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学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学教育
文学教育

王先霈

月刊

1672-3996

wxjy2005@126.com

027-67868288

430079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

文学教育/Journal Litbraturb B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俄罗斯民间故事中的叙事空间分析

    依铁鑫
    7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间故事是各族人民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叙事作品,是民间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近些年来,空间在叙事学研究中成为热点话题,外国文学作品中关于叙事空间的研究日益增多.本文以俄罗斯文学中的民间故事为研究文本,分析作者在叙事空间层面的划分,从纵向角度将民间故事的叙事空间分为天空层面、地面(地上)层面和地下世界三个空间层次,探究在俄罗斯民间故事中叙事空间的具体展现及其蕴含的文化内涵.

    民间故事叙事空间俄罗斯文学

    《重新派遣》中的战争创伤书写

    吴秀灵刘旭彩
    7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新派遣》是菲尔·克莱的处女作,于2014年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这十二篇短篇小说关注士兵在战场上所经历的残酷与血腥及战后返乡重回日常生活后的生活状况和精神状态.战争给人们带来的阴影与痛苦在文本中俯拾皆是,死亡与血腥恐怖的经历更是不可避免地带给士兵们各种心灵创伤.本文将结合创伤症状中的创伤再体验、警觉性增高、回避创伤及认知改变等现象,探析不同士兵面对战争创伤的表现及战时情境下人们对待创伤的态度,通过分析,从中不难发现文本中流露出的对战争的反思及对参战老兵的人道主义关怀.

    菲尔·克莱创伤《重新派遣》回忆警觉回避

    戴维·洛奇《换位》中的空间研究

    许昊冉张扬
    8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戴维·洛奇的小说《换位》讲述了两位大学教授由于偶然的交换访问机会而互换生活空间的故事.本文以米歇尔·福柯的空间理论为基础,从空间的权力化、异托邦的形成、既有权力空间的颠覆三个角度,分析了《换位》中权力空间的不稳定性与可变性.

    戴维·洛奇《换位》米歇尔·福柯空间理论

    重构自我之旅:《长日将尽》的空间政治解读

    杜婷婷
    8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日将尽》是英籍日裔作家石黑一雄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小说将空间、权力与身份建构交互融合,具有明显的空间政治特征.该小说中英国贵族管家史蒂文斯为期六天的乡村之行,这也是其重构自我之旅.史蒂文斯在达林顿府,乡村旅途和小镇码头三地的空间转换中,解构了过去三十五年权力规训下异化的"旧我",在长日将尽时重建焕然的"新我".本文将用空间理论分析小说的空间政治特征,解读在空间转换中史蒂文斯重构自我的心路历程,揭示其对昔日帝国的释怀与告别.

    石黑一雄《长日将尽》空间政治权力空间

    波普尔三个世界本体论下《旅夜书怀》解读

    刘爽
    8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旅夜书怀》一诗,是杜甫在羁旅途中的生命感伤与顿悟.诗人通过对客观景物的感识,描绘出微风细草与星月灿烂的天地之景;从景物与自我生命状态的交相呼应中,触发暮年壮志未酬、漂泊伶仃的悲情;最终空悲之心又归复自然,随沙鸥畅游进空灵之境,建构"梵人合一"的禅宗理论体系.该诗集景情意于一体,由景触情,由情生意而作诗,由诗传情,又寓情于景.诗人在对物理世界的体察中触发精神状态世界的感怀,又在精神世界的体悟中生发客观知识世界.三个世界层层生成又互相作用,形象地阐释了波普尔的三个世界本体论.

    《旅夜书怀》波普尔三个世界梵人合一

    吴承恩《西游记》中的女性观

    尹心怡
    8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代中后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文化的繁荣为女性意识的觉醒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文化环境,这一时期,不少女性的自我意识得到了初步的觉醒.在《西游记》中,吴承恩以男性作家的视角塑造了不少介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女性形象,她们不仅具有传统女性的美好品德,也背负着传统观念的烙印,同时又展现出了女性主体意识的萌芽.本文将从传统女性美德、现代女性品质、时代对女性意识的局限三个方面,去探究《西游记》的情节脉络中呈现出的女性观,在肯定作品女性意识的进步性的同时,也反思作家女性观中的时代局限性.

    吴承恩《西游记》女性意识传统现代局限性

    大文化视野下古代山水游记的教学策略

    杨澜萍罗海燕
    9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大文化属于文化软实力的范畴,涉及多领域多方面.文言文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古代山水游记作为文言散文体式之一,是作者将自己在旅途过程中的所见所致记录下来的文章,既有山川美景的描绘,也有作者借助景物抒发的个人感怀,蕴含着地理、历史、美学、哲学等大文化要素.本文以大文化视野为切入点,以初中古代山水游记为研究内容,针对现阶段古代山水游记教学存在文体特征不明、学生体悟不足、拓展延伸不够三个问题,从坚定文化自信,弘扬文化之"粹"、传承儒道文化,感悟文化之"丰"、鉴赏审美乐趣,挖掘文化之"美"三个方面提出策略,以期为初中古代山水游记的教学贡献一丝绵薄之力.

    大文化古代山水游记教学策略研究

    中学现代诗歌的审美教学策略

    何梅煬刘小文
    9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诗歌是中国近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包含了丰富而又生动的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就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语文课堂中进行现代诗歌的审美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诗歌创作的能力和诗歌鉴赏的能力,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由于时代背景限制和写作手法的多样性,以及诗歌本身所具有的含蓄蕴藉的特点,使得现代诗歌教学成为了一大难点,基于现代诗歌审美教育的难题,开展细致的探究是十分必要的.

    现代教学审美教育教学策略

    情境教学法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程煜
    98-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推进,情境教学应用而生.其创设典型情境,渲染浓厚氛围的突出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一线教师将其应用于古诗词教学.但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并未通过情境教学法将诗词作品中的审美价值和人文价值展现出来,导致学生对诗歌作品的理解与把握仍旧停留在表面.本论文旨在通过对中学古诗词教学现状进行总结分析,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推动情境教学法在古诗词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一定程度上为中学古诗词教学提供一些新的启示与思路.

    新课程标准情境教学法古诗词教学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中的四重情感

    郭俊兰
    101-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秋天的怀念》以第一视角"我"来书写人生故事,将目光聚焦于残疾、母爱、苦难、生死等人生主题,试图通过书写创伤达到治愈创伤的目的,消解苦难衍生出来的痛苦,宛如智者般寻求人生命题的终极答案.这篇散文不仅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思念悲悯与悔恨内疚,还隐现了"我"对人生苦难的通透释然,对生命救赎的探索拷问.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苦难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