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周承顺

月刊

2097-0900

wjxyxb@126.com

0316-2067611、2067612、2067201、2067202

065000

河北省廊坊市爱民西道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People's Police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武警学院学报》简介 一、基本情况 《武警学院学报》创刊于1985年1月,是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北京地区高校一等优秀期刊、河北省优秀高校学报一等奖、公安武警部队创刊最早的学术期刊、公安武警部队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主管,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主办,刊名为陈丕显副委员长题写。 经过16年的不懈努力,现已发展成为面向全国公安现役部队各警种以及众多专业学科领域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学报以其独特的优势和特色,受到全国高教期刊研究会、北京地区高教学报研究会、河北省教委、省高教期刊协会以及军内外读者、作者、专家学者的广泛赞誉。 主要栏目有:“边防研究”、“消防研究”、“警卫研究”、“维和研究”、“高教研究”、“文史研究”、“部队建设研究”、“法学研究”、“哲学研究”“维和研究”等。现印数为5000册,大16开本,双月刊。主要发行全国公安边防、消防和警卫部队支队以上机关以及公安政法院校。同时,还与法国、英国等国家消防部门及有关院校进行了交流。 二、办刊方针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以“三个面向”为指针,以公安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依据,坚持“双百”方针,面向公安政法系统、武警部队和院校,旨在活跃学术思想,扩大学术交流,展示科研成果,促进科教强警,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公安现役部队服务。 三、优势与特色 武警学院为省军级,是为全国公安武警部队培养边防、消防、警卫和维和专业人才的部属本科军事院校。从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来看,全国仅此一家。学院集军事性、公安性、地方性为一体,决定了《武警学院学报》的属性。从这个层面是上讲,学报的主要研究领域在全国是惟一的、一流的。这既是武警学院的优势,也是学报的优势和特色所在。 四、编辑部建设 编辑部现有8人组成。主编、副主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并多次被评为全国(省)高教期刊“优秀编辑”。编辑5人,职工1人;从年龄结构看,老中青三结合;从学历结构看,研究生学历5人,本科2人,本科以上学历占88%。总的来看,学报编辑部是一个人员素质高,奉献精神好,业务技术精,学术造诣较深,知识结构合理的编辑部,完全能够胜任学报的编辑出版工作。编辑部现在是全国文科学报研究会会员单位,全国高教期刊协会理事单位,北京市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理事单位,河北省高校学报常务理事单位,全国公安政法高校学报常务理事单位。 五、学报发展及取得的工作成绩 纵观学报的发展过程,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各级领导、学报编委会的关怀指导下,全体编辑人员勤奋工作,奋勇拼搏,积极开拓进取,办刊思路清晰,办刊指导思想明确,充分发挥了学报的阵地作用、指导作用、园地作用和窗口作用,创造了品牌,提高知名度,促进了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和部队建设。   1998年,学报取得国内统一刊号、国际标准刊号。   1999年《武警学院学报》在河北省教委组织的全省59家高校学报中夺得“优秀学报一等奖”(全省仅4家)。   2000年学报加入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是中国期刊综合数据库来源期刊。同时被北京市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为“优秀期刊”。   2002年5月,被评为“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和“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2006年5月,蝉联“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和“全国百强社科学报”。“边消警研究”专栏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   多年来,由于学报长期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工作方针,学报的学术质量显著提高,转载率逐年上升。1999年以来,在学报发表的文章有数十篇被中央军委军事文库、国家有关文献书刊收录;有10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近百篇文章摘要或标题收录索引。   六、奋斗目标及工作思路   在新世纪之初,编辑部决心,虚心向高校文科学报学会专家请教,向各高校学报编辑同仁学习,按照既定的办刊目标和方略,刻意求索,奋力耕耘。力争在办有特色期刊、走精品化道路上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   奋斗目标:“办有特色期刊,走精品化道路,争一流期刊,创名牌效应”和“扩大学术交流,展示科研成果,突出专业特色,追求高新实深”是学报刻意追求的目标。“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勤奋好学、精益求精;积极主动、尽职尽责;坚持原则、以质取稿;勇于探索、开拓创新”是编辑部精神的真实写照。   工作思路:坚持学术导向,突出专业特色,实施精品战略,追求高新实深。   质量管理:期刊编排规范化,学术质量精品化,期刊风格特色化,编辑工作现代化(微机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海南自贸港建设中外国人入出境安全管控研究

    王华伟
    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2025年海南自贸港"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人员、资本、货物、信息数据等要素自由流通,确保海南自贸港具备封关运作条件,形成自由、便利的外国人入出海南安全管控新格局,使海南自贸港安全、稳定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结合海南外国人入出境和外国人违法犯罪案件现状,对海南外国人入出境安全管控形势进行分析,提出健全完善海南自贸港法律制度,优化外国人管理机制,强化外国人入出境安全管控环节,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实现社会共治,提高通关效率优化通关环境,实现海南自贸港科技精准赋能等对策.

    海南自贸港安全管控外国人入出境管理免签

    澳大利亚移民政策变革及其启示

    杨涵睿梁秀波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澳大利亚是典型的移民国家,其移民政策发展历时漫长、结构较为系统.18世纪末至今,澳大利亚移民政策历经殖民主义、"白澳政策"、多元文化主义、后多元文化主义四个时期.从人口结构、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形象三方面分析澳大利亚移民政策发展动因,认为其移民政策变革具有围绕国家利益、政策灵活、手段丰富等特点.我国可从关注国家整体利益、注重政策主动构建、优化移民管理体系、深化国际社会协作角度出发,对澳大利亚移民政策予以借鉴.

    澳大利亚移民政策变革动因借鉴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辩证唯物主义阐释

    王淑萍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辩证唯物主义内含的实事求是、问题导向、辩证否定观等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党为什么要自我革命";而意识的能动作用、目标导向、辩证肯定观则从性质、特征、精神动力等角度回答了"党为什么能自我革命".新时代新征程接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需要坚持尊重客观规律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辩证统一,坚持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的辩证统一,在守正创新中不断增强自我革命实效,不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党的自我革命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辩证统一

    公安英模精神融入公安院校思政课的实践路径

    马中全唐雪莲
    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安英模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真实写照,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公安院校作为培养公安后备人才的主力军,理当成为传扬公安英模精神的主阵地.弘扬公安英模精神与公安院校思政课在价值功能、内容渊源、实现路径上具有高度的内在契合性.在公安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中,需全面树立并践行"大思政课"理念,全面融入公安英模精神教育内容,全方位打造公安英模精神育人载体,全过程探索公安英模精神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践路径,以赋能思政课改革创新.

    公安英模精神融入公安院校思政课

    公安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定位与发展路径研究

    魏云云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级各类高校积极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创新模式,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学效果.公安院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公安人才的重要职责使命,为推动公安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发展,要明确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正确定位,正视其发展优势与现实困境,积极改革和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从构建人才基础、完善长效机制、深化评价体系、健全保障体系四个方面,完善公安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发展路径.

    公安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定位发展路径

    数字警务赋能重大活动安保新模式探究

    刘晗田显俊
    39-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数字化转型背景伴生的新风险与新机遇对重大活动成功举办提出新要求,亟须探索数字警务赋能重大活动安保新模式,充分挖掘数据价值,深度应用数字技术,优化传统警力配置,虚实交互融合提升重大活动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与应急管理质效.在安保实践中,面临新兴业态风险预警不足、数据驱动协同算力不强、数字伦理规制约束滞后等现实挑战,还需持续加强数字警务理念普及推广,促进数字警务软硬件基础升级,完善数字警务综合保障体系建设,更好地助力数字时代重大活动安保工作高质量发展.

    数字警务重大活动安保模式数字孪生虚拟空间

    现场警卫安保工作中穿越机管控对策研究

    陈震宇
    4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穿越机在理论上属于无人机的一种,是近几年新兴的快速多轴无人飞行器,与普通的无人机相比,具有速度快、自行组装、可靠性差等特点.因为穿越机在我国起步较晚,法律法规没有及时更新,对穿越机的定义、归属性质和管理部门没有进行明确,使得对穿越机的法律管控处于空白,从而给现场警卫工作带来极大安全隐患.因此,以暴露出来的问题为切入点,结合警卫安保工作的特点,提出在法律上明确定义,将其纳入法律监管范围,对穿越机及零部件的生产、销售和使用严格管理,加强操作培训和实名登记,在特勤部门成立专门的无人机队伍,构建"大警卫"格局等措施,从而消除穿越机给现场警卫安保工作带来的安全隐患.

    穿越机现场警卫生产标准登记注册预警

    交通失序的法治理导向论

    杨丹丹
    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交通失序是城市治理的巨大障碍及社会治理者需要解决的棘手问题,值得理论界与实务界深入探讨相关对策.聚焦以集中治理交通问题为目的的"交通整治大会战"惯常治理模式,分析其可能存在的诸多隐患,阐明交通失序的客观根源,评介其他国家和地区交通失序治理的有益经验,从法学理论的视角进行剖析并倡导法治理模式转换,最终提出明确树立法治理模式导向、同步落实宏观政策与微观政策、充分兼顾交通设施与交通制度建设等建议.

    交通失序交通治理法治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行政处罚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李昕李琦
    6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发案率居高不下,存在破案率低、出境打击困难、止付挽损迟延性高等问题.由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治理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以部门法合作规制的方式,寻求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协同作业的新模式,全面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好地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明知"认定标准模糊、行政处罚程序混乱、行政处罚金额差距过大、行刑衔接仍有滞塞等一些问题.经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分析,并结合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真实案例等,探讨该法弥补行政处罚的缺位对个人产生的行政责任影响,提出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法理念、对"明知"的推定加以限制等优化对策,以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行政处罚网络犯罪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治理

    新质公安战斗力的演进逻辑、内涵意蕴与生成路径

    周长明朱家巡朱斌
    7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公安战斗力是公安机关履行新时代赋予的职能和任务的力量基础,是公安工作现代化、公安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新质公安战斗力指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履行现代化条件下新使命新职能新任务的能力和效能,是公安机关为防范与治理新时代安全稳定风险而催生的公安战斗力,其演进与生产力和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新质公安战斗力构成要素包括公安队伍、警用设施装备、警务作战附加条件、警务工作对象及其优化组合、改革创新,具有政治性、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时代性、智慧性、创新性等特点.新质公安战斗力的生成路径包括:在宏观层面建立"理论+要素+系统"新质公安战斗力生成战略,在中观层面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在微观层面完善"监测+预警+反制"现代警务实战体系.

    新质公安战斗力演进逻辑内涵意蕴生成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