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张国雄

季刊

1009-1513

journal@wyu.cn

0750-3296183

529020

广东省江门市东成村22号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Wuyi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综合性学术期刊,鼓励理论创新,强调科学严谨,同时注重突出南昌地方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财富、负资产构造与家庭投资困境分析

    阎波刘帅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家庭财富构造包括正财富构造、负财富构造、0 财富构造.负财富构造的表现形式是家庭负资产构造.家庭的幸福指数公式可用家庭财富构造值和计算式焦虑这两个因子来度量.家庭负资产构造与计算式焦虑以及资产收益率密切相关,家庭负资产构造导致家庭消费下降并带来连锁负效应,计算式焦虑视角下的投资观更适用于普通家庭投资者,计算式焦虑与家庭财富构造的优化组合更能缓解家庭投资困境.

    负资产构造计算式焦虑家庭理财幸福指数投资困境

    避风港原则司法适用的前提与条件研究

    袁海龙
    59-6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避风港原则适用的法律后果是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免于承担法律赔偿责任.互联网服务商不知情是其司法适用的前提;接到有效通知,并采取必要措施以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是其司法适用的具体条件.然而在实践中,避风港原则司法适用的前提未得到足够重视,适用条件不够具体和明确.因此首先有必要引入红旗原则解读避风港原则司法适用的前提.其次需结合最高院颁发的第 83 号指导案例,通知范围除了证明侵权事实的初步证据外,还应当包括订单编号和侵权行为比对表等;必要措施包括屏蔽、删除、断开链接等,转通知属于必要措施之一.

    避风港原则红旗原则有效通知必要措施

    朝鲜王朝陈献章"从祀文庙"之争考论

    史策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陈献章是中国明朝最具影响力的儒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在朝鲜却遭到了学界的抵制与批评,盖因大多数朝鲜学者认为其学说杂糅了禅学,与陆九渊、王守仁的学说同属异端外道,而不予接纳.在其后朝鲜王朝关于文庙从祀人员升黜的讨论中,亦未效法明制,将陈献章列入文庙供奉.这反映中国与朝鲜两国学者对本国儒学发源的认同和对佛家思想的态度是存在差异的.这种差异的产生,是朝鲜儒学在地化的表现,亦促进了东亚儒学演进的多元化.

    陈献章朝鲜王朝性理学从祀文庙

    明洪武至永乐年间的对日"涉倭"外交

    黄宇马国君
    6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朝建立之初,从元末延续下来的沿海日本海盗猖獗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鉴于严峻的政治形势,明政府希望通过外交手段来平息沿海"倭患",同时也希望将日本纳入朝贡体系之中.然而这一想法从洪武萌生,几经起落,直至永乐中期才通过建立勘和贸易的方式得以实现.通过对这一时期中日外交演变进行考察,可以窥见从洪武到永乐明政府外交策略的转变,同时也反应了这一时期中日外交本质是围绕"倭患"问题展开的"涉倭"外交.

    中日关系倭寇朝贡勘合贸易

    龙泉司法档案俗字考释

    倪荣强
    74-7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龙泉司法档案是晚清民国时期浙江省龙泉县的地方法院档案,为手写纸本文献,内中俗字众多,对文本的准确释读和整理造成了一定的障碍.摭取"()""()""()""()""()""()""()""()"八个俗字作以考释,希冀为文本的释读和整理扫除文字方面的障碍,推动汉语俗字的发展,并为语文辞书的编修提供字形材料.

    龙泉司法档案俗字考释

    概念转喻视域下《浮生六记》英译研究

    兰满露
    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概念转喻理论,研究中外译者的《浮生六记》英译差异,可以为概念转喻翻译的认知手段和影响因素提供解释性理据.研究表明:中外译者在事物与部分之间的转喻、事件转喻、范畴与其特征之间的转喻、行为转喻、容器转喻和地点转喻等多个角度都体现出翻译差异.译者的文化背景和译者在翻译中的识解型式是形成概念转喻翻译差异的主要原因.

    概念转喻《浮生六记》英译本翻译差异影响因素

    高校金融类通识课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以《金融与智慧》为例

    曹俊勇
    8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打造课程思政在通识教育中的作用路径,有助于更好地实现通识教育价值引领和人格塑造的育人功能.基于金融类通识课课程思政融入的必要性,遵循"专通用"递进教学改革思维方式,分别从价值引领的课程内容重塑、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入路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及课程思政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以有效达成价值引领的课程目标,为高等院校通识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课程思政通识教育金融类课程教学改革

    生命视域下死亡教育构建的路径探索

    梁赉
    8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建构应对当下和未来的能力,死亡作为生命历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环,理应成为教育必须关注的命题.死亡教育应包括对死亡的知识理解、态度塑造和行为规范三个维度.系统的死亡教育课程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学生对死亡的态度,而且能够在根本上提升他们对生命意义的感知.此外,在学校以外的教育场域,诸如家庭、社会、朋辈群体的死亡教育实践都有助于个体构建更科学的死亡认知.

    死亡教育生命价值路径构建

    Abstracts

    92-94页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须知

    五邑大学学报编辑部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