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学教育(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学教育(中)
文学教育(中)

王先霈

月刊

1672-3996

wxjy2005@126.com

027-67868288

430079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

文学教育(中)/Journal LITERATURE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宋代蒙学读物的现实启示

    黄丽琴
    128-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蒙学教育是我国古代儿童学前教育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儿童的教育和教养是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基础.蒙学教育经历了一定的发展时期,且不断专业化,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蒙养读物.笔者旨在初探宋代的蒙学读物,分析宋代主要蒙学读物的智慧,而与教育理论相结合,学习借鉴古代蒙学读物智慧,促进幼儿教育教材编写的完善.

    蒙学读物现实意义儿童读物编写

    论宋词的综合美育功能

    肖云美陈强
    131-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美育课程在学科融合、学段衔接两方面没有得到长足发展,美育的整体性(音乐、绘画、文学)被分科课程切割,美育的丰富性只能片面的被呈现.宋词由音乐与语言(歌词)结合而成,具有跨媒介时空的特点,表现了声音的流逝与空间的传播.宋词是我国古代词画互相促进的催化剂,是一朵诗乐结合的奇葩,是综合绘画美、音乐美、文学美为一体的美育课程内容.分析宋词美育的综合性能够有机整合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加强大中小学美育教材一体化建设,实现面向人人的美育目标.

    宋词美育学科综合

    英汉动物喻人的隐喻缺失研究

    沈丹燕
    134-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概念隐喻理论,采用定量与定性结合分析法,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英汉语言动物喻人隐喻缺失的共性和个性进行研究,阐释其隐喻缺失形成的原因.研究发现:第一,英汉动物词隐喻为人时均存在隐喻意义部分缺失和隐喻意义完全缺失的现象;第二,英语中具有隐喻意义的动物词汇比汉语多且英语动物词蓄载的隐喻意义比汉语丰富;第三,英汉动物喻人的隐喻意义出现不同程度的缺失现象与文化有密切关系,与英汉民族的民族文化、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息息相关.

    概念隐喻动物喻人隐喻缺失认知对比

    汉译英文小说的规范化探析

    郑舒月
    137-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对比汉语翻译小说和汉语原创小说中复杂名词短语内定语标记"的"的使用情况探究翻译文本的规范化.相比于汉语原创文本,汉译文本中复杂名词短语的独"的"偏好会减弱,有保留多个定语标记的倾向.这种现象是规避由部分识别带来的语义不通的结果.

    规范化翻译文本独"的"偏好部分识别

    交互主观性视角下"你知道"的语用功能

    金沁怡
    140-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在交互主观性视角下,基于BCC中的对话语料对话语标记"你知道"及其变体的语用功能进行研究."你知道"及其变体的使用能够引导听话人走向最佳关联,或者照顾到听话人的"面子"和自我形象的需求,从而促进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交互主观性在话语标记使用中的体现值得进一步的考察研究.

    交互主观性你知道话语标记语用功能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的理想教育鉴赏

    雷滕
    143-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是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本经典著作.走近苏霍姆林斯基,才能感受到他的伟大.他对学生既有家庭之爱的沐浴,又受到有爱之师的教导.这段赋予爱的童年生活,生发了苏霍姆林斯基作为教师的职业历程.苏霍姆林斯基与孩子们相遇开启了爱孩子之门,把心中的爱献给了孩子们,经过终身坚守在农村学校的努力,最终成就了苏霍姆林斯基成为世界级的教育家.他是教育家,更是教师、校长.与教师不同的是,他是教师中的教育家.与教育家不同的是,他是教育家中的教师.这是他的与众不同之处,也是他的伟大之处.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家心灵孩子

    语法隐喻下英语文学原著与简写本易读方法

    陈晶
    146-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易读度研究主要探讨语法和语义之间的错位体现关系,并根据语法领域框架探讨英语文学原著和简写本的语法隐喻使用情况,由此发现简易本在改写原著的过程中,直观表现出不同隐喻化的持续特征,转变了抽象化的表现形式,呈现了人类经验构型的原本面貌,有助于提升语篇文学的易读性.因此,本文研究在了解语法隐喻基本内容后,以英语文学《爱丽丝梦游仙境》为例,对原著和简写本的阅读方式进行对比研究,实践结果证明语法隐喻在文学原著中应用具有一定的文学和语言功能.

    语法隐喻英语文学援助简写本易读度

    古诗文中的爱情题材作品审美价值探析

    刘思伶
    149-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文课程是一门充满人文气息和人文关怀的基础学科,在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中职语文古诗文中有大量优秀的爱情题材作品,它们内涵丰富,具有艺术审美和教育价值,是很好的教学素材.本文通过梳理中职语文教材中爱情相关的古诗文作品,挖掘出其本身具有内涵丰富多样、人物形象丰富立体、情感表达含蓄委婉的特点,并探讨了在艺术审美、价值观塑造方面的积极内涵和价值.

    中职语文古诗文爱情

    湖北恩施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本真性与生产化之辩

    何巧巧
    152-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恩施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该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迫在眉睫,就其保护方式上是应该坚持"生产化保护"的整体思路,还是坚守"本真性原则",这其中有一个博弈的过程,凸显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种种社会问题.只有正确处理好"本真性原则"和"生产化"之间的矛盾,才能真正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发展.

    湖北恩施州非物质文化本真性生产化科学发展

    民族地区高师院校语文教学设计提升路径

    李莉
    15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其教学设计难以操作,加上"教学设计"能力作为课程理论知识与课程教学实施的桥梁,容易被忽视,民族地区小教专业学生的语文素养较弱,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设计"难上加难,迫切需要通过课程改革、教学方式的转变和教与学主体的重视来实现有效地提升.

    民族地区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教学设计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