法.元曲作品中丝织显花技艺相关事象多由剧曲作者根据现实的丝织工艺特征和产品特点赋予意象性的艺术表达,对后世专门术语的形成不无启发作用,又通过元曲在民间的广泛传播获得流传和认同.

    提花技术显花工艺妆花织成改机元曲纺织史料曲史互证

    清代宫廷服饰与粉彩瓷器中动物纹样的比较探析

    陈晓依吴志明
    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代宫廷服饰与粉彩瓷器是清代艺术与工艺的集大成者,两者处在相同的发展背景下,对于动物纹样的运用存在一定的相似处.文章通过文献查阅法及对比研究法分析动物纹样在两者的异同,通过对两者的题材、色彩、布局、造型等进行分析,找出动物纹样在不同艺术上的差异及其共通性.研究表明:清代宫廷服饰与粉彩瓷器在选取题材的风格和寓意上相似,在色彩运用上运用五行色的配色亦遵循传统的配色口诀一色为主、巧用补色、以色助色,在纹样布局上遵循中式对称之美及天圆地方的造物思想.但两者作为两种截然不同的载体,在造型上因器制宜、因地布纹,在工艺上因材施艺、因材敷彩,因此在纹样的呈现上有所不同.

    动物纹样清代粉彩瓷器宫廷服饰对比研究

    基于Vlog视角下中国传统染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李京平苏子涵胡荒静琳赵金龙...
    3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Vlog是视频创作的流行趋势,染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和保护中要不断融入新兴形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注入新的活力.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参与式观察法,探寻 Vlog 视角下染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方法.研究认为:第一,Vlog平台下染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堪忧,主要表现在专业化Vlog受众数量过少、缺少已认证的专业化Vlog账号、保护内容碎片化、Vlog内容同质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产业化程度低五个方面.第二,Vlog平台下染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可以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培育、加强与专业传承机构协作、融合新媒体技术、建立合适的创作机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 Vlog 促进非遗产品销售这五方面入手.第三,"纺道服途"团队的Vlog平台下染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反响良好,该模式值得推广.

    Vlog染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

    无性别主义在服装中的应用与趋势分析

    宋梓民李玮彦冯玲玲
    4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性别主义摒弃了服装本身的性别意识,使服装在设计过程中不再被传统的性别意识所束缚,因此正确认识无性别主义及无性别主义服装的设计要素对于无性别主义服装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文章通过文献及图例分析法,对于 2022-2024年的春夏、秋冬秀场中所发布的部分无性别主义服装进行整理,着重分析了LOUIS VUITTON2022 秋冬系列、2024年SAINT LAURENT春夏系列、LEMAIRE2024春夏系列等无性别主义风格突出的秀场,并通过服装的廓形、面料、色彩三要素进行分析,从中得出其设计特点,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认为:第一,无性别主义女性演绎以宏观廓形设计为主,而其男性演绎则以微观廓形设计为主.由于人们思想水平的提高、性别意识的弱化、个性表达的重视等原因,无性别主义服装廓形朝着更加平等、个性、自由的方向发展.第二,无性别主义服装根据审美风格选择面料属性,为了追求潮流采用非常规材质与传统服装面料的拼接.这预示着无性别主义服装将在面料上呈现出更明显的多元化的视觉审美效果,通过服装材质的大胆运用彰显出服装的气质与态度.第三,无性别主义服装色彩受个人审美的影响,将大红色、嫩黄色、桃粉色、橘红色这样饱和度高的颜色加入服装中,图案也做了抽象处理.可以预测未来色彩运用的种类丰富且大胆,提高了色彩饱和度,与现代的潮流风向相结合.

    无性别主义个性化廓形面料色彩

    智力障碍学生服装设计探析

    钟蔚伍梓源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力障碍学生对服装有着特殊的需求,穿着普通服饰给他们生活带来极大不便,然而此问题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为促进智力障碍学生服装设计的完善与行业发展,文章以在校智力障碍学生为研究对象,在文献梳理基础上,归纳国内残障人士服装设计研究的共通性及薄弱环节,基于实例调研数据做出针对智力障碍学生需求的服装设计.设计研究表明:在衣身前片增加装有蓄水棉卡槽的防水布或者利用磁力片在前片安装独立的卡槽,可以在衣服被口水污染时直接擦拭或单独更换独立部件;将手肘以下的袖笼用防水面料制作,在下端袖笼被污染时可以通过擦拭,不用更换整件上衣也能保证清洁;将裤裆部单独裁下作为一个独立的部件,用隐形拉链/魔术贴/软磁片将其与裤身连接,在裆部受到污染时只需更换裆部部件或将裤装两侧增加拉链,在需要时可以快速穿脱.优化后的服装,污渍通过擦拭或更换衣片的方式即可去除,为智力障碍学生及其看护人带来便利.

    智力障碍调研设计实践结构设计

    基于对称与均衡形式美法则的壮族背带纹样在女装设计中的应用

    覃清华
    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壮族背带纹样是壮族生活物化的精神载体,凝结着壮族的智慧与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更好的传承和提升壮族背带纹样与当代设计的多元融合.文章通过分析国内外女装品牌服饰中纹样装饰的方式及效果,归纳总结出基于对称与均衡形式美法则视角下,壮族背带纹样与女装设计多元融合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研究表明:基于对称与均衡的形式美法则能够有效的实现壮族背带纹样的文化价值和装饰审美,为壮族背带纹样传承与创新设计应用提供系统性的转化思路.

    壮族背带纹样对称与均衡形式美法则多元融合设计应用

    北方管道公司展厅的维度设计探析

    曹凯刘佩雯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企业对产品展示、品牌宣传、交流和形象提升有着更高的需求,企业都纷纷设立自己的企业展厅.目前有大量研究对展厅设计进行了探讨,但大部分研究更倾向于探讨单个维度,缺乏综合性维度的设计,同时展厅的维度研究需要在不同维度之间进行平衡.文章运用调查法,对北方管道公司展厅进行调查分析,深入了解维度设计的关键要素和设计原则,为展厅设计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展厅设计维度设计企业展厅维度探析

    功能性水刺粘胶纤维膜/UiO-66-NH2的制备及其对Cr(Ⅵ)的吸附性能研究

    汪邓兵杨旭刘祖一赵玲玲...
    6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UiO-66-NH2 在水中呈粉末状难以回收,水刺粘胶纤维表面含有大量的羟基,具有良好的亲水性且可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因此,通过原位生长法将 UiO-66-NH2 均匀生长在水刺粘胶纤维表面,制备出 UiO-66-NH2/水刺粘胶复合纤维膜.SEM、FT-IR、BET 和 XRD 表明,水刺粘胶纤维表面上均匀生长了UiO-66-NH2.此外,探究了pH、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Cr(Ⅵ)浓度对改复合纤维膜吸附性能的影响.最佳条件下,其最大吸附量为129.37mg/g;当pH=1时,经过 4次的循环吸附后,其对Cr(Ⅵ)的去除率从100%下降到76%,证明其具有良好的循环使用性能.UiO-66-NH2/水刺粘胶复合纤维膜对 Cr(Ⅵ)的化学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水刺粘胶纤维Cr(Ⅵ)吸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