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皖南医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皖南医学院学报
皖南医学院学报

章尧

双月刊

1002-0217

wnyxyxb@yahoo.com.cn

0553-3932553

241002

安徽省芜湖市戈江区文昌西路22号

皖南医学院学报/Journal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Wannan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医学期刊,反映学院科研、教学、医疗的新成果和新经验,促进院内外学术交流和科研、教学、医疗水平的提高,同时为教学实习基地的医疗卫生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电针治疗调节miR-183对噪声性耳聋模型耳蜗毛细胞VEGF表达的影响

    王荣国高洁张慧平屈永涛...
    409-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电针治疗调节miR-183对噪声性耳聋(NIHL)模型耳蜗毛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与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NIHL组、NIHL+针刺组、NIHL+针刺+腺病毒(AAV)-NC组和NIHL+针刺+AAV-sp-miR-183组.针刺组取中渚穴进行刺激.利用AAV载体在NIHL大鼠中敲低miR-183.各组大鼠进行听觉脑干反应(ABR)评估与毛细胞计数.qRT-PCR分析大鼠耳蜗组织miR-183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测定VEGF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NIHL组耳蜗组织中miR-183的水平降低,ABR阈值差与毛细胞的缺失率升高,耳蜗毛细胞VEGF表达的水平升高(P<0.05).与NIHL组相比,NIHL+针刺组耳蜗组织中miR-183的水平上升,ABR阈值差与毛细胞的缺失率降低,耳蜗毛细胞VEGF表达的水平升高(P<0.05).NIHL+针刺+AAV-sp-miR-183组与NIHL+针刺+AAV-NC组相比,miR-183的水平降低,ABR阈值差与毛细胞的缺失率升高,耳蜗毛细胞VEGF表达的水平降低(P<0.05).结论:电针治疗可以通过上调miR-183进而促进NIHL大鼠耳蜗毛细胞VEGF的表达,降低噪音诱导的NIHL大鼠ABR阈值差增高与毛细胞损伤.

    电针治疗噪声性耳聋miR-183耳蜗毛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短链氯化石蜡通过ROS/NF-κB通路诱导PC12细胞神经毒性

    张涛伏家林王若薇胡名媛...
    414-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短链氯化石蜡(SCCPs)神经毒性机制.方法:显微镜下观察和CCK-8检测SCCPs不同浓度(0、50、100、200、300 μg/L)暴露24 h的PC12细胞的生长密度和细胞活力;活性氧(ROS)和丙二醛(MDA)检测细胞氧化损伤情况;Western blot检测iNOS、COX-2、p65、p-p65蛋白表达;qRT-PCR检测IL-1β、IL-6、TNF-α炎症因子转录水平.结果:显微镜观察和CCK-8结果显示PC12细胞的密度和细胞活力在200 μg/L SCCPs暴露时降低(P<0.01),细胞内ROS和MDA相对水平在200 µg/L SCCPs暴露时升高(P<0.001).N-乙酰半胱氨酸(NAC)干预下,NF-κB通路相关蛋白和mRNA表达被抑制(P<0.05).结论:SCCPs可通过ROS/NF-κB通路诱导PC12细胞神经毒性.

    短链氯化石蜡神经毒性ROS/NF-κB通路

    顺铂通过调节FTO的表达诱导卵巢颗粒细胞凋亡

    何晶晶洪名云戴志俊朱凯...
    418-421,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顺铂处理人卵巢颗粒细胞KGN后,细胞中脂肪和肥胖相关基因(FTO)的表达水平和细胞凋亡的变化,探讨FTO基因对化疗后KGN细胞凋亡的调控.方法:分别使用0、5、10、15、20 μmol/L顺铂处理KGN细胞24、48、72 h,CCK-8法分析细胞增殖能力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处理48 h后细胞的凋亡水平,Western blot(WB)法检测细胞中FTO、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水平.KGN细胞转染针对FTO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siFTO组),并设立细胞对照组(Control组,只含有脂质体)和siRNA对照组(siNC组,转染阴性对照序列);KGN细胞转染FTO真核表达质粒(FTO组),并设立细胞对照组(Control组,只含有脂质体)和空载体对照组(Vector组,转染空载体).转染后,同时使用5µmol/L顺铂处理细胞48 h;分别采用qRT-PCR和WB法检测各组FTO、Bcl-2和Bax的表达水平.结果:随着顺铂浓度的增加,各处理时间组KGN细胞的增殖能力均逐渐下降(P<0.05).细胞凋亡水平随着顺铂浓度的增加逐渐升高(P<0.05),FTO的表达水平逐渐下降(P<0.05).使用siRNA下调FTO后,抑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下降(P<0.001),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水平升高(P<0.001);使用真核表达质粒上调FTO后,抑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升高(P<0.01),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下降(P<0.001).结论:顺铂能够下调KGN细胞中FTO的表达水平,并通过抑制抑凋亡蛋白Bcl-2表达和上调促凋亡蛋白Bax表达,促进KGN细胞的凋亡,提示化疗可能通过FTO表达促进卵巢颗粒细胞凋亡,引起卵巢早衰.

    卵巢早衰肥胖相关蛋白卵巢颗粒细胞小干扰核糖核酸细胞凋亡

    双中点法评估前交叉韧带重建股骨隧道I.D.E.A.L点

    李腾云付昌马
    422-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一种简单有效的以双中点为参考的股骨隧道位置评估方法.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12月运用自体肌腱类等长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患者13例,采用双中点法制备股骨隧道I.D.E.A.L点.纳入患者术前物理查体及磁共振检查均提示ACL断裂.比较手术前后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Lysholm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同时双中点制备股骨隧道的x/t(%)和y/h(%)数值与术后Bernard网格象限的理想位置x/t(%)和y/h(%)数值进行比较.结果:随访3个月,术后第3个月IKDC、Lyshlom评分均较术前上升(P<0.05),而VAS评分较术前下降(P<0.05).术后膝关节侧位Bernard网格象限x/t(%)和y/h(%)与理想化位置x/t(%)和y/h(%)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中点法是ACL重建评估股骨隧道位置的良好方法,术中关节镜测量与术后Bernard网格象限测量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股骨隧道I.D.E.A.L点双中点评估

    铜绿假单胞菌致病毒力基因的表达与耐药性相关分析

    刘康王万俊吴珍珍刘莉莉...
    426-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PA)Ⅲ型分泌系统(T3SS)4种致病毒力基因exoT、exoY、exoS、exoU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耐药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第一人民医院2022年9月~2023年9月临床检出的不同标本来源的PA 144株,使用Vitek2-Compact仪器进行细菌鉴定并分析药敏结果,PCR检测T3SS系统致病毒力基因exoT、exoY、exoS、exoU携带表达情况,分析不同致病毒力基因型组合与细菌耐药性之间的关系.结果:144株PA携带exoT(144/144)和exoY(144/144)基因的阳性率为100%,exoS基因占84.72%(122/144),exoU基因占20.14%(29/144).总共检出4种致病毒力基因型组合,以 exoT+/exoY+/exoS+/exoU-(79.17%,114/144)基因型组合为主,其次是 exoT+/exoY+/exoS-/exoU+(14.58%,21/144).药敏结果显示exoT+/exoY+/exoS-/exoU+基因型菌株对常见抗菌药物如妥布霉素、头孢他啶、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哌拉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美洛培南、粘菌素耐药率高于exoT+/exoY+/exoS+/exoU-基因型(P<0.05).结论:本研究检出T3SS致病毒力基因以exoT+/exoY+/exoS+/exoU-型为主,不同毒力基因型组合的PA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有差异.

    铜绿假单胞菌Ⅲ型分泌系统致病毒力基因细菌耐药性

    纯主动脉瓣反流患者TAVR术后新发传导阻滞的危险因素分析

    张璇查林涛梁诚左权...
    430-4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新一代自膨胀瓣膜对纯主动脉瓣反流(PAR)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术后新发传导阻滞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9月于弋矶山医院心脏中心因重度PAR而行TAVR的68名连续性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最终纳入58例,根据术后是否新发传导阻滞,分为传导阻滞组(23例)和非传导阻滞组(35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PAR患者TAVR术后新发传导阻滞的危险因素.结果:传导阻滞组糖尿病患病率更高、瓣膜植入深度更深、主动脉根部角度更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主动脉根部角度更大(OR=1.166,95%CI:1.029~1.321,P=0.016)及瓣膜植入深度更深(OR=1.504,95%CI:1.055~2.144,P=0.024)为PAR患者TAVR术后新发传导阻滞的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显示主动脉根部角度及瓣膜植入深度均与PAR患者TAVR术后新发传导阻滞独立相关,提示术者术前应充分结合主动脉根部角度制定手术方案,评估最佳的术中瓣膜植入深度,尽量减少术后新发传导阻滞的风险.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纯主动脉瓣反流传导阻滞主动脉根部角度瓣膜植入深度

    钛夹牵引联合肌间层剥离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研究

    王运东张俊秀王巍何池义...
    435-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估钛夹牵引联合肌间层剥离对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N)的手术临床意义,推动直肠NEN(ESD)的流程化、标准化操作.方法:选取弋矶山医院2021年1月1日~2023年11月1日病例24例,根据NEN病灶大小,高低位配对设计联合组及常规组,其中联合组采取钛夹牵引联合肌间层剥离,常规组采用常规ESD法,比较两组切除时间、切除完整性等.结果:其中联合组13例,常规组11例.联合组手术时间(15.23±4.92)min;常规组手术时间(35.45±7.51)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完整手术切除率100%;常规组11例,完整切除7例,3例切缘可见肿瘤组织,1例过度电凝不能判断肿瘤切缘.结论:钛夹牵引联合肌间层剥离对直肠NEN行ESD的手术时间、完整切除率较传统ESD均有明显优势,且操作简单,可以作为直肠NEN行ESD的手术流程化、标准化操作方法.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肌间层剥离规范化

    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血栓病理对机械取栓后出血转化的影响

    崔涛于创伟赵曙光刘静...
    438-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血栓病理对机械取栓后出血转化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6月~2022年5月太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45例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机械取栓后出血转化情况分为出血转化组和非出血转化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及血栓病理,并分析影响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后出血转化的血栓病理因素.结果:145例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中,30例(20.69%)机械取栓后发生出血转化.出血转化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多次取栓及血栓病理为红细胞富集占比高于非出血转化组(P<0.05),并与机械取栓后出血转化均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高、多次取栓、血栓病理为红细胞富集均是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血栓病理为红细胞富集会增加机械取栓后出血转化风险.

    急性脑梗死大血管闭塞机械取栓血栓病理出血转化

    不同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对早产儿脑发育的影响

    郭本标朱鹏杨蓉张俊...
    441-4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对早产儿脑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安徽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早产儿293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早产儿相关资料并测量出生48 h血清25(OH)D水平,将血清25(OH)D水平≥75 nmol/L作为正常组,<75 nmol/L作为缺乏组,均接受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监测并计算实际总分,参照《新生儿振幅整合脑电图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由相应胎龄早产儿的总分平均值减去实际总分得到校正后总分以评价早产儿脑发育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25(OH)D和早产儿脑发育的相关性.结果:293例患儿25(OH)D水平为(69.95±14.16)nmol/L,其中98例血清25(OH)D水平≥75 nmol/L,195例血清25(OH)D水平<75 nmol/L.正常组的出生胎龄[(33.76±1.92)周]较缺乏组[(32.86±2.35)周]大,正常组出生后的体质量[(2 115.80±521.37)g]较缺乏组[(1 965.56±562.41)g]重(P<0.05);正常组aEEG参数、睡眠-觉醒周期(SWC)、带宽(B)及总分均高于缺乏组(P<0.05);校正后aEEG总分(0.49±1.09)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早产儿血清25(OH)D水平与校正后aEEG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343,P<0.05).结论:血清25(OH)D和早产儿脑发育有关,监测25(OH)D水平有助于评价早产儿早期脑发育情况.

    25羟维生素D早产儿脑发育振幅整合脑电图相关性

    LDL-C、HDL-C动态评估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预后中的意义

    陈清清崔涛吴斌桑道乾...
    445-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动态评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其比值在急性脑梗死(ACI)溶栓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于太和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并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121例AC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90 d后mRS评分状况分为预后不良组(n=33)和预后良好组(n=88),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内1 d、溶栓后1个月LDL-C、HDL-C水平差异,并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以上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的NIHSS评分、梗死体积、发病至溶栓的时间、合并高血压比例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体质量指数(BMI)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两组患者溶栓后1个月LDL-C、LDL-C/HDL-C比值较溶栓内1d均下降,HDL-C值上升(P<0.05);且预后良好组HDL-C上升幅度优于预后不良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低(OR=0.730,95%CI:O.552~0.966)、梗死体积大(OR=1.088,95%CI:1.014~1.167)、发病至溶栓的时间长(OR=1.012,95%CI:1.000~1.023)、合并高血压(OR=4.911,95%CI:1.599~15.083)、HDL-C 差值小(OR=0.753,95%CI:0.571~0.992)是影响ACI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DL-C差值预测的AUC面积为0.718(P<0.05).结论:动态评估HDL-C的水平变化对判断ACI患者静脉溶栓后不良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急性脑梗死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