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学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学教育
文学教育

王先霈

月刊

1672-3996

wxjy2005@126.com

027-67868288

430079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

文学教育/Journal Litbraturb B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广西博白客家话亲属称谓探析

    刘婷婷
    13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亲属称谓是文化外化的语言符号,探析亲属称谓,利于了解当地方言和民俗文化.博白客家话亲属称谓构词方面,有单纯词和合成词两种,合成词数量远多于单纯词,合成词又以附加式和复合式构词为主,重叠式数量有限;用法方面,存在面称和叙称有别、从他称谓、异形同指的现象;文化方面,反映了当地客家人长幼有别、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宗法观念.

    博白客家话亲属称谓称谓特点

    革命诗词教学策略例谈

    钱晓蔓
    136-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革命诗词的教学策略研究是极具现实意义的.革命诗词在课本中存量较少,很少有人对其进行系统研究,但革命诗词中的革命文化、革命精神是新课标指定要进行继承弘扬的优秀文化.由此,通过对两位名师的教例进行分析研究,找出两位名师在进行革命诗词教学时常用的课前预习、反复诵读、字词细读、知人论世等教学策略,对《沁园春·长沙》和其所属的革命诗词的教学提出具体的实施建议.

    《沁园春·雪》《毛泽东革命诗词》余映潮李镇西

    初中文言文课后习题的拟定与布置

    孙天祺
    139-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部编本初中文言文课后习题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其在一线教学中的使用价值.课后作业在我国一线教学中的使用面临困境,大多数教师对课后习题的使用颇为重视但是个别题型使用率不高,在教学中强调习题正确率而较为忽视引导学生求解的过程,学生也并未合理运用课后作业进行预习、复习.本文将对课后作业的使用提出建议,加强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效果.

    部编本教材初中文言文课后习题

    语文教学中教师个性化的运用

    施雪琴
    142-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课程教学中,"任务活动"逐渐普及,这是一个很好的改变传统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然而,在运用这一教学技术时,我们似乎渐渐偏离了教学轨道,走入另一个极端,师生为"任务"而"任务",缺乏了对文本的感情投入与理性归纳.如何避免这些问题呢?本文以《中国建筑的特征》的教学为例,重视教学技术,发挥教师教学的个性化,从教师的"独特的解读思维""小视频的灵活运用""历史底蕴的展现"三个方面谈如何"入"得"任务活动"中,"出"得"任务活动"外,从而真正让前置教学、课堂教学中的"任务活动"的建立和形成能够充分调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任务活动入得其中出得其外教学技术教学的个性化

    高中语文答题思维与教学路径

    林国雄
    145-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考语文试题不仅考查思维过程,还通过题干的引导,要求考生呈现思维的过程.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务必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本文结合高考语文相关试题类型与学生答题情况,从文体阅读思维、知识迁移思维、严密连贯的逻辑思维、文本鉴赏思维和语言组织思维四个方面阐述高中语文答题思维与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系问题.

    答题思维文体阅读知识迁移严密连贯文本鉴赏语言组织

    古代农事诗的内容创作及艺术特征研究——以小学农事诗教学为范例

    梁荣钊王波平
    148-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学农事诗叙写农家生活和农耕事宜,于学生劳动教育大有裨益.农事诗以"农事、农人、农情"三方面为主内容题,再现劳作,聚焦典型,情感真挚,尽显"真"醇.在艺术特征上,表现为物与境的冲淡风格,为心灵的庇护所,具有"淡"味.

    小学农事诗内容特征艺术特征

    双新视域下的高中语文作业设计与训练

    薛有庆
    151-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新"视域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旨在帮助学生增强自身语文素养能力及相应的语文知识,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需转变以往灌输式、机械性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自身实际特点及学习需求,不断优化和调整语文作业形式,切实结合当前"双减"理念下的作业设计要求,为学生设计更多具备探究性、开放性的新颖作业形式,注重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充分激发学生对语文作业练习兴趣,使其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强化学生的语文知识实践、审美、探究能力.高中阶段的语文作业是学生不可获缺的一项重要学习环节,对学生未来发展及语文素养的提升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当积极转变以往单一陈旧的作业设计理念,将"双减"政策融入其中,减轻学生学习压力,使学生乐于完成作业,不断优化学生的作业形式,给予学生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打得更加牢固.

    "双新"视域高中语文作业设计训练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教学中的审美感知路径

    徐国荣
    154-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中最为传统的本科专业,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有着突出的资源优势.在教学活动中,在夯实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结合多种学科资源,以专业课为主,实践课为辅,帮助学生构建起基于本土文化土壤之上的审美框架,提升审美感知能力,是较为可行的路径.

    审美感知跨学科现代技术实践课

    苏轼的人格魅力与当代价值研究

    林萍香杨瑞
    157-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东坡是中国文化史上很罕见的天才式人物,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文学、艺术瑰宝,还给我们指出了精神救赎的"向上一路".他的执着与豁达,他的多情与肆意,他"知世故而不世故"的赤子之心,给人们提供了一方精神园地.

    苏东坡执着豁达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多义词教学探究

    王诗滔
    160-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多义词教学无疑是每个教师都十分头疼的事情.因为汉字数量众多,且很多时候同一个字用在不同的语境中往往导致的意思也会大不相同,从而导致学生根本无法正确的使用这些一词多义的词语.因此学习时,教师不仅要教导学生如何去根据语境进行使用不一样的词语,还要教导学生如何去识别这个一词多义的词语到底在句子中充当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因此导致大多教师在教导多义词时的教育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目的.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会对学习感到枯燥,甚至还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本文以多义词的基本内容和现有的多义词教学方法为理论支撑,总结出几种适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多义词教学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对外汉语教师可以在进行教学是能够有所帮助.

    对外汉语教学多义词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