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卫生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卫生研究
卫生研究

段国兴

双月刊

1000-8020

wsyj2012@126.com

010-83132376,83132329

100050

北京西城区南纬路29号

卫生研究/Journal Journal of Hygiene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由卫生部主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的学报性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被国内外20个权威检索系统作为核心期刊收录。面向全国征稿,报道来自国内外大学、科研机构的学术论文,报道来自各省(及地区、市、县)卫生防病控制中心和各级监督检测单位的及论文(及调查报告,检测报告等), 报道来自各医院相关卫生学的文章。办刊宗旨:报道卫生领域里最新科研成果和科技动态,反映中国卫生研究的最新动态;为基层卫生工作者提供理论的、技术的指导;为制定卫生学有关的国家标准和法规提供理论根据;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21年上海市中小学生营养午餐供给侧营养调查

    曲梦影王文惠臧嘉捷刘祥瑞...
    12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2021年上海市学生午餐的供给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方法 采用随机选取和自愿参与的方式,纳入26所上海市学生营养午餐供餐单位,并收集各单位四类不同人群(包含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的一周带量食谱一份。分析食谱内包含的食物种类、能量及主要营养素。以《上海市中小学校学生营养午餐指南》为依据对中小学校的膳食供给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收集食谱112份,该食谱给469所中小学校的437 274名学生供餐,覆盖学校/学生占全部学校/学生的比例分别为30。57%和29。24%。上海市中小学校午餐食物种类比较丰富,但肉蛋水产类、烹调油和盐普遍供应过多,尤其是小学低年级,日均供给量均接近推荐量的2倍。而粮谷类和蔬菜类存在不同程度的供应不足,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和高中的 日均供给量低于推荐量的食谱比例分别为28。1%、68。8%、24。1%和42。1%;25。0%、75。0%、55。2%和84。2%。四类不同人群的能量和蛋白质的供给量基本可以满足要求,但脂肪供能比较高,碳水化合物的供给量较低。结论 上海市中小学校学生午餐供应充足,能量和蛋白质可以满足学生日常需求,但膳食结构不合理,脂肪供能比过高。

    中小学生营养午餐供给侧膳食结构上海

    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与睡眠质量、睡眠类型的关联性

    李宁华龙常微微童嘉妮...
    128-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学生睡眠质量、睡眠类型与校园欺凌行为的相关性。方法 于2022年3-5月采用匿名式网络方便抽样方式选取合肥、芜湖、阜阳1826名中学生,利用问卷星调查一般人口学特征,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睡眠-觉醒昼夜节律量表、Olweus欺凌中文版量表进行评分。结果 中学生中男生1114人、女生712人,初中生794人、高中生1032人,年龄(15。71±1。94)岁。校园欺凌总发生率为41。40%(756名),其中欺凌、被欺凌、欺凌-被欺凌行为发生率分别为14。46%(264名)、39。59%(723名)和12。65%(231名)。有睡眠障碍的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欺凌、被欺凌、欺凌-被欺凌)发生率(20。58%、51。03%和18。11%)均高于无睡眠障碍的中学生(13。52%、37。84%和11。81%)(P<0。01);睡眠类型为中间型的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欺凌、被欺凌、欺凌-被欺凌)发生率(15。56%、41。39%和13。49%)均高于清晨型中学生(10。39%、33。33%和9。1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校正模型显示,有睡眠障碍为中学生校园欺凌(OR=1。716,95%CI 1。199~2。247,P<0。05)、被欺凌(OR=1。663,95%CI 1。244~2。223,P<0。05)、欺凌-被欺凌(OR=1。626,95%CI 1。113~2。376,P<0。05)行为的危险因素,清晨型睡眠为中学生校园欺凌(OR=0。620,95%CI0。431~0。892,P<0。05)、被欺凌(OR=0。739,95%CI 0。575~0。950,P<0。05)、欺凌-被欺凌(OR=0。668,95%CI 0。454~0。983,P<0。05)行为的保护因素。结论 睡眠质量差和中间型睡眠中学生更容易产生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睡眠节律睡眠质量中学生

    关于不法分子冒用我刊名义征稿行骗的提醒说明

    《卫生研究》编辑部
    132页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鸡蛋蛋白与蛋黄中甲硝唑残留

    周一卉范赛王涛
    13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鸡蛋蛋白与蛋黄中甲硝唑残留的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方法 鸡蛋蛋白和蛋黄经不同提取液超声提取,提取液经MCX固相萃取柱净化后,以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 μm)进行分离,以0。1%甲酸水-0。1%甲酸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电喷雾离子源ESI+模式下,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定性分析,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内标法定量。结果 蛋白和蛋黄中甲硝唑的平均回收率为86。47%~108。33%,精密度为1。21%~10。64%(n=5),在0。5~100 μg/L线性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7,检出限为0。03 μg/kg,定量限为0。1 μg/kg。结论 该方法能分别满足蛋白与蛋黄中甲硝唑的残留检测工作。

    蛋黄蛋白甲硝唑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参考文献撰写要求

    《卫生研究》编辑部
    136页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快速测定PM2.5中16种多环芳烃

    张伯韬刘晓英张晓瑜王松松...
    137-141,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荧光检测器同时快速检测环境空气PM2。5中16种多环芳烃的方法。方法 采用玻璃纤维滤膜(90 mm)采集120 m3环境大气中的PM2。5,取1/4采样滤膜,剪碎后放入50 mL离心管中,加入5。0 mL乙腈,涡旋,水浴超声提取30 min,再涡旋,萃取液过0。2 μm微孔滤头后进样。带大体积流通池,Waters PAH C18色谱柱(4。6 mm×50 mm,3 μm)分离,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测定苊烯,荧光检测器采用程序定时控制荧光检测波长,检测其他15种多环芳烃,外标法定量。结果 16种多环芳烃8。5 min内完全分离,在2。0~200。0μg/L(苊烯为50。0~5000 μg/L)范围内,峰面积和质量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0),以3组高、中和低浓度作为不同的添加水平,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0。8%~94。5%,相对标准偏差为3。7%~13。1%(n=5),检出限为0。002~0。1 ng/m3,定量限为0。006~0。3 ng/m3。结论 该方法操作方便、分离效果好、线性范围宽、高灵敏度、高通量,能满足环境空气PM2。5中16种多环芳烃的检测要求。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PM2.5多环芳烃大体积流通池

    国内外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状况

    李彧格于冬梅
    142-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血压状况引起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由于各个研究采用的诊断标准尚未统一以及测量方案不同等因素影响,所得高血压患病率具有一定差异。由于高血压是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早期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干预,可有效防治儿童青少年乃至成人期高血压的发生。本文对国内外儿童青少年血压状况进行综述,提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为进一步开展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研究提出建议。

    高血压儿童青少年收缩压舒张压

    宏量营养素摄入对慢性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原晓蓉张继国
    148-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宏量营养素作为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在提供能量和促进生长发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宏量营养素摄入与健康的关系备受关注。目前宏量营养素的供能比例对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影响的研究结果不一致。本文综合国内外研究结果,探讨宏量营养素摄入对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影响的研究进展,发现宏量营养素的供能比例对居民肥胖等营养相关疾病的影响与食物来源和食物类型有关。建议进一步探讨宏量营养素不同食物来源对居民健康的长期影响。

    宏量营养素供能比营养相关疾病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大型营养调查与监测的膳食调查方法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魏潇琪李佳玺赵丽云琚腊红...
    152-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膳食调查是了解人群营养和健康状况的重要工具,它可以通过收集被调查对象在一定时间内膳食及营养素补充剂的摄入情况来进一步评估能量和营养素摄入状况,进而评价被调查对象能量和营养素需求获得满足的程度。目前常见的膳食调查方法都存在局限性,尚没有适用于所有研究的膳食调查方法,而新型膳食调查辅助工具能够显著减轻研究者和调查对象双方的负担,人们对其接受程度较高。因此,为了准确地测量人群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有必要使用各种膳食调查辅助工具改进传统的膳食调查方法。本文描述国内外大型营养调查与监测使用的膳食调查方法现况,分析现阶段膳食调查辅助工具的应用,并从加强膳食调查辅助工具的研发、推动传统与新方法结合出发,以期有效提高膳食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营养调查与监测的效率。

    营养调查营养监测膳食调查方法膳食调查辅助工具

    空气中黑碳个体暴露研究进展

    刘静怡徐春雨李娜
    160-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黑碳主要由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产生,人体长期和短期暴露均可造成呼吸及循环系统等多种不良健康效应。既往研究多采用室外环境浓度代表研究对象的暴露水平,未考虑室内外等微环境浓度差异及时间-活动模式的影响,导致暴露评价结果存在偏倚。鉴于黑碳浓度分布显著的时空差异,在开展其健康影响研究及风险评估中采用个体暴露、微环境监测等精细的暴露评价技术尤为重要。本文将对空气中黑碳个体暴露测定方法、不同地区个体暴露水平调查现状、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等进行综述。

    黑碳检测方法个体暴露空气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