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教资料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教资料
文教资料

何永康

旬刊

1004-8359

wjzl@vip.163.com

025-83951252

210097

南京市宁海路122号

文教资料/Journal 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中的育人作用及实现策略——以"大学语文"课程为例

    周蓓
    14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高职院校中,"大学语文"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承担着提升人文素养的育人责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语文"课程融合,对提升"大学语文"课程的育人价值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语文"课程的关系维度出发,剖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中的育人现状及问题,并提出对应的育人策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语文"育人策略

    面向深度学习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应用效果研究——以师范生TPACK水平提升为例

    徐晓雄吕慧慧
    148-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近几年关于深度学习及新兴教学模式研究的深入,人们已认识到深度学习是新时代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本文通过阐释深度学习、混合式学习的概念及其关联,结合当前师范生TPACK能力水平的缺失,提出面向深度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并以师范生TPACK水平提升为例开展教学实践.结果表明,该模式能够促进师范生深度学习的发生,激发其求知欲,这对模式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深度学习混合式教学教学模式教学案例

    探索沉浸式"古代文学"课程训练设计

    朱晓青钱敏宗丽
    154-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代文学"课程学习需要克服文字繁难、背景殊异、观念转变等外在阻隔,沉浸式"古代文学"课程训练提供了一个实践契机.学生进入其中,通过课堂讨论、古诗文写作、情境演绎等项目训练,感受文本情境,体会经典魅力,获得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经历成长蜕变,实现自我更新、自我成才.

    古代文学课程沉浸训练

    工科专业大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王弯弯芮海云
    159-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分析影响工科专业大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未能培养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未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未能引导学生的"学";未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未能促进学生对学习的监控和反思.因此本文提出了提高工科专业大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知识本身探求的兴趣;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多元评价和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工科专业大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教学策略

    人工智能时代的法学教育——新机遇·新要求·新路径

    于晓冬
    163-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法学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人工智能时代,法学教育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更好地适应新的需求和挑战.法学教育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备跨学科融合、终身学习、法律伦理素养和数据安全意识等方面的能力.法学教育需要寻求新的路径和方法,以更好地适应人工智能时代.本文将从新机遇、新要求和新路径三个方面,探讨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法学教育.

    人工智能法学教育新机遇新要求新路径

    聋人大学生汉语笔谈交际情境设计与教学实施

    张帆
    167-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培养和提升聋人大学生沟通与交际的能力是汉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但目前国内面向聋生的沟通与交际教学研究还较为薄弱.借鉴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研究已有成果,本文通过分析聋生沟通与交际能力的构成,立足课程开发,从日常生活、职场生活两大领域构建功能、话题、任务、知识为一体的交际情境框架,提出"探—导—学—做—评—思"六步式教学实施步骤,以期为聋教育汉语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聋生笔谈交际情境交际任务沟通与交际

    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赋能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探析

    佘正昊李冉冉
    171-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是研究生教育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南,研究生是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传承者与践行者.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意识形态的多维度冲击,研究生在科研实践创新的道路上遇到了更多的困难,需要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赋能,从认知层面夯实研究生的学风基础,从意志层面熔铸研究生的诚信志气,从认同层面铸牢研究生的忠诚信念,促使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科学家精神研究生赋能学术诚信

    认知隐喻理论下国际中文教育中的词汇教学建议

    靳璐璐张丽
    175-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隐喻类词汇为满足人们表达新事物及丰富情感变化的语言需求应运而生.生活环境、历史文化、语言和思维差异都对隐喻类词汇产生影响.学界运用认知隐喻理论探讨英语词汇教学的研究较多,尚缺乏将该理论应用于国际中文词汇教育的研究.因此,为提高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汉语学习兴趣及隐喻类词汇的习得水平,本文将认知隐喻理论与国际中文教育中的词汇教学相结合,探讨汉语隐喻类词汇特点、明确其认知原理,并梳理汉语隐喻类词汇教学现状,提出面向汉语学习者隐喻类词汇教学的建议.

    认知隐喻理论隐喻类词汇国际中文教学

    机遇与挑战: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结构困境与双重出路

    苏海刘倩
    179-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期以来,我国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受到限制,面临着封闭孤立的路径结构困境、供给不到位的支持系统结构困境和专业自主发展意识薄弱的主体性结构困境,这也是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最突出的问题.提高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对我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教育基本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构建内外兼修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双重出路,共破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结构困境,打好最后的攻坚战.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结构困境双重出路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提升乡村教师数字素养的困境和路径

    李欣月
    184-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乡村中小学教师的数字素养水平与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紧密相关.提升乡村教师数字素养可以推动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助推乡村教师角色转变、满足学生数字素养提升需求.然而,当前面临乡村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主体意识失能、乡村中小学校数字化基础设施薄弱、乡村教师研修培训存在诸多现实问题、乡村教师数字素养评价体系不完善等诸多现实困境.对此,应培养乡村教师数字素养提升主体意识、多方联动优化乡村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环境、创新优化乡村教师数字素养培训体系、建立健全乡村教师数字素养评价体系来实现乡村教师数字素养有效提升.

    教育数字化转型乡村教师数字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