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学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学教育
文学教育

王先霈

月刊

1672-3996

wxjy2005@126.com

027-67868288

430079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

文学教育/Journal Litbraturb B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西价值观的差异

    郭亚茜
    129-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中西方交流愈加密切,跨文化交际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其中尤以价值观差异对中西方跨文化交际影响最深.中西价值观存在诸多差异,主要包括以家庭为本位还是以个人为本位,更重视安定和谐还是自由平等及权力距离的不同等,造成差异的原因有地理环境和社会结构的差异.价值观差异虽在所难免,但若不重视差异极有可能造成文化休克现象,影响跨文化交际.因此,我们应当重视中西价值观差异,尊重差异的同时努力消除误解,助力中西方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中西价值观差异文化休克跨文化交际

    新时期中职语文教学评价应实现的三个转变

    尹海霞
    132-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的评价体系可以正确地指引语文教学实践,而目前尚未成熟的中职语文教学评价体系也亟待在实践和理论研究中不断完善.笔者认为,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新时期背景之下,中职语文教学评价应实现以下几个转变:一、变偏重学习语文知识、技能的结果的"功利型"评价为更重学习过程的"发展型"评价;二、变重课内课本教学的"孤立型"评价为兼顾课内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的"联系"型评价;三、变专制型的评价方式为以民主型的自评为主的评价方式.

    中职中职语文教学三个转变

    高职传统文化育人体系的优化路径

    周昕
    135-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高等教育体系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十分明显,也应发挥文化育人的重要价值.在高职院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帮助高职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积极的职业态度、可持续发展能力及良好人格.近年来,我国也有很多高职院校在不断加大中华传统文化育人平台建设工作,通过推动传统文化进课堂的方式,用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积极开展校园及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在课余时间主动学习传统文化,汲取文化营养,形成更为强大的"文化场",使学生能在氛围更加浓厚的环境下,感受传统文化育人的重要价值.

    高职传统文化文化育人优化路径

    后疫情时代文化交流途径的探索

    史雅雯
    138-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我们进入了后疫情时代.在新的形势下,世界人民的心理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也涌现出了传播文化的新途径.本文从社会和汉语国际教师个人方面,对新形势下文化的交流提出了一些策略.从社会层面看,我们都应提高国民素养,用心听世界对中国的文化需求,创新文化传播方式;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应提高自身魅力,阐明文化差异,带领学生多体验中国文化,为学生打开体验中国文化的大门.

    后疫情时代文化交流对外汉语教师

    以TBL理论建构的模式进行古文教学

    徐颖文
    142-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TBL教学法最早是2002年由Larry K Michaclsen教授提出,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团队为基本形式,师生积极主动展开教与学的新型教学理论.本文拟以TBL理论建构教学模式,进行小古文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与效率,增加课堂密度,增强他们主动自主学习的意识与竞争力与合作能力,让他们在传承传统文化的道路上主动自主认知,古为今用.

    TBL理论建构模式小古文教学实践优势

    新时代大学生集体归属感培养路径

    戈兆君董云飞
    145-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国全体人民持之以恒的伟大目标,需要全体人民同心同城共同为这个伟大的目标而努力.当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缺少集体观念,也不怎么关心国家大事,对周遭的事物保持着一种冷漠的态度.这种集体归属感的缺失将会产生很多消极的影响.为此,本文主要探究的是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集体归属感的培养策略.全文首先概述了大学生集体归属感的内涵,其次分析了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大学生集体归属感的重要意义.再次,概述了当前大学生集体归属感缺失的主要表现并进行了原因分析.最后提出培养学生对集体的归属感的策略.本研究旨在让大学生们能够积极的融入集体生活,树立集体观念,增强自身对集体的归属感,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同时,也积极的承担集体的责任,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大学生集体归属感培养路径

    学术写作中模糊限制语习得发展研究

    罗夕阳陶瑞
    148-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Varttala对模糊限制语的分类为理论依据,探究初阶、中阶和高阶三个阶段的中国英语学习者模糊限制语总体使用情况和分布特征.研究发现:随着英语水平的提升,中国英语学习者模糊限制语的总体使用频率有所增加,但没有呈直线上升趋势,而使用种类却呈逐渐上升趋势,逐渐趋近于国际期刊作者的使用种类;就各类型模糊限制语而言,除了情态动词,初阶、中阶和高阶的英语学习者对其他类型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倾向顺序是一致的.影响使用频率和类型的因素可能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对某类模糊限制语的过多使用.

    中国英语学习者学术写作模糊限制语习得发展

    日本江户时代游廓中的儒家等级秩序

    吴利萍
    151-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户时代浮世草子作家井原西鹤的小说主人公多为庶民,写实地展现江户时代芸芸众生的人生百态.西鹤的代表作之一《好色一代男》作为一部好色物,自然少不了主人公游戏花丛的情节,有关游廓的描写不在少数.游廓是江户幕府官方承认的娱乐场所,云集了社会各阶层的人物.游廓的世界可以说是江户时代整个大社会的缩影,反映出以朱子学为官学的江户社会中,庶民阶层受到儒家思想影响的情况.文章选取井原西鹤的好色物《好色一代男》中有关游廓的内容,分析了游廓这个小世界中从游廓的整体构建、到游女再到客人中包含的儒家等级秩序.一窥庶民接受儒家思想情况的一角,展现儒家思想对江户日本社会的强大渗透力.

    《好色一代男》游廓等级秩序儒家思想

    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胡锦霞
    154-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全面系统提升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视野、创新能力,为社会、行业输送优质专业人才打下坚实基础.教学过程中,以多元协同、多维共育的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引入企业项目、课程协同、优化考核机制等,从而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主观能动性、师生互动交流性,同时满足企业对专业人才、知识和能力的需求.与此同时,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优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灵活教学方法,更新教育理念,构建出多元协同、多维共育的思维发散型课堂.建立健全双向教学评价机制,构建出以学为先、学以致用、学教互动的弹性学习空间.

    多元协同创新能力企业项目式培养体系

    陈鹤琴家庭德育思想探析

    张晗梁明月
    157-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家庭在个体的成长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个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单位,也是个体生活的依托和休憩的港湾.陈鹤琴在踊跃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契合儿童身心发展的家庭教育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德育思想.本文从家庭德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三个方面对陈鹤琴家庭德育的思想进行分析,阐述了陈鹤琴家庭德育思想对当今家庭教育的启示,并提出了相应的家庭德育策略:善于抓住家庭德育时机;正确掌握家庭德育方法;自觉树立家庭道德榜样;积极营造家庭德育环境.

    陈鹤琴家庭德育德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