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教资料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教资料
文教资料

何永康

旬刊

1004-8359

wjzl@vip.163.com

025-83951252

210097

南京市宁海路122号

文教资料/Journal 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徐光启"开市"主张研究——以《海防迂说》为例

    王芄逾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徐光启在著作《海防迂说》中详细论述了其贸易主张.徐光启认为,海禁政策是倭乱的根源,提出"开市"以平息倭患,并提出通过贸易促进明朝对日本的了解和控制.他对明朝"闭市"政策持批评态度,尤其对朱纨和胡宗宪的海禁政策和处理倭寇的方法提出了异议,认为与日本"通市"可达到"靖倭、知倭、制倭、谋倭"之效,而17世纪日本对琉球、台湾的一系列侵略行为更使其坚定了"开市"主张.尽管徐光启的主张颇具前瞻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总的来说,徐光启的"开市"主张体现了他对明朝海防和对外贸易政策的深刻思考,对后世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徐光启《海防迂说》"开市"

    王右木与马克思主义在四川的早期传播探赜

    汤届鑫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四川人民求得解放的科学真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在四川的发展则为马克思主义在四川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王右木作为马克思主义在四川传播的"播火者",通过组织马克思读书会、创办《人声》报、深入群众进行宣传、领导教育经费独立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四川的早期传播,为四川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王右木马克思主义四川早期传播

    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体系何以可能的思考

    白雪燕杨海燕
    5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体系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党的民族工作在实践中的理论升华.在宏观层面,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指导地位为其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党对民族工作的高度重视是其重要保障.在理论来源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党的民族工作实践经验的提炼深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近年来,一系列相关的理论成果主要从研究内容体系、路径探索和理论梳理等方面为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体系积累了丰富的资源.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体系思想基础

    中学思政课教师教学话语提升研究

    谢石生刘小渝
    55-58,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教学话语是师生之间沟通的中介和桥梁,是教学成效的重要保障,对于中学思政课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部分中学思政课教师存在教学话语内容上教材语言浓厚、政策话语突出,方式上严肃刻板、单一固化、枯燥乏味,质量上缺乏情感温度、感染力不强等问题.其原因主要有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尚未同频、教师教学话语转化意识不强、受传统教学话语限制较大等.因此,提升中学思政课教学话语要做到"引经典"与"讲故事"并行、"生活化"与"网络化"并举、"问题式"与"对比式""涵真情"与"借新媒"并用并重等有效措施,切实丰富话语内容、转换话语风格、革新话语方式、增强话语情感,进一步提升教学话语,更好落实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中学思政课教学话语提升现实困境对策

    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优化进路

    任雪琪张春秀
    5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体间性作为对主体性哲学的超越,是现代哲学的重要范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容易造成受教育者主体"空场"现象,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进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既要接续完成对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的系统总结,也要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经验进行及时有效的科学解读,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解释力至关重要.以主体间性理论为视角审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共情、共通、共享表达,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能力的提升,重构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更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念,创立平等互利的新型教育双向关系.

    主体间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教育者受教育者

    灌输理论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杨化冰周聪
    6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灌输理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首先论述了灌输理论的起源、完善及其在实践中的演变过程,井深入分析了其核心内容.在此基础上,文章对新时期的灌输理论进行了理性分析,强调坚持和传承灌输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助于坚定政治方向、指导理论传播、凝聚思想共识,而且能锤炼理想信念、强化教育引导、培育时代新人.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文章从更新教育理念、创新灌输内容、拓展灌输方法三个方面提出将灌输理论守正创新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灌输理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吕承文
    6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试验的基本内容.本课程教学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须与其他思政课程在教学形式和内容上有所差异化.思政课教师对新时代的本课程教学能力的"道""器"关系把握、高校思政课堂教学实践效果的提升与改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的共性问题.同时,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教改而言,思政教育对象、内容及方式的差异化,也是应格外被重视的问题.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教学改革

    高校思政课赋能大学生文化自信路径探析

    卢瑞
    7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信是推动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对于建立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文化自信更是其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自信不仅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也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体现.高校思政课承担着塑造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任务.借助高校思政课的形式来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是通过教育的方式来对大学生产生影响,能够产生更深刻而广泛的作用.

    大学生文化自信高校思政课

    大学英语读写课程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现状问题及实施路径探究

    彭春艳
    75-7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首先对当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融入情况的现状问题和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对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开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说明,重点就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展开论述,分别从提升教师的思政教育意识、挖掘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思政素材、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融入思政内容以及科学运用现代化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的课堂互动及听课体验等方面进行探究,旨在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课程思政大学英语读写课程现状问题实施路径

    海洋强国视域下大学生学习海洋文化的创新路径研究

    张娜娜位潇丹
    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海洋强国的过程中,海洋文化在国家文化软实力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1世纪的青年大学生理应充分理解海洋文化的内涵及海洋文化与海洋强国的关联.大学生学习海洋文化不仅为投身国家建设和海洋开发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也是树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海洋观的重要保障,还是有效增加自身知识储备和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支撑.学习海洋文化必须坚持同中国海洋文化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弘扬海洋文化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学习海洋文化,遵循海洋发展的客观规律.

    海洋强国大学生海洋文化创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