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学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学教育
文学教育

王先霈

月刊

1672-3996

wxjy2005@126.com

027-67868288

430079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

文学教育/Journal Litbraturb B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思路

    刘昭婷
    6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施"课程思政"是通过挖掘各类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将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语文课程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而且在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人格修养、政治认同等教育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发掘统编版初中语文现当代散文选文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把思政教育融入到语文教育教学中,是当前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任务之一.

    中学语文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红色经典

    新课标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内容解读

    张好玲
    7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隶属于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作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崭新元素,旨在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文学作品和联想想象创作等一系列真实的、富于变化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品读文学语言,感知文学形象,迸发审美想象,以此丰富审美体验,充实精神世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准确而完整地解读"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相关内容,有助于教师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引下,迅速理清线索、抓住纲领,将有关"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课程新理念转变为课程新实践.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情境课程统整项目化学习

    让影视资源为初中阅读教学添砖加瓦

    龚素佳
    7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影视资源作为多媒体技术的派生成果之一,以其生动性、娱乐性和直观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大部分已有研究往往聚焦于如何使用影视资源,而忽略了去研究在课堂上采用什么样的影视资源以及对引入影视资源的不同时间点加以区分这两个重要问题.因此本文在探究"怎么用"影视资源的同时,也将同样重点探讨"用什么"以及"何时用"影视资源这两个关键问题.

    阅读教学影视资源语文教材

    语文写作的创新策略

    姬海英
    7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怎么让习作不再是苦差事"让许多老师苦思冥想,读写结合的课堂也就成为了主流阵地.笔者却认为,要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最为关键的是引导学生主动寻找生活与文本的情感联系,继而才能有意识地在阅读课堂找到"怎么写"的技巧,最终找回"乐于写、愿意写、主动写、持续写"的本心.

    "微写作"习作技巧习作热情

    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和提升方法

    杨欣
    7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课改的大潮流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更加注重加强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其中主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但是鉴于现实开展该项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现实问题,为此,应不断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以达到提升阅读教学实效的目的,本人结合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现有的理论基础,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有效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小学语文教育阅读有效整合策略

    指向"理解"的教学课堂活动实施策略

    陈璐毛萍钰
    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格兰特·威金斯关于"逆向设计"提出了三个阶段,阶段一:确定预期结果、阶段二: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阶段三:设计学习体验,三个阶段都指向"理解".本文基于阶段三设计学习体验,而提出指向"理解"的教学课堂活动.教师要突破灌输的教学模式,揭示知识深意,呈现出有效的教学任务,把握教材与实际课堂的联系,并根据学生表现而做出课堂评价,最终达成知识的迁移性,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于社会生活.

    "理解"课堂活动教学策略

    《我的叔叔于勒》的"四字法"分析

    傅建峰
    8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著名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小说名篇之一.根据文本解读"四字法",我们对该文的言,如字词句、表达方式、表现技巧和体裁等进行了逐一分析;对该文的"象与志",如海面和泽西岛景色的特征和象征意义,于勒的来信和牡蛎等物的特征和象征意义以及菲利普夫妇等的性格和社会典型意义,进行了结合分析;也对该文的自然情、社会情和人类情也进行了具体分析.

    《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四字法"言象志情

    乡土文学在当代乡村振兴中的价值及其前景

    蒋广沿
    8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直以来,文学始终都没有离开过乡村,而乡村的发展变化更是绕不开乡土文学,可以说,乡土文学与乡村发展的关系密不可分,二者既可相互促进,又能共同繁荣.文章试图通过探索乡土文学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再用新时代的眼光展望乡土文学在乡村振兴中的前景,以期文学与乡村共同繁荣发展.

    乡土文学乡村振兴价值前景

    《我的叔叔于勒》文本解读史述评

    徐小静
    9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一篇短篇小说,被选入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小说单元.小说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被选入初中语文教材后,便成为初中语文小说的经典篇目.本文根据相关理论,将《我的叔叔于勒》的文本解读史划分为社会化解读、工具化解读和多元化解读.通过对这篇小说的文本解读史的研究及评价,使得对《我的叔叔于勒》及教材中其他外国文学作品的解读和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迁移应用.

    《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社会化解读工具化解读多元化解读

    《童年的消逝》视域下的当代儿童道德困境

    彭美华
    9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电视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让儿童与成人实现了无差别的信息共享,所谓的"成人的秘密"被赤裸裸地揭示在儿童面前,儿童和成人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进而引起童年概念的逐渐消逝.童年的消逝使儿童的羞耻心和道德防线遭受危机和挑战,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道德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不恰当性行为的出现以及儿童暴力、犯罪现象的增加.对此我们并非束手无策,媒体、家庭以及学校都应积极应对,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童年消逝带来的种种问题.

    《童年的消逝》尼尔·波兹曼道德困境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