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学教育(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学教育(下)
文学教育(下)

王先霈

月刊

1672-3996

huangbizhai@126.com

027-67868288

430079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

文学教育(下)/Journal LITERATURE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核心素养下的中职阅读教学对策

    梁永存
    128-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阅读是中职语文教学中重点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重要途径。核心素养是新课程理念背景下提出的全新教育目标,要求教师真正重视学生自身能力的形成,提高他们在生活中应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并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基于此,教师要创新语文课程,保证阅读内容的有效性,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本文结合教材中的内容及案例,对语文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展开了分析,阐述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要点,从教材、课外阅读、文本知识、文化传承、鉴赏能力等角度出发提出几点教育策略,以供教师参考。

    核心素养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艺术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李瑞云
    131-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应用文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文类,学好应用文已成为现代人的一项基本素养,也是高校课程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门素质课程。但是,缘于艺术院校学生知识背景和知识结构的特殊性,加上教师教学方法常有失当、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等原因,使艺术高校应用文写作课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和学生学习的痛点。对此,有必要针对新时代年轻人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通过利用互联网与数字技术,运用翻转课堂、情景模拟等创新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以此提高艺术高校大学生应用写作课的教学效果,完成课程的预设目标。

    艺术院校应用文写作混合教学翻转课堂

    支架手法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徐丹
    134-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在统整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写作体系的基础上,以"景物描写""扩写"为例阐释写作教学中的"支架"的设计和运用技巧,希望让初中写作教学形成可复制、能迭代、体系化的理想状态。

    支架支架手法写作教学

    作文课堂中的灵动教学与快乐写作

    王震
    137-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得作文者得天下",教育界的这一传说不言而喻地表达出了作文基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写作过程就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文字储备将语言再加工、重新编排的过程,既是对学生文字运用能力与语言整合能力的检测,也是各学科拓展的奠基之路。初中阶段语文课堂上,作文是比较重要的学习内容,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不单单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老师们发现在语文作文教学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削减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为了降低在写作中抄袭的现象,老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老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出相应的策略,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并且也相应的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初中教学灵动教学作文教学快乐写作

    例谈议论文写作之核心概念阐释教学

    刘天露
    140-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议论文写作是高中生写作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议论文中核心概念的阐释是论证的起点,本文从议论文核心概念阐释教学案例入手,探究核心概念阐释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提出多角度理解辨析核心概念、尽量多进行小作文练习、进行思维辨析三点,以促进学生更好地阐释议论文中的核心概念。

    议论文核心概念阐释

    微写作在中职写作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

    邹娟
    143-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写作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关",尤其面对畏难情绪和低协同性的中职学生,这一教学活动更是举步维艰。因而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也就成了本文探讨的方向。发端于网络的微写作,因为它多为"点"的表达的特质,不仅可以发展写作个体的思维深刻性、灵活性,还可以培养写作者养成观察、思考、积累等习惯。更为科学的是,这一写作形式能与写作的原生状态中的思维、情感、表达能力产生"和谐共振",让写作回归于意识的本真表达。本文立足于微写作的探究与尝试,从社会生活和实际教学出发,以输入与输出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大胆将微写作带进一系列教学活动中,靶向于点,由点立体,用微写作促进写作,为攻破"难关"做出实践性尝试和建设性构想。

    中职语文微写作教学设计实践

    太宰治《人间失格》中的大庭叶藏形象

    邓洁茹
    146-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太宰治创作《人间失格》期间正是存在主义风靡世界之时,因此他或多或少受到存在主义的影响。主人公大庭叶藏分裂的个性和行动昭示着他陷入自欺和他者的存在主义困境,以及后期他开始挣脱他者束缚、追求美好理想的行为渗透着存在主义关注自身、自由选择、承担责任的哲学思想。而当美好理想破灭后,他表现出的堕落与反抗也与存在主义所提倡的向死而生之路不谋而合。本文从存在主义视角解读大庭叶藏的形象,希望能够丰富并完善《人间失格》的创作内涵。

    太宰治《人间失格》大庭叶藏形象日本文学

    形象学视野下张翎小说《劳燕》赏析

    黎月新
    149-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外华文作家因其所面临的特殊的文化境遇,身处漂泊异乡的特殊环境,使得在"异国形象"和"中国形象"的塑造上有特殊且独到的方式,这也为我们对海外华文文学作品的研究从比较文学角度入手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从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角度,牧师比利这个异国人形象可视为"他者",刘兆虎是被边缘化的"自我",伊恩与阿燕的异国恋是相互拯救下的恋情。

    《劳燕》张翎异国形象海外华人作家

    周蘩漪与卡捷林娜人物形象比较分析

    宋静静
    152-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雷雨》与《大雷雨》分别是我国话剧家曹禺先生和俄罗斯剧作家A·H·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成名之作,两部作品相差半个多世纪,在不同国度、不同时代且受不同民族文化影响的剧作家创作出来,但《雷雨》与《大雷雨》在创作方面表现出惊人的类同性,它们都用"雷雨"命名作品并且以"雷雨"性格的女主人公来贯穿全剧。本文采用比较文学平行研究的手法,从人物的生存环境、"雷雨"性格以及悲剧性的结局等方面对两位女主人公进行比较分析,并试图挖掘出两部作品相同的悲剧美学特征。

    《雷雨》《大雷雨》曹禺奥斯特洛夫斯基

    《台阶》中的细节描写与人物真实感

    徐溪蔓齐雪艳
    15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阅读和写作的学习方法是贯通的。阅读展示了文章的写作方法和素材,写作加强了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台阶》作为初中阶段的一篇写人散文,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了真实立体的父辈形象。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一些写作方法,并尝试选择恰当的细节描写,在写作练笔中刻画出真实的人物。

    读写结合细节描写父亲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