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外语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外语研究
外语研究

李建波

双月刊

1005-7242

waiyuyanjiu@163.com

15952023818

210039

江苏省南京市国际关系学院《外语研究》编辑部

外语研究/Journal Foreign Languages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2011年9月1日《外语研究》编辑部紧急声明 近日发现有人入侵《外语研究》的邮箱,盗用《外语研究》名义和作者联系,说已决定采用该作者稿件,但要收版面费,并让对方转账到其银行卡上。本编辑部在此声明:《外语研究》用稿有严格的审稿程序,按正常工作方式和作者联系,从来没有也不会向任何作者收取版面费或其他费用。以上欺诈行为已触犯法律,我们保留采取一切法律手段的权利,以维护《外语研究》的学术声誉,并保证《外语研究》正常的工作秩序。请各位告知自己的熟人朋友,不要上骗子的当。谢谢!《外语研究》编辑部2012.7.17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德英语教材文化呈现比较研究

    张虹常文哲苏晓俐
    7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从文化呈现视角出发,对比分析中德两套高中英语教材。研究发现:(1)地域国家方面,中国教材比德国教材更加重视母语文化融入,德国教材比中国教材更加重视目标语国家文化融入,且呈现更加多元的其他国家文化;(2)文化形式方面,两套教材中文化产品的占比均最高,文化实践和文化人物占比基本持平,德国教材的文化观念和文化社群均高于中国教材;(3)呈现方式方面,中国教材以隐性为主、显性为辅,注重文化理解,而德国教材显隐性呈现更加均衡,注重文化表达能力培养。

    文化呈现英语教材地域国家文化形式呈现方式

    识解视域下转喻式翻译的"在场"研究——以《印度:受伤的文明》汉译为例

    张继东杜若凡
    80-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场"是西方修辞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在翻译研究中修辞"在场"的创设与识解维度和转喻密切相关。基于认知识解理论和转喻的运作机制,本研究考察了译者是如何利用修辞"在场"再现原文并影响受众的。研究发现,由于译者受详略度、聚焦、突显性、视角等识解维度的影响,产出的译文在语言表达形式上与原文存有差异,但经由转喻操作后,与原文形成了较高的语义对等。因此在识解维度的作用下,译者通过转喻式翻译基本实现了原文信息的"在场"效果。本研究能够深化翻译中对修辞"在场"的探索,对翻译学与修辞学的系统优化构建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场"转喻式翻译识解

    李大钊爱国救亡翻译活动的行动主义考释

    郑剑委
    8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变革旧社会、挽救中华民族,李大钊自主发起爱国救亡翻译活动,且具有鲜明的行动主义色彩。李大钊翻译活动的社会启动、社会生成和社会启用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在组织上具有整体性。李大钊作为发起者、译者甚至出版者,运用全译、摘译、译评、译写、参译、合作翻译、间接翻译等方式生成译作,并通过出版发行予以启用,灵活高效地契合了时代需求,同时其译作文体从文言文演变为白话文,使翻译成为其救亡图存运动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策略。

    李大钊行动主义爱国救亡翻译行动

    中国哲学典籍翻译的译释层次分析——以《传习录》英译文本为例

    张帆刘华文
    9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王阳明《传习录》的英译本为对象考察译者在中国哲学典籍翻译中的译释层次。研究表明,译者的译释行为是由表及深的多层立体结构,从最表层到最深层,翻译的创造性经由五个层次逐渐加大,翻译也逐渐由工具上升到本体地位,最终与思想熔铸为一。译释层次分析在诸多方面具有理论优势,可以融入对译释学的系统性建构当中。

    译释层次中国哲学典籍诠释学翻译

    汉英交传中的停顿现象——基于反省法的组别对比研究

    唐芳林思梦
    100-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索职业译员和学生译员在汉英交替传译中停顿特征之差异。通过组间对比,研究发现:(1)职业译员的无声停顿频次显著低于学生译员,有声停顿频次与学生译员无显著差异,但低于学生译员;(2)职业译员停顿总时长及平均停顿时长均显著短于学生译员;(3)职业译员合理停顿(位于句子边界处、短语边界处、分句边界处)多于学生译员,不当停顿(位于短语内部、分句内部)显著少于学生译员;(4)职业译员出现停顿多是与自我监控、口译策略使用有关的主动停顿,学生译员出现停顿多是与语言能力、专业技能及心理因素有关的被动停顿。基于此,本研究对口译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停顿汉英交替传译反省法职业译员学生译员

    《白虎》中的印度式幽默叙事

    庞好农沈萍
    107-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印度小说家阿拉文德·阿迪加在《白虎》里把印度文化与文学幽默有机地结合起来,生成了独具特色的印度式幽默叙事,从冷幽默、反讽幽默和达克效应幽默三个方面揭示印度社会的风土人情和道理伦理状况。阿迪加笔下的言辞反讽幽默、命运反讽幽默和戏剧反讽幽默展现了反讽与幽默的内在关联,风趣地表达了印度社会的人性主题。此外,阿迪加从虚幻优越感、虚荣、高估自我和不可靠叙述等方面描写了达克效应的非理性所形成的印度式幽默叙事,呈现了印度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性格特点和价值观取向。

    阿拉文德·阿迪加《白虎》印度式幽默叙事特色

    Abstracts

    112页

    《外语研究》稿约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