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微生物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微生物学杂志
微生物学杂志

李莉

双月刊

1005-7021

lnwswxh@126.com,lnwsuxh@mail.cyptt.ln.cn

0421-2914613

122000

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龙山街四段820号

微生物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MicrobiologyCSCDCSTP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包括工业、农业、医学医药、兽医、食用菌及生物工程学在内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为我国生物学核心期刊,1978年创刊,1987年开始美国《CA》、《SCI》和《中国生物学文摘》等国内外重要检索刊物摘引和收录,主要任务是开展学术交流,反映国内外微生物领域的进展与方向,提高广大微生物学工作者业务水平,为科研工作的正确开展,为生产建设顺利进行,为加速科研成果诞生和立项论证发挥预见性和导向性。同时为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指导生产,促进科技致富做出了积极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龙江宜州段沉积物真菌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响应关系研究

    付跃宁思敏冯秋媚农永康...
    94-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鉴于龙江宜州段曾受重金属镉污染,为探索污染流域龙江宜州段上下游的河流沉积物中环境因子对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龙江宜州区段的五个样区沉积物样本的真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真菌群落与理化性质及重金属参数的关系.经测序,质控获得7027个分类操作单元(OTUs),隶属17门、52纲、125目、295科、622属.各样区占比较大的是未分类真菌门类(unclassified k Fungi),范围在43.6%~56.8%,占比最大在河流中段.优势菌门主要有罗兹菌门(Rozello-mycota)、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壶菌门(Chytridiomycota).相关性分析表明,担子菌门、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毛霉门(Mucoromycota)等受重金属铜(Cu)极显著正向调控(P<0.01),且担子菌门与速效磷(AP)及重金属镉(Cd)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另外AP对芽枝霉门(Blastocladio-mycota)、蛙粪菌门(Basidiobolomycota)呈极显著正相关,且对沉积物真菌多样性结构显著正相关影响,而真菌群落丰富度受铜(Cu)和锌(Zn)显著相关性影响.通过研究流域比较分析发现,河流中段沉积物真菌群落多样性及物种组成与上下游存在差异,AP和重金属Cu、Zn、Cd含量是龙江沉积物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生态因子,本研究为龙江流域生态评估和后期耐受重金属真菌开发提供参考.

    龙江沉积物真菌群落高通量测序环境因子

    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易感因素研究进展与防控策略

    张帅李佳孙晓宇李光晨...
    106-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对公共卫生领域构成了不容忽视的严峻挑战,特别是对婴幼儿群体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婴儿期是人类生命中最为脆弱的阶段之一,RSV感染是导致婴儿期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全面梳理了RSV与婴幼儿易感性之间的关联性,回顾了RSV的基本特征,深入探讨了婴幼儿免疫系统的发育和生理结构等特点,解释了婴幼儿相对易感染RSV的原因,详细剖析了RSV感染对婴幼儿呼吸系统的影响,对当前的预防与干预策略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更有效地防控策略提供科学支持,为未来研究和应对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提供参考.

    呼吸道合胞病毒婴幼儿肺炎易感性免疫系统

    PBL教学法应用于微生物生理学课程的实践

    阎春兰裴国凤程国军刘涛...
    116-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生物生理学研究微生物的生理活动规律,实践性强,运用领域广泛,但代谢途径复杂抽象,学生学习动力不强.本文从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PBL)教学法的实施过程、运用原则、实施效果等方面,探讨了PBL教学法在中南民族大学微生物生理学课程中应用的教学实践,旨在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原动力,提升学习效果的目的,为PBL教学方法在中南民族大学专业课程中的有效应用,助力高校课堂的教学改革和创新实践奠定基础.

    微生物生理学课程PBL教学法课程思政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分析

    阎松郭海燕柳志刚孙红...
    124-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基于"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论述了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的建立.结合环境工程专业特色与培养目标,确定了课程目标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考核方式与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及其对应目标的权重分配.通过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课程目标达成度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课程改进措施,形成持续改进的闭环反馈机制.课程改进后的最近一轮授课成效表明,该体系能够有效评价课程目标达成度情况,可以依据反馈结果提升教学质量,为新工科及工程认证背景下的课程评价提供参考.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成果导向教育

    《微生物学杂志》征稿简则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