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微型电脑应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微型电脑应用
上海市微型电脑应用学会
微型电脑应用

上海市微型电脑应用学会

朱仲英

月刊

1007-757X

smcaa@sjtu.edu.cn;smcaa@online.sh.cn

021-62933230

200030

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上海交通大学铸锻楼314室

微型电脑应用/Journal Microcomputer Application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上海市微型电脑应用学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协办,并经国家科技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准的计算机应用科技期刊。本刊创刊于1985年1月,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广大读者和计算机业界的支持和厚爱,江泽民主席亲自为本刊题写刊名。在长期办刊实践中,本刊形成了学术性和实用性并重的特色,主要栏目有:院士专家论坛、技术专题、研究与设计、开发应用、技术交流、学习园地等,它面向各行各业从事计算机应用的科技人员和广大电脑应用爱好者,沟通技术开发的信息渠道,为科研设计和推广应用牵线,为公司企业和各界用户搭桥。本刊所发表的文章可作为高校、科研机构等评定职称的依据之一。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改进克隆选择算法的电力物资仓储布局规划系统设计

    吴璇马俊明孙道盛
    157-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实现对电力物资仓储的布局优化,采用Apriori算法构建电力物资仓储优化模型,在克隆选择模型的基础上,加入疫苗接种策略,构建改进克隆选择模型.测试结果显示,在Sphere函数和Ackley函数上,改进克隆选择算法经过400次迭代后趋于收敛,适应度值为10-75和10-17.对F函数进行求解,改进克隆选择算法取得最优解1.03,平均解1.12,平均优化效率8.20%,标准方差0.07,优化效率提升了 14.15%.在对物资进行分类中,改进克隆选择算法准确率分别为94.5%和89.6%.在不同种类的物资出入库中,改进克隆选择算法的最小化出入库时间分别为8.5 s、12.7 s、20.9 s和37.2 s.改进克隆选择算法优化了仓储的布局,提升了电力物资配送的效率.

    仓储布局Apriori算法关联分析克隆选择算法

    新能源汽车激光雷达传感器缺失数据填补方法研究

    辜文杰付宽
    161-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增强车辆激光雷达传感器数据采集的全面性,研究新能源汽车激光雷达传感器缺失数据填补方法.利用数据融合的点云采集技术和中值滤波算法,预处理点云数据.采用改进的噪声密度聚类算法构建点云超体素块,建立图模型,并利用图割算法进行全局聚类.结合典型地物特征提取地物信息,并利用全景图像进行密集匹配填补缺失区域,以完成点云数据中空洞区域的填补.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实现缺失数据的填补,并且填补效果良好.填补后的点云数据与缺失区域原始点云在深度方向上的分布状况几乎一致.

    新能源汽车激光雷达传感器缺失数据填补点云采集点云去噪

    新能源用户参与度高的电力市场用户电量异常数据修正模型

    柳晓萌陈丽娜
    16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精准识别电量异常数据并进行实时修正,保障用户用电安全,提出一种新能源用户参与度高的电力市场用户电量异常数据修正模型.以某含高比例新能源的省市为例,分析其电力市场用户电量可能存在的异常数据现象,搭建概率预测模型,通过离线训练及在线识别,结合阈值和电量预估区间,识别用户电量异常数据,按照用户有不完整负荷数据以及无负荷数据情况,将识别到用户电量异常数据分成两类,获取两种类型中需要修正的用户电量异常数据,将其作为输入,搭建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用户电量异常数据修正模型,输出用户电量异常数据修正结果.实验结果显示,该模型能够识别出用户电量异常数据并能精准识别用电数据异常时刻,并能够对识别出用电异常数据进行实时修正.

    高比例新能源电力市场用户电量异常数据修正模型深度神经网络

    基于GA和BP神经网络的配电线损计算研究

    吕冰韩桂芳
    170-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更加精准地计算配电线损,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GA)和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的配电线损计算模型.利用 日电能消耗量和月电能消耗量作为原始数据,运用归一化和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分别对原始电能消耗数据进行降维处理.通过GA优化BP神经网络参数,并使用完成训练的BP神经网络实现配电线路损耗的计算.基于某地区217条配电线路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混合方法(GA&BP)的精确度优于其他线损计算方法.

    线损特征提取BP神经网络遗传算法主成分分析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配网故障分类研究

    黄小龙
    174-179,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高效准确地实现配网故障分类,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配网故障分类方法.这种方法可直接对三相电压和电流信号的原始数据样本进行处理,输出包括无故障在内的所有类型的配网故障类型.应用10倍交叉验证方法的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准确度为99.52%.在与基于传统机器学习模型的故障分类方法进行了对比实验中,所提方法在准确性和计算效率方面均表现出更好的分类性能.将所提出方法应用在未集成和集成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系统中,分别达到了99.92%和99.97%的分类精度.

    配电网故障分类卷积神经网络分布式电源机器学习

    基于神经网络的智能电网稳定性预测模型研究

    杨熠鑫
    180-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在智能电网稳定性预测方面,机器学习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鉴于传统预测模型存在多种假设和预测不精确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智能电网稳定性预测模型,该模型以前馈神经网络为基础,采用考虑反应时间的阻尼最小二乘法对数据进行训练,将消耗、生产的有功功率和弹性系数作为输入变量,对表征智能电网稳定性的特征根实部进行预测,模型在隐藏层的激活函数采用双极性S函数(tansig),输出层的激活函数采用线性传递函数(purelin).模型采用均方误差(MSE)和决定系数(R-Square,R2)对预测模型精确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预测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在训练和测试阶段均具有足够准确的预测性能,在预测范围具有极低MSE值和极大R2值,对不同潮流下智能电网稳定性的预测表现出了极高的准确性.

    神经网络智能电网阻尼最小二乘法激活函数稳定性预测

    基于机器学习与DBN网络的网络入侵检测方法研究

    于继江
    184-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网络入侵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传统网络入侵检测方法存在检测效率低、误判率高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深度置信网络(SVM-DBN)的入侵检测方法.通过对支持向量机(SVM)进行优化,将支持向量机与深度信念网络(DBN)融合,利用SVM、DBN与SVM-DBN在网络入侵数据集中进行对比.结果表明,SVM-DBN算法的误差率最低,比DBN和SVM的误差率平均值分别低了 8.95%,12.70%,且SVM-DBN算法在训练次数为140次时最大绝对百分比误差为4.8%,均优于对比方法.这说明SVM-DBN网络能够有效地提高网络入侵检测的精度和效率.

    机器学习支持向量机深度信息网络网络入侵检测方法

    基于PWKNN算法的风电系统故障诊断研究

    乐天达赵强章志鸿李志明...
    188-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准确诊断风电系统故障类别,基于改进加权k近邻的粒子群优化算法(PWKNN)提出一种新的诊断方法.PWKNN通过调整权重来反映特征的重要性,并利用距离判断策略计算出多类标分类的相同概率.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SO)优化了 PWKNN的权值和参数k,利用特征提取训练分类器,结合特征选择的Pearson相关系数来消除无关特征,从而减少分类器的输出时间.对300 W风力发电机的四种分类状态进行测试,与传统分类器的比较表明,PWKNN具有更高的分类精度.特征选择可以将平均特征数量从16个减少到2.8个,输出时间可以减少61%.

    粒子群优化故障诊断分类特征选择

    基于DBSCAN聚类的电力施工场景倾斜摄影测量数据采集方法

    吴守尊孙沛边辉陈丽娜...
    193-195,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像片记录数据存在遗漏,测量数据问题像片比例较大的问题,提出基于DBSCAN聚类的电力施工场景倾斜摄影测量数据采集方法.规划无人机飞行航线,令镜头与云台轴心位于同一中心,利用GPS技术获得像控点定位数据,应用DB-SCAN聚类方法,分类数据类别,存储和记录像片定位数据和数据,一一匹配无人机POS数据与拍摄像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减少了测量数据集的问题像片比例,提高了像片数据合格率.

    无人机倾斜摄影场景测量像控点数据采集DBSCAN聚类

    重庆居民对共享电单车的使用意愿分析

    李建成于海勇王秋菊尹代平...
    196-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把握重庆居民对于共享电单车的骑行态度,以计划行为理论(TPB)和技术接受模型(TAM)为基础,引入"感知趣味性"和"感知安全性"两大潜变量指标,构建拓展的TPB-TAM模型.使用结构方程模型量化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趣味性以及感知安全性与使用意愿的相互影响机制,同时结合相关标准化路径系数,利用指数评分法测得各项观测变量的得分情况.研究表明,居民对于共享电单车的有用性赞同度较高,而对于安全性与易用性赞同度较低,以至于整体使用意愿以及感知趣味性都处于较低的水平.这一结论可为同类山地城市发展共享电单车提供理论支撑和方向指引.

    共享电单车技术接受模型结构方程山地城市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