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戴勇

双月刊

1671-7880

wx85916988@163.com

0510-85916988

214121

江苏省无锡市大学城高浪西路1600号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Wu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查看更多>>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创刊于2002年9月,是江苏省教育厅主管、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现为双月刊,双月10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32-1678/Z,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1-7880)。 本刊常设栏目:高职示范性院校建设、高职教育 、经济与管理 、技术与应用 、教学与教改 、文学与艺术 、体育与健康等,热忱欢迎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学报已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资源系统数据化期刊》等全文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现实挑战及实践路径

    梁珍溥
    5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催生质优的生产要素、以产业为载体、以高质量发展为旨归的新型生产力.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既能培育农业发展的新动能,又能塑造农业新业态.然而,农业研发投入不足、农村科技人才缺失、农业附加价值低、农业生产方式粗放等制约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因此,要以科技创新为根本动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乡村人才为第一资源,盘活人力资源;以数智赋能为重要特征,促进产业链融合;以绿色转型为鲜明导向,发展绿色低碳农业.

    新质生产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人工智能赋能乡村振兴之图景展现、现实表征及实践进路

    苗悦鹏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人工智能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已深入交融.在科学图景层面,人工智能技术作为一种新质生产力,在乡村振兴中发挥赋能作用,可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优化乡村资源分配,提高乡村治理水平.在现实性层面,人工智能赋能乡村振兴面临资源投入不足、乡村治理不完善等挑战.因此,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实践路径,走出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是人工智能赋能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

    人工智能乡村振兴数字乡村实践进路

    医养结合视域下机构养老服务的法律问题研究

    梁珣夏青青
    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老年病患者数量日益增多,对就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发展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成为必然趋势.然而,当前医养结合型机构提供养老服务过程中存在履行合同容易出现瑕疵、相关人员不符合资质标准要求、法律法规不完善以及相关行业标准缺乏等问题,不仅影响了养老服务质量,而且不利于推广与普及我国的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为了使老年群体真正得到优质的医疗与养老服务,应加强机构养老服务合同的监管、健全机构内部护理人员的资质、明确机构主管部门的权责划分以及完善医养机构养老服务的行业标准.

    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法律问题监督机制

    高职院校与地方共建共享地方史资源机制研究

    汤慧芹裴智民
    6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职院校拥有人才和技术优势,而地方政府和地方史资源研究与管理机构则掌握丰富的地方史料、文化资源和政策导向条件,二者在教育资源整合、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经济发展、学术研究、社会服务与公众参与等方面存在交集.高职院校与地方政府从成立专门机构或工作组、开展联合项目研究等维度共建地方史资源,并在信息维护与更新、学术交流、研究项目成果运用、编纂地方史教材和读物、开发旅游路线等方面共享地方史资源.

    高职院校地方史资源共建共享

    红色文化融入高职"大思政课"的价值、模型与实践路向

    薛红波周勋勋
    7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内核,是当代先进文化的时代象征,也是国家社会发展的价值引领,并随着中国共产党人的进步实践而拓展,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而延伸.将红色文化融入高职"大思政课"是赓续红色血脉、加强意识形态、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由之路.红色文化融入高职"大思政课"体系的模型构建应秉持系统思维理念和整体设计规划,不断促进"学思践悟"的循环发展.基于此,探索红色文化融入"大思政课"的实践路向应立足"学"的课堂建设,优化"大思政课"的教学模式;淬炼"思"的发展导向,共创"大思政课"融媒矩阵;坚持"践"的学用结合,融合"大思政课"社会协同;聚焦"悟"的集中体现,落实"大思政课"的主体意蕴.

    红色文化大思政课价值模型实践路向

    高职"大思政课":价值底蕴·功能定位·实践理路

    汪玲
    7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思政课"理念具有彰显时代性、把握规律性、促进协同性、增强针对性的价值底蕴.高职院校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是响应国家之唤,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助推器;是落实思政课改革创新,推动思政课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是回应新时代高职学生诉求,促进思政课教学供给与学生需求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为此,要坚持"大思政课"理念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着力探索"大思政课"的实践理路,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使命,助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大思政课"价值底蕴功能定位实践理路

    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育人工作融合创新研究

    庾添
    8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和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媒体融合这一变量逐步转化为高校铸魂育人的增量,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高校要守正创新,积极构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格局,主动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探索实现"融媒+思政"育人模式转换,以媒体融合赋能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升立德树人育人成效,切实让新时代思政育人工作焕发生机与活力.

    融媒体思政育人融合创新

    新时代劳动观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维探赜

    杨洁
    8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劳动观科学地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坚持和发展劳动,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劳动以及怎样坚持和发展劳动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主要包括劳动价值观、劳动主体观、劳动精神观和劳动育人观等,其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新时代劳动观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对促进立德树人,提升教育实效,推动强国建设具有重要价值.高职院校要从课程教学、协同育人和保障机制等方面着力推进高职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劳动观劳动精神立德树人

    "讲好中国故事"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探析

    李俐周佳瑾
    8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全方位提升思政课程教学的鲜活性,凸显教学内容的时代属性,保障思政教学质量,实现对学生价值观念的科学塑造,从多个维度出发,立足"讲好中国故事"的总体定位,通过红色文化等优秀资源的有效融入,完善思政课程教学架构,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创新课程教学手段,推动思政课程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讲好中国故事路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