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微循环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微循环学杂志
微循环学杂志

李艳

季刊

1005-1740

micch@sina.com,308903796@qq.com

027-88075389

430060

湖北省武汉市张之洞路9号

微循环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circulation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第一本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有较多特色和较大影响的微循环、血液流变学专业学术期刊。本刊立足于科研前沿、深入报道该学科基础和临床新进展、荟萃国内外多学科最新医研成果,兼顾推广、普及和提高。本刊形态新颖,内容丰富,栏目设置合理,信息渠道畅通,作者群稳定,编辑经验丰富,论文发表周期短,质量较高,深爱广大科研人员和医务工作者欢迎和好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Hcy、DLL4和SUA水平与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李孝才房修岭赵培沛
    50-5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Delta样配体4(DLL4)和血尿酸(SUA)与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水平(HOMA-IR)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01-2024-01在本院治疗的DR患者68例作为DR组,同时选取单纯糖尿病患者130例(糖尿病组)和健康体检者100例(健康组),比较各组Hcy、DLL4、SUA、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HOMA-IR差异,以及不同视网膜病变程度患者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DR组Hcy、DLL4、SUA、FBG、HbA1c和HOMA-IR水平明显高于糖尿病组和健康组(P<0.05);DRⅢ-IV期患者Hcy、DLL4和SUA水平明显高于I-Ⅱ期患者(P<0.05);DR患者Hcy、DLL4和SUA与FBG、HbA1c和HOMA-IR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DR患者血清Hcy、DLL4和SUA水平升高,可能影响患者血糖、血脂代谢,并参与疾病进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elta样配体4胰岛素抵抗水平

    经颅直流电刺激和认知训练对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恢复的作用

    李晓云褚静周悦张军玲...
    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与认知训练相结合对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120例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60例,研究组60例.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进行虚拟现实认知功能训练,研究组接受tDCS联合虚拟现实认知训练,对两组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情况(采用LOTCA认知功能评定量表评估)、P300潜伏期及波幅情况、脑血液循环情况及神经功能情况进行比较,并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前的LOTCA评分(总分及各维度得分)、P300潜伏期及波幅、平均血流量、平均速度、血管阻力情况、NIHSS评分,中枢神经特异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OTCA评分、P300波幅、脑血流平均血流量、脑血流平均速度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P300潜伏期、血管阻力、NIHSS评分及中枢神经特异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更低(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DCS联合虚拟现实认知训练能够改善脑梗死后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评分,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经颅直流电刺激脑梗死认知功能神经功能

    IgA肾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其预后分析

    周涵张森张宗玮胡宏图...
    6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IgA肾病(IgAN)伴高尿酸血症(HUA)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其预后.方法:2014-01-2022-05经肾活检确诊为原发性IgAN患者471例,根据其血尿酸(UA)水平分为HUA组(n=278)和正常尿酸组(NUA组,n=193).比较两组患者基线时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IgAN伴HUA的危险因素.依据随访期间(中位随访时间50.4个月)患者终点事件,即肾小球滤过率(eGFR)较基线降低50%,或血肌酐(Scr)水平大于基线两倍,或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SRD),采用COX回归分析IgAN伴HUA患者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肾脏生存率.结果:HUA组高血压比例、Scr、甘油三酯(TG)、24h尿蛋白(UTP)、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T1-T2)及新月体病变(C1-C2)比NUA组更严重,而白蛋白(Alb)水平较NUA组降低(P<0.05 或 P<0.01).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 IgAN 伴 HUA 的独立危险因素为 UTP(OR:1.231;95%CI:1.042-1.454,P<0.05)、高血压(OR:1.884;95%CI:1.143-3.104,P<0.05)和 Scr(OR:1.018;95%CI:1.006-1.030,P<0.01).随访期内15.92%患者出现终点事件,HUA组(14.44%)显著高于NUA组(1.49%)(x2=5.16,P<0.01).COX 回归分析提示 UTP(HR:1.192;95%CI:1.051-1.352,P<0.01)和高血压(HR:3.186;95%CI:1.757-5.776,P<0.01)是IgAN伴HUA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HUA组的肾脏生存率显著低于NUA组(92.68%vs 97.92%,x2=12.35,P<0.01).结论:积极干预IgAN伴HUA患者的危险因素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IgA肾病高尿酸血症危险因素预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呼吸力学参数、血清白蛋白、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变化及预后价值评估

    黄雪敏蒋林青岑树坤
    66-7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呼吸力学参数及血清白蛋白(Alb)、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并分析其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01-2023-11本医院收治的156例ARDS患者,依据入院后24h内测定的氧合指数(OI)将其分为轻度组(42例)、中度组(63例)和重度组(51例);依据患者在入院后28天内的生存状况分为存活组(104例)和死亡组(52例).比较轻、中、重型组不同氧合状态ARDS患者呼吸力学参数及血清Alb、NT-proBNP水平,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弹力功(EP)与血清Alb、NT-proBNP水平的相关性;对比不同预后ARDS患者呼吸力学指标、血清Alb、NT-proBNP水平;采用ROC曲线评估分析EP及血清Alb、NT-proBNP水平对ARDS患者入院后28天内的预后评估价值.结果:轻度、中度、重度ARDS患者通气第24h和通气第48h呼气末正压(PEEP)、平台压(Pplat)、呼吸频率(RR)、呼吸力学弹力功(EP)呈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肺静态顺应性(Cst)呈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ARDS患者通气48h EP较第24h EP明显下降(P<0.05);轻度组和中度组血清NT-proBNP水平均低于重度组,轻度组低于中度组,Alb则相反(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通气第48h EP与血清Alb水平呈负相关,与血清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死亡组通气第48h EP、NT-proBNP指标均显著高于存活组,Alb显著低于存活组(P<0.05);ROC曲线显示,EP和血清Alb、NT-proBNP水平预测ARDS患者28天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6、0.774和0.663.结论:通气第48h EP、血清Alb、NT-proBNP与ARD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且高EP、低Alb、高NT-proBNP提示患者28天预后不良.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力学预后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TLR4、IL-17和IL-23水平及与几种常见肠道菌的相关性

    张志苏朱峰张世武
    7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Toll样受体4(TLR4)、白介素-17(IL-17)和白介素-23(IL-23)水平及与几种常见肠道菌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01-2022-06本院收治的12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作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组,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13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TLR4、IL-17、IL-23水平及几种常见肠道菌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TLR4、IL-17、IL-23水平与同几种常见肠道菌的相关性.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组患者血清TLR4、IL-17、IL-23水平、肠杆菌、肠球菌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拟杆菌、双歧杆菌/肠杆菌(B/E)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TLR4、IL-17、IL-23水平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拟杆菌、B/E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肠杆菌、肠球菌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TLR4、IL-17、IL-23水平异常升高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拟杆菌水平显著相关,调节患者肠道菌群有助于改善机体炎症反应.

    非酒精性脂肪肝Toll样受体4白介素-17白介素-23肠道菌群

    外周血肝素结合蛋白、CD64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联合检测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蒋逸沈佳丽王超萍
    7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肝素结合蛋白(HBP)、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CD64)、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检测在血流感染(BS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01-2021-12血培养阳性患者108例为感染组,同期血培养阴性患者15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HBP、CD64和NLR水平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HBP、CD64和NLR对BSI的诊断价值.结果:感染组HBP、CD64、NL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BP、CD64和NLR对BSI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ROC曲线的AUC(95%CI)、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52(0.803,0.893),80.56%、83.55%;0.740(0.683,0.793),75.00%、65.79%;0.787(0.732,0.835),72.22%、76.97%;三项指标联合应用的AUC为0.917(0.877,0.948),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19%、86.84%.结论:HBP、CD64、NLR在BSI的快速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外周血肝素结合蛋白中性粒细胞指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流感染早期诊断

    鞘注诺西那生钠对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运动和电生理改善作用的研究进展

    王国栋田淑芬
    7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由于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SMN1)的致病性突变,导致编码产物SMN蛋白缺乏所致的严重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其临床治疗是一个长期困扰医学界的难题.在最近的几年中,诺西那生钠作为一种创新的治疗手段,经过详细的临床观察和电生理检测,我们发现给予SMA患者诺西那生钠可以显著提高肌肉中的全长SMN蛋白的表达,进而优化神经肌肉接头的传输效率和增强肌肉的收缩功能.另外,该药能调节神经兴奋性、提高神经传导速度、促进肌肉再生、进一步提高患者电生理表现等为SMA患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

    诺西那生钠脊髓性肌萎缩症运动功能电生理

    脂肪酸代谢异常促进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闫一鸣郝亚荣
    84-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一种脂肪在肝脏中积累的慢性肝病,并伴有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等形式的代谢功能障碍,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肝脏疾病.肝脏的脂肪酸代谢是由脂肪酸的摄取和输出,脂肪酸从头合成和脂肪酸β-氧化利用共同调节的.本文综述了 NAFLD肝脏脂肪酸异常代谢的分子机制,重点介绍了肝脏脂质稳态失衡的几条主要途径.在NAFLD,脂肪酸获取和消耗的平衡被打破,肝脂肪酸摄取和脂肪酸从头合成增加,线粒体功能受损,过氧化物酶体和细胞色素脂肪酸氧化增加,VLDL输出增加,而补偿性增强的脂肪酸氧化与输出不足以使脂肪酸水平恢复正常,肝脏脂肪酸积累开始.肝细胞内脂肪酸稳态的失调致有毒脂质产生,进一步诱发氧化应激和脂毒性,促进细胞器功能损伤、细胞凋亡和疾病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脂肪酸代谢脂毒性发病机制

    老年2型糖尿病与肌少症共病的研究进展

    芦嘉琪李晓玉洪侃
    92-97,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2型糖尿病(T2DM)是老年人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慢性高血糖与胰岛素抵抗.肌少症是衰老过程中出现的骨骼肌质量和功能进行性丧失,已被证实与T2DM密切相关.二者之间存在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T2DM可能通过多种途径介导肌少症的发生,如骨骼肌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障碍以及肌肉脂质异位沉积等.对于合并肌少症的老年T2DM患者,治疗时需要合理的血糖控制目标和降糖药物选择,同时进行运动和营养干预可有效改善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肌肉功能,延缓疾病进展.

    2型糖尿病肌少症老年人

    糖尿病患者急性肾损伤向慢性肾脏病转变的炎性因子机制

    高尚刘鑫朱国贞
    98-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患者是急性肾损伤(AKI))和慢性肾脏病(CKD)的高危人群.AKI可加速CKD的进展,而CKD又会增加AKI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炎性细胞因子在糖尿病患者AKI向CKD转变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AKI和CKD中的作用机制有所不同.在AKI早期,促炎性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占主导,加重肾脏损伤;在AKI恢复期或CKD期,促纤维化细胞因子(如TGF-β等)占主导,促进肾间质纤维化.炎性细胞因子可通过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EMT)和自噬,内皮-间质转化(EndoMT),以及激活间质细胞分泌基质成分等途径影响肾脏结构和功能.针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干预策略为阻断糖尿病患者由AKI向CKD转变提供了新思路.

    糖尿病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脏病炎性细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