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教资料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教资料
文教资料

何永康

旬刊

1004-8359

wjzl@vip.163.com

025-83951252

210097

南京市宁海路122号

文教资料/Journal 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美丽乡村建设中乡土文化主体困境及其解决路径研究——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

    张思艺周佳瑶何燕
    38-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承发展乡土文化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在乡土文化建设中,农民是认知主体、传承主体和创造主体.尽管目前多数乡村不断完善乡土文化发展的物质与精神载体,乡土文化建设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仍存在主体认同意识淡化、内在动因缺失、文化权益受损和建设力量分散的困境.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要通过培养主体认同感、激发主体参与积极性、保障主体文化权益、凝聚主体建设力量,突破乡土文化的发展瓶颈,实现乡土文化的传承创新.

    乡土文化传承发展主体困境

    大学生国家形象观教育的价值基础与内容体系研究

    李雍
    42-4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生国家形象观教育来源于中国形象建设的现实需要,是构建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重要基础和实现中国梦的有力支撑.国家形象借鉴观教育是国家形象观教育的重点,国家形象修复观教育是国家形象观教育的关键.我们需要通过国家形象观教育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国家形象意识,不断开拓大学生国家形象观教育的有效路径,激励大学生争做中国形象的坚定维护者.

    大学生国家形象观教育价值基础内容体系

    "三全育人"理念下中等职业院校历史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

    江凯龙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课改背景下,中等职业院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不断转变,"三全育人"理念得到全面落实."三全育人"强调全员、全过程与全方位育人,基于这一理念开展历史课程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与技能.同时,思政教育作为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核心课程,将其与历史课程有机融合,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中职教育的质量、效果也能大幅提高.针对此,本文围绕"三全育人"理念进行分析,对该理念下中职历史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入路径进行探讨.

    "三全育人"历史课程思政教育

    技术驱动与困境破解:智能技术赋能高校舆情管理的新路径

    王倩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舆情管理工作在实践应用中实现了显著拓展与延伸.然而,这一进程也伴随着数据安全、信息噪声、意识形态安全隐患等一系列错综复杂的问题.本文深入剖析智能技术在高校网络舆情管控中发挥的作用及面临的风险挑战,并基于此提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等多维度策略,旨在推动高校舆情管理工作迈向更加智能化、科学化的新高度,为构建和谐稳定的校园网络环境奠定坚实基础.

    人工智能技术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挑战困境治理策略

    "大思政课"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研究

    樊高萌
    53-55,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思政课"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阵地,也是做好新时代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在高职院校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思想引领作用,有利于引导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因此,我们要以"大思政课"为基础,不断结合时代要求,汇集多种力量,为增强高职院校学生奋斗精神培育添动力增实效,也为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培养更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

    大思政课高职院校大学生奋斗精神

    共同体理论下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思政建设探究

    王英华何锦旭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思政建设中呈现内容挖掘尚未形成体系等问题,影响着育人目标的实现.在共同体理论视域下,探讨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思政建设,旨在破解协同育人观念不强的现实局限.本文从促进多元主体参与的课程建设共同体、学习共同体以及学校与社会协同共同体的形成角度出发,对创新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路径探究.

    共同体理论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课程思政

    "三全育人"视域下的高校家庭社会育人共同体构建研究

    常敏
    6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办好教育事业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的责任,健全高校家庭社会育人共同体事关学生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已然成为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围绕深化"三全育人"改革的要求,深入剖析了新时代高校家庭社会育人共同体的价值意蕴和现实难点,提出了构建全员参与式的协同联动保障机制、全面专业化的家庭教育指导体系、全程共享化的社会教育服务体系,推动立德树人贯穿高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育人三方面.

    "三全育人"高校家庭社会育人共同体构建

    大学新生转型教育:价值本位、现实困境、实践路径

    滕影
    6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生转型教育是大学教育的起点,在高校立德树人和人才培养总体工作中占基础地位,其育人效果关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和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各高校逐步重视新生转型教育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面临育人主体单一、育人时效失衡、育人形式陈旧等问题,难以满足"00后"大学生群体多元化的现实需求.基于此,本文在深度挖掘新生转型教育现实困境的基础上,系统阐明实施新生转型教育的必要性,研究提出"三心"驱动"三导"的特色教育模式,以期为高校新生转型教育创新提供新思路、新理念和新方法.

    大学新生转型教育价值本位现实困境实践路径

    新时代青年自组织的育人路径探究

    李佳佳贺志超王晓荣
    69-7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年自组织是新时代青年成长、活动和进步的重要社会化机构.青年自组织凭借独特的活力、多样的文化和创新精神,为青年提供实践锻炼、人际交往和人格塑造的机会,在育人功能上发挥着独特价值.数字时代的来临给青年自组织育人价值的发挥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新时代,青年自组织加强内部主流文化引导、廓清网络舆论迷雾、提升组织管理能力,对增强自组织青年的思想政治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代青年自组织组织育人

    "三微"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实践探析

    宋丽萍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难点之一,也是其突破点之一."三微"(微课、微剧、微辩论或微演讲)教学模式,是在传统课堂上开辟出部分时间,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展示和评价模式.它综合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的优点,是由学生组织话题,参与课堂,并由学生对课堂活动进行评价评分的一种创新性探索,兼具过程与评价两个环节,体现学习的自主性与 目标性,以期实现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有机结合的教育目标."三微"教学模式的运用,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创新了思政课的课堂教学.

    "三微"教学模式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