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学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学教育
文学教育

王先霈

月刊

1672-3996

wxjy2005@126.com

027-67868288

430079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

文学教育/Journal Litbraturb B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媒体语境下汉语言文化传通路向研究——以马尔代夫维拉学院汉语中心为例

    郑曦王涛
    9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媒体"渗透性强、影响面大、辐射面广,能实现信息及时共享;在新媒体语境下汉语言文化"走出去"路径多样,如何达成"传通"则在对外传播过程中存在国别差异性;马尔代夫维拉学院汉语中心(孔子学院)是该国设立的首个汉语中心,以此为契机,通过对马尔代夫国别、受众研究,在新媒体语境下对汉语言文化在马传通路向进行探讨,助力对外传播效能.

    新媒体汉语言文化受众对外传播

    《藤野先生》文本解读文献综述

    赵怡恬
    100-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藤野先生》是鲁迅的经典之作,2022年版的课标构建了素养型的语文课程目标,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将语文教学置于开放的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启发学生多角度、多元化解读文本.主要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从"中国知网"检索研究《藤野先生》的文章,在剔除筛选相关度较低的文献后,《藤野先生》的文本解读文献综述从主题解读、艺术特色两个角度展开评述.通过对经典课文的文本解读进行评述,以期为中学语文教师教学提供多元化解读参考,当更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全面发展.

    《藤野先生》鲁迅文本解读文献综述

    对外汉语初级汉字教材对比分析

    叶春娣
    103-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初级汉字教材在学习者汉字学习启蒙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初级汉字教材的研究有利于编写出更适合学习者汉字学习的教材.本文通过对比《张老师教汉字·汉字识写课本》和《汉字轻松学·起步篇》生字、笔画和部件的选择和编排发现两套教材分别注重系统性和实用性,因此在初级汉字专用教材的编写中要注重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分阶段式教学原则以及注意吸收和运用汉字认知和偏误分析方面的研究成果,编写出易于学习者汉字学习的初级汉字教材.

    初级汉字教材笔画部件生字

    《两小儿辩日》的课例比较

    王梦瑶
    106-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言文是传承中华文化经典的重要载体,在语文教学中占有较大比重,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教学价值.然而在我国应试大环境的影响下,大部分语文老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过于注重文言字词句的翻译讲解,忽视其所蕴含的深刻传统文化精神,难以达到真正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效果.因此,本文在核心素养的视域下,对王崧舟和蒋军晶两位语文名师所执教的《两小儿辩日》进行研究,以探求名师教学简短文言文的独特艺术,为广大青年语文教师教学简短文言文提供重要借鉴.

    《两小儿辩日》王崧舟蒋军晶课例比较

    读者期待视域下《绿山墙的安妮》的中译对比

    冯基雨
    109-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读者期待视野"是接受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强调文学作品要从读者出发,以读者为中心.文章以"读者期待视野"为理论切入点,从语音层面、词汇层面、修辞层面和句法层面对《绿山墙的安妮》两个中文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儿童小说的翻译策略.译者在翻译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接受能力,运用鲜明具体且富有画面感的词语,避免使用晦涩词语和冗长句子;运用头韵,韵脚,拟声和重复等方法增强语言音乐性,运用修辞手法.

    儿童小说读者中心期待视野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符号应用

    梁敏
    112-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国家影响力不断地扩大,中国与其他各国的交流日益密切,"中文"、"中国文化"也在世界上掀起了研究和学习的浪潮.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发展变化也需要文化的滋养,二者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既要重视语言的教学,也要传播好文化".特别是对于"文化符号"的研究有利于推动对外汉语的教学和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对外汉语教学语言与文化文化符号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第二单元编写特色

    石雨欣姚晓娟
    115-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与过去教材相比,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有着很大的变化.怎样理性认识、恰当使用教材,以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变为教师实践研究的关键.为了更加全面、细致探究统编教材编写特色,本文以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二单元为例进行探究.本单元在教材编写上呈现以下特色,在语文课程中渗透劳动教育,实现跨学科融合;借助专题研讨等系列学习任务,培育正确的劳动观念;围绕新闻类文本特色,设计结构化学习任务,有效提升媒介素养;对新闻评价能力提出新要求,凸显语文课程的实用功能.

    高中语文劳动媒介素养实用性

    统编本和人教版《背影》同文异样比较

    王文静
    118-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2022年正式颁布,对义务教育阶段如何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出明确要求.本文以选文《背影》为例,通过对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与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同文异样的对比研究,帮助教师探寻新课标背景下使用统编版教材教学的新出路.

    初中语文统编版教材人教版教材"同文异样"对比分析

    义务教育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学评价方式变革

    李欣怡
    121-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与教学评价是课程发展方向的指挥棒,直接关系着课程的实施导向;也是检验课程实施质量的"晴雨表",直接反映着课程的实施程度.本文将从分析几版"课标"的变与不变入手,探讨新课标落地可能存在的挑战,并提出应对策略,以期对推动新课标更有效地实施有所裨益.

    义务教育新课标评价方式

    河东碧梧桐《中国游踪》中的宁波书写

    李媛
    124-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东碧梧桐(1873-1937)是活跃于明治、大正、昭和时期的俳人和随笔作家,他于1918年游览中国多地,并在次年出版游记《中国游踪》.碧梧桐的此次中国行意在以中国为参考,为日本国民带来启迪与暗示.因此他作品中的宁波书写始终统一于以西方文明为标准的审美视角,其在现实中国中对固有认识进行了重新体验,并再次确认了早已扎根于日本人心中的中国形象.而他与日本近代知识分子身上共通的"中国趣味"在面对现实的中国时产生的巨大落差,又使得他的文字中所反映的中国观是复杂且矛盾的,而这种心态在近代日本来华文人的游记书写中亦不少见.

    河东碧梧桐《中国游踪》宁波书写中国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