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学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学教育
文学教育

王先霈

月刊

1672-3996

wxjy2005@126.com

027-67868288

430079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

文学教育/Journal Litbraturb B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SOLO分类评价法在思辨阅读中的应用

    李思敏
    98-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SOLO分类评价法对于思辨性阅读教学而言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SOLO分类评价法下不同思维层级的分类,思辨性阅读分为不同的学习阶段;各学习阶段对于思维能力的要求逐层上升,最终指向高阶思维的培养,实现思辨性阅读的有效教学.《六国论》作为思辨性阅读的典范,在SOLO分类理论的应用下,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教学价值.

    SOLO评价理论思辨性阅读《六国论》

    运用非构思写作方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武少辉
    101-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小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和激发,依然是个瓶颈性的教学问题,有阅读与写作对接不到位、写作教学与训练方法不够灵活、作文考核与评价标准单一等因素的影响,亦有"构思写作"深层次先入为主的潜在影响.基于此,中小学写作教学可以尝试"非构思"写作理论的介入,倡导写作与阅读渗透、非构思自由写作、关注学生生活的快速写作等训练方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辅助以构思写作引导的修改环节,可以共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中小学生写作兴趣构思写作非构思写作

    让作文教学的美育功能真正落地

    章文馨
    105-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增强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顺应国家教育政策导向,以及满足高中生年龄发展特征及现阶段审美需求,需建构并推广过程性评价体系,以最大程度发挥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美育功能.本文在论述美育及作文教学的美育价值、作文教学的美育功能的同时,基于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落实美育功能的现状分析,提出了过程性评价促使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充分发挥美育功能的具体表现.

    审美教育过程性评价作文教学高中语文

    语文教材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郭富忠
    109-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文赋分在语文高考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但对于高中学生的个人能力也提出了相当苛刻的要求.要写出好的作文,学生必须要拥有良好的文字运用能力、文字信息提炼和组合能力、情节把控和叙事能力等等,这些目标的达成难度颇高,学生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写作磨砺后仍然"谈写作色变",写作时无话可说、无处着笔.作文教学的不足与教师的作文教学理念不够有效有很大关系.为了提高教学成效,将阐述如何有效利用教材,发挥教材在写作中的作用,指导学生把语文课堂所学运用于写作,让学生做到由仿到创,以提高语文写作的水平.

    作文教学教材仿写

    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训练

    王桂亮钟虹
    112-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大学生学会以文行事,懂得从事务处理的角度看待应用文写作,理解应用文体的规范成因,通过语用得体性和敏感性训练,掌握因事制宜的批判性思维写作方法.

    应用文写作教学批判性思维训练方法

    新课标下主题教学与说写结合的作文教学

    后永霞
    115-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期初中阶段的语文教育,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符合现代学生的教育需求.在作文教学中应用主题教学与说写结合方式,有助于培育学生语文学科综合素养,由阅读、表达与写作开始,帮助学生对语文学习形成知识体系,提升现阶段成绩的同时为将来学习奠定良好的根基.文章简要介绍了主题教学与说写结合的有关概念,分析当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方面,探究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设计的维度.结合当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水平,达成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培育目标.

    初中语文作文主题教学说写结合教学策略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历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孙怡
    118-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中国成立之后,基础教育改革历程大致经历了1949-1985年的初步改革,1986-2001年的全面推广、2001-至今的总结和深化这三个阶段.可以看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总体适应了国家的发展,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教育公平,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脱节等问题.为此,必须继续健全教育公平体运行机制、树立大局观和细节意识、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在实际教学中注重教师队伍的培养.

    基础教育改革国家政策教育公平教师

    师范专业认证下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对策

    龚奎林
    121-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必须密切结合地方发展需求、课程思政和人才培养目标,依据师范专业认证要求和OBE育人理念,反思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立德树人"和"技能养成"二维目标不明晰、教师的教研动力不足、实践教学模式较为单一等共性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师范专业认证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问题对策

    格非《月落荒寺》中知识分子的荒芜现状

    章钦菡
    125-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格非新作《月落荒寺》以横切社会的视角展现了转型期知识分子与当代大众生活的荒芜现状.作家延用视角定位、物象堆砌、人物身份等方式刻画真实生活,引读者对中国社会现状作思考、起共鸣;又以"特殊修辞"勾勒精神空虚、以言语隐喻铺垫多重伏笔、以人物设定道出本质追求,呈现了知识分子在现实与可能间定位选择的多重困难,发人省醒,启人深思.

    格非《月落荒寺》荒芜现象

    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途径

    张仲平
    128-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初中语文的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变革,也促使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下教师往往注重知识的教育,而目前,先进的教育观念强调教师应把学生的素质教育摆在首位,改革后的初中语文教学,督促教师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又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这对教师的教学做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积极探索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策略,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水平.

    初中语文文学鉴赏能力意义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