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王威孚

双月刊

1671-6477

whsbsk@163.com

027-86553823,86551152,86557005

430063

武汉市武昌区和平大道1040号50信箱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教育部主管、武汉理工大学期刊社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主要刊登文史哲、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教育学、新闻传播与出版、文化学、心理学、美学、思想政治教育等人文与社会科学学科及其相关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欢迎社会各界从事人文社科研究的学者和学人及作者惠赐佳稿,欢迎各高校、图书馆和院系资源室征订收藏本刊,欢迎社会图书馆和科研院所图书馆征订和收藏本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创业生态系统提升城市创业活跃度研究——基于模糊集定性的比较分析

    刘振元马凌晨陈莹张璐...
    93-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业对区域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如何通过优化创业生态系统提升区域创业活跃度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以中国74个地级市为样本,构建创业生态系统框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索创业生态系统对创业活跃度的多元驱动路径.研究发现:(1)单个要素不能单独构成城市高创业活跃度和非高创业活跃度的必要条件;(2)产生高创业活跃度的创业生态系统有三种,分别是市场—金融—人力驱动型、金融—网络驱动型和市场—政府—网络驱动型;(3)产生非高创业活跃度的创业生态系统有四种,且与产生高活跃度的创业生态系统存在非对称关系.研究结果可为不同城市的创业生态系统如何提升创业活跃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创业生态系统创业活跃度模糊集定性组态效应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人道主义问题新探——基于"横向堆叠"与"纵向延伸"两种理解尺度

    嵇睿
    107-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唯物主义与人道主义之间的层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道主义问题的重要研究向度.人道主义肇始于西方意识形态思潮,其间经历了"理性与至善"、"上帝与原罪"、"欲望与禀性"、"存在与本质"四个思想"堆叠"阶段.自历史唯物主义创立以来,马克思从根本上破除了以往人道主义"横向展开"的解释范式,并沿着"现实的人"及其历史活动的辩证法中予以"新解",即表现为"现实性和历史性的内在融合"、"阶段性和长远性的相互依存"、"客观性和能动性的辩证统一"以及"同一性和差异性的交融互通"的四大纵向理解.同时,"历史人道主义"作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的道义特质,其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三大重要现代化任务予以深刻启明.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人道主义横向堆叠纵向延伸

    论赫勒以日常生活理论为基础的人类解放思想

    张艺川
    117-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日常生活理论为基础的人类解放思想是赫勒早期思想的重要理论成果.赫勒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批判性分析,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人类解放.首先,赫勒吸收卢卡奇物化理论和日常生活理论的思想资源,将人类解放建立在对日常生活分析的基础上.她的人类解放思想正是从马克思宏观的社会结构分析转变到微观的日常生活分析的结果.她从个体和社会关系的角度论述了日常生活的内涵及作用,指出社会革命必须渗透进群众的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领域内加以实现.其次,赫勒从日常生活的"工作"、日常生活的思维和日常生活的交往三个方面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日常生活的异化,论述人类解放的必要性.最后,赫勒论述了通过日常生活革命实现人类解放的方式.日常生活革命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用科学、艺术和哲学等高级思维指导物化的日常思维,打破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如是性"的固化思维模式;第二,培养主体的道德个性,抑制"排他主义"特性;第三,建立超越传统家庭组织的公社,通过价值观等文化的革命使公社变成革命化的家庭,新的心理性格在其中塑造,个人解放在其中实现.日常生活革命将革命的重点从劳动过程和控制劳动过程的制度结构转向伦理,特别强调文化革命的重要意义.但是,赫勒脱离历史唯物主义、脱离无产阶级历史使命谈革命,最终使人类解放由实践任务变成一种乌托邦构想.

    赫勒卢卡奇日常生活人类解放

    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陈晋许瑶
    124-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CIPP评价模式基础上,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成效、师德师风五个维度构建了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从价值引导、专业成长和能力发展三个维度测量学生对学习成效的认可与满意程度.通过问卷形式对指标体系进行了校验,以期为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CIPP评价模式指标体系

    基于多元化评价体系理论的我国研究生教育管理评价体系构建

    胡泳徐伟范小春
    133-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多元智能理论、情境认知理论和认知发展理论等多元化评价体系理论,对我国现行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构建过程作出分析,指出现行评价体系存在过度强调量化评价、缺乏全面性评价和评价主体的单一性等方面的问题.在构建过程中,通过德尔菲法、访谈法以及层次分析法设计了多元化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其对应权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学术成就的全方位评估、研究能力的深化与运用、教学能力的综合提升、职业发展能力的有序指导、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考核、国际化能力的加强与支持等六方面对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建议,冀能对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全面发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有所助益.

    研究生教育管理多元评价体系

    教师美术作品选

    封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