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学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学教育
文学教育

王先霈

月刊

1672-3996

wxjy2005@126.com

027-67868288

430079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

文学教育/Journal Litbraturb B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沈括《梦溪笔谈》中的民本意蕴探析

    唐梅
    117-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沈括的《梦溪笔谈》是一部综合性笔记体著作,内容广博,打破阶层局限取材广泛,无所不包.本文从民本文化观和民本民生观两个方面窥探他对社会百态、百工千业的拳拳之心.沈括的文化观内涵包涵:教民化民、兴学抚民、等民齐观三个方面的内容,他在为官期间践行着重民顺民、厚民护商、重民利民的民生观思想.沈括的民本思想对当今建设和谐社会诸如追求美好生活、培养"以人为本"的精神以及拓展新时代的先进价值观念仍有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沈括《梦溪笔谈》民本观

    钱希言《狯园》鬼怪故事的空间叙事

    李俊杰
    120-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狯园》中的鬼怪故事展现出了极富艺术特色的空间形态,物理性空间为故事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具体的空间意象连接了现实世界与神秘世界,实现了多种空间的转换;心理空间展现了人物细腻而丰富的情感世界,也曲折表达了民众的思想态度;社会空间的构拟一方面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构建出冥界的社会空间,另一方面通过现实生活的片段展现市井生活的面貌.三种空间形态相互作用,共同推动叙事的进程,构建出了一个诡谲奇幻的艺术空间.

    钱希言《狯园》空间叙事空间类型文化心理

    成果导向理念下文学作品教学的差异

    吴玉军
    124-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运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贯穿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分清不同学历层次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并明确相同或类似教学内容所彰显的不同侧重.高校本科与专升本在文学作品教学上的差异表现为:素质提升与技能训练的不同;赏析引领与知识讲授的差别;背景详解与导引简介的分别;纵横探讨与兴趣激发的相异;多面诠释与主旨统一的区别.在明确了两者之间的诸多不同的基础上,可以减少在教学倾向上产生的失误,使目标明确的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活动得以有效开展.

    成果导向教育高校本科文学作品教学差异

    非虚构写作在教学中的实践

    余慧子
    128-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倡导真实写作的背景下,非虚构写作不仅能融入学生的真实生活、情感与人格,还能打破学生自说自话的写作现状,培养其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与语用能力,更能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关注生活与社会热点,获得良好心态.如此,通过非虚构写作教学实践,给予相关的写作指导与形式训练,能综合提升学生写作能力,且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交流的一种方式.

    非虚构写作写作教学实践

    中国古代文学"金课"建设原则初探

    何江波张艳艳
    132-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古代文学》一流课程建设成效关系到地方高校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探索意义.本文从课程定位、课程体系、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六个方面探讨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国古代文学》"金课"建设的原则,涉及时间与空间、理论与实践、素质与能力、应用与前沿、思维与行动、过程与结果等多个维度.

    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国古代文学金课建设原则

    形象思维在小说教学中的培养

    王欣怡
    137-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离不开增强形象思维能力.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以《祝福》为例来设计教学,首先是为了对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等具体描写进行分析,让学生获得对小说语言、人物形象的直觉体验,再次运用想象和联想来丰富学生对现实生活和小说中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最终来丰富学生情感经验与语言表达.

    形象思维小说教学《祝福》

    启发式提问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牛本锐蒋秀碧
    140-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启发式提问作为教学法的重要内容,对语文实践教育活动有着重要意义;尤其对于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启发式提问策略,在促进中学语文教学质量方面格外重要.本文针对启发式提问在中学语文中运用的现状,分析出存在教师专业素养不足、教学观念落后、缺乏对启发式提问技巧的钻研等问题;针对这些不足提出更具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从而全面提高中学语文的教学质量,使教师能正确使用启发式的高效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带动教学双方的效率.

    启发式提问中学语文课堂应用研究

    《语文教学论》课程教学革新策略

    邱伶艳
    143-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文教学论》是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为了有效提高学生语文教学的技能和技巧,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解决教学中理论和实践脱节问题,《语文教学论》课程亟需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加强学生职业基本技能的训练,引导学生增强理论和实践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形式上,可采用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工坊式"案例教学策略;在学习方式上,可试用"学案式"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开展对课程的学习与理解,做到多方位、全方面的课程革新,真正实现学生语文教学水平及能力提高的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课程案例教学学案策略

    马斯洛需求理论下《套中人》的文本分析

    陈武洁
    146-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装在套子里的人》(《套中人》)刻画了著名的"套中人"别里科夫,他循规蹈矩,畏首畏尾,害怕变革,竭力维持现有秩序,是一个被"套子"束缚了思想和行为的可怜人.别里科夫保守、僵化的言行举止无不体现了他扭曲的精神世界.本文尝试使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剖析他的行为动机,理解他的真正需求,并对其个性特点进行分析,从而使广大读者对"套中人"这个全新的形象有更深刻的认识.

    《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需求层次理论文本解读

    《祝福》中祥林嫂悲剧美的内蕴厘定和教学探析

    赵梓含薛猛
    149-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鲁迅的作品《祝福》很久以来一直在语文课本中占据一席之地,其中祥林嫂的悲剧形象深受教师和同学们的喜爱,因此,对于祥林嫂人物形象的悲剧美内蕴厘定和教学叹息就至关重要.文章中将讨论祥林嫂的悲剧内蕴包含了的怜悯、恐惧和抗争与净化三方面;此外,文章也将从审美距离感、教师对于反抗的忽视和生活实践与语文教育三个方面来探析祥林嫂悲剧形象的教学实践.

    鲁迅《祝福》悲剧美祥林嫂内蕴厘定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