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学教育(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学教育(下)
文学教育(下)

王先霈

月刊

1672-3996

huangbizhai@126.com

027-67868288

430079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

文学教育(下)/Journal LITERATURE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中写作教学的放胆与小心

    张婧
    126-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也是反映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一方面,然而在当前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在学生惧怕写作的问题面前难以施计,解决"写作老大难"的问题仍然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与探讨."放胆文"与"小心文"为改进写作教学难的现状提供了新的思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充分理解"放胆文"与"小心文"的内涵,由"放胆"与"小心"的平衡关系出发,为学生在写作实践中的内容积累、思维拓展、心理突破方面进行更为有效、准确的指导.

    放胆文小心文写作教学

    形象思维视域下习作教学策略研究

    徐芹岁娟
    129-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7年中国语文新课标的下达,对语文核心素养进行了细致划分.在其中,将思维发展与提升作为语文核心素养的主要部分.同时,在新课标中更进一步阐明"增强形象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思维核心素养的具体目标所在.形象思维是以具体的形象或图像作为思维内容的主要构成形态,它是一种本能的思维.通过利用各种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实现思维的发散、整合、拓展等,对小学生进行习作思维训练,更具有实际意义.

    形象思维小学习作教学策略

    善用微写作有效提升教学的质量

    马七六
    132-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相较于传统语文写作教学,微写作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既能够增加学生的写作练习机会,又不至于让学生产生较大的写作压力.本文从微写作的概念及应用价值入手,介绍了具体的应用策略,以期发挥微写作的教学意义,实现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微写作

    学生作文造假现象透视

    程梦婷陈家春
    135-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初中作文出现了语句套用、模仿抄袭的概念混淆这两种造假现象,论文针对这两种作文造假现象进行分析,从社会、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四方面分析了造成这种造假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落实素质教育、保证学生的读写训练时间、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改变学生的生活与思想"等解决对策,试图为以后的初中作文教学提供参考.

    初中作文造假抄袭

    作文教学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师丽
    138-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文一直被称为语文的半壁江山,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作文不仅是语文知识活用的表现,也是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因此要重视写作教学,了解和掌握写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文从字顺地写出文章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在现实的作文教学当中,情况不容乐观,存在许多问题.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从作文教学面临的困境入手,分析作文教学陷入困境的原因,进而找出作文教学走出困境的举措.

    作文教学困境原因

    作文的五种教学形式探索

    赵珏平
    141-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是根据初中语文课标以及笔者的相关从教经验归纳了五种作文教学形式:仿写、改写、续写、扩写、缩写,并且探讨了这五种作文教学形式进入课堂的具体实施策略,这对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写作兴趣都大有裨益.

    初中作文教学五种作文教学形式实施策略

    张怡微《细民盛宴》的情感书写

    杨陈皓玥
    14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细民盛宴》的成稿与张怡微原本的写作构想有所偏离,由"试验"而"体验",突出了"我"复杂的情感体验."我"对父亲的矛盾情感构成小说的主线,并推动叙事的发展.小说展现了"我"由情感的激荡而走向释然的心理路径,试图传达普通市民的人生哲学.

    张怡微《细民盛宴》家族试验情感书写

    《彼得·潘》中的儿童成长主题探究

    史千会
    147-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英国作家詹姆斯·马修·巴里创作的《彼得·潘》不仅仅是一本充满童趣的童话故事,更是一个关于心灵净化与人格成长的文本.该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彼得潘、温迪和其他孩子在梦幻岛上所经历的各种冒险故事,深刻地揭示了成长这一主题的意义.故事中孩子们的行为体现了他们人格蜕变与净化的过程,彼得潘对永无岛的坚守和孩子们对家庭的逃离体现了儿童本我的快乐诉求,彼得潘的现实心理和温迪的"妈妈"角色体现了儿童自我的现实平衡,孩子们对家庭的回归和拒绝长大的行为体现了儿童成长的理想追求.

    《彼得·潘》儿童成长人格结构理论快乐原则

    《墙头马上》和《伤逝》中的女性命运

    侯梓妍
    150-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元代杂剧家白朴的《墙头马上》和现代文学作家鲁迅的《伤逝》这两部作品不约而同地塑造了勇于出走的"娜拉"形象,以李千金和子君为代表.她们以"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态度和行为捍卫了爱情与人格的尊严,努力反抗着置身其中的社会环境,然而她们的出走实际上均以失败告终,充满悲剧性意味.本文通过分析两位女性的爱情经历,进而说明个人自主性的觉醒对于女性解放的重要性.

    《墙头马上》《伤逝》女性命运

    《呼啸山庄》中复仇者希斯克利夫的形象

    陈思彤
    153-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说《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这一人物形象是典型的复仇者形象.这个复仇的恶魔却同时是一个悲惨的可怜人.本文论述了希斯克利夫复仇者形象的发展过程,并从社会因素和作者个人因素两个方面对希斯克利夫复仇者形象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呼啸山庄》希斯克利夫复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