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叶世祥

双月刊

1674-3555

xuebao@wzu.edu.cn

0577-86596009

325035

浙江省温州市茶山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Wenz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温州大学交流学术观点、展示学术水平的重要平台,主要刊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和管理学等领域的学术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雇主组织参与三方机制的中国法治路径

    吴文芳
    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雇主组织通过三方机制在国家劳动立法和相关政策制定、协调劳动关系中表达企业诉求、维护企业利益.我国的雇主组织以二元化/多元化为特征,各种团体的法律地位差异较大,参与三方机制的途径和发挥的作用迥然不同.因此,我国雇主组织参与三方机制的法治保障应当以功能性为导向,根据雇主组织的不同属性以及作用领域,有重点、有区别地推进.雇主组织对劳动立法的参与,要通过法律明确雇主组织的参与权利、增强雇主组织的代表性、完善相关的程序保障,并积极拓宽雇主组织的参与渠道;雇主组织在三方协调机制中的参与,需以法律明确三方机制中的二元化雇主组织、提升三方机制的法律地位、完善决策程序和协调内容,确保雇主组织作用的有效发挥.

    雇主组织三方机制和谐劳动关系社会治理

    超龄劳动者保护的利益衡量与规则重塑

    邹爱华黄冠
    17-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龄劳动者保护的现行法律规则利益衡量失度,存在劳动与民事立法忽视超龄劳动者权益保护、司法解释区分保护规则利益衡量进退失度以及行政规范性文件不当加重用人单位用工责任的问题.需要进行利益再衡量,"调和"超龄劳动者生计与劳动保护利益、适龄劳动者就业利益、用人单位用工成本和保障政府养老财政可持续性等不同利益,确定适度保护超龄劳动者的目标,以此指引规则完善与创新.具体而言,宜增加超龄劳动者特殊的劳动基准保护制度,矫正用人单位义务配置过重的法律规则,为政府设定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的必要义务,平衡超龄劳动者保护关涉的各方利益.

    人口老龄化超龄劳动者利益衡量适度保护

    协商阶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的协商民主

    张会芬杨坤
    28-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协商民主理论在不同场域表现出不同的协商实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协商形式.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在不同改革阶段呈现出无协商、象征性协商和深度协商三种类型和差异,这种差异受到协商框架的影响,即协商主体的偏好―能力、协商议题的利益相关性、协商策略的情理―规则.不同的协商类型根据其组合程度形成告知、默认、咨询、劝抚、讨论、决策、审议等协商阶梯,阶梯越高其协商程度越深.中国的协商民主呈现出与西方不同的优势和特点,满足协商框架要素才能实现有效协商.

    协商阶梯无协商象征性协商深度协商集体产权改革

    数字平台反垄断监管的困境及破解

    张永亮闫琪
    3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平台借助新兴技术,在市场竞争中逐渐衍生出算法默示共谋、自我优待、扼杀式并购等新型垄断问题,它极具隐蔽性,对反垄断监管执法提出新挑战;现行监管体制难以应对数字平台的混业经营,致使监管套利和监管真空频发.同时,数字平台反垄断监管法律的空白化和碎片化,致使数字平台反垄断执法效果欠佳.鉴于此,我国的数字平台反垄断监管体系必须坚守包容审慎、协同发展的监管理念,利用新兴技术赋能监管手段,建立多元监管模式,反思并重构数字平台反垄断监管法律,构建科学、高效的数字平台反垄断监管体制机制.

    数字平台反垄断监管困境

    数字技术的隐性意识形态风险及其防范

    吴兴华
    5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时代,人们迎来的不仅是新一轮技术革命,也是一场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革.数字技术在对生活世界全面接管的过程中,也在隐匿地发挥着导向、辩护、凝聚、动员、约束等意识形态功能,从而成为一种隐性意识形态.数字技术的隐性意识形态,无论是数字产品还是数字思维都以抽象符号为载体,在数字威权的保障下,通过共享的方式隐秘运行,从而给我们的价值判断、道德规范和民众的政治活动构成巨大风险.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数字技术观、构建完善的数字技术制度、积极利用数字赋能政治,防范数字技术的隐性意识形态风险.

    数字技术隐性意识形态价值判断道德边界沉默政治

    ESG表现、内部控制与企业创新绩效——数字化转型的调节作用

    杨洁叶旺东
    6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ESG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利用2013―2022年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实证探讨ESG表现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效果及影响机制.结果显示,ESG表现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这一作用效果可通过提高内部控制水平来实现;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在ESG表现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此外,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ESG表现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更为显著.

    ESG企业创新绩效内部控制数字化转型

    论魏晋以前道家"气"观念的历史演变及其内在逻辑

    萧平张磊
    77-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是道家思想中的重要观念,在道家的宇宙论、生命哲学、政治哲学的建构中具有重要意义.魏晋以前,随着道家哲学思想旨趣与重心的不断转移,"气"的内涵也经历了由物质之气向物质、精神双重意义之气,再向物质、精神与感通(信息)三者复合之气变化的发展历程.与此同时,作为道家思想核心并与"气"密切相连的"道"之内涵也在此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偏移.分析与梳理魏晋以前道家"气"观念的演变过程,对系统了解魏晋以前道家发展史、重新诠释道家理论具有启发意义.

    物质精神感通

    道在事中:陈亮思想世界中的道与事

    董起帆
    88-96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朱熹开始,"义利双行,王霸并用"成为后世对陈亮思想之总结与概括.而从具体文本看,陈亮并不认可朱熹对其思想的界定,他更为认同"道在事中"的观点.在"道事关系"上,区别于朱熹以"理"释"道"的解释路径,陈亮对"道"之理解,呈现出融"道"于"事"的特征.在陈亮看来,"事"主要包括具有主观目的与意愿的"德事"和"政事",且二者具有统一性,尤其在涉及君主之事时,"德事"即为"政事"之前提;在"因事作则"中,"道事合一"就是"公"与"正","正"主要与"中""义"相关,"公"主要与"平分""背私"相关.对于个体而言,确证性情之正,主要与"操心"工夫相关;对于国家而言,建立"公政",需要落实在"公心"与"公制"中.

    事功之学道事关系

    在传统中求变:从《新世界学报》看清末知识分子的文化思考

    许龙波
    97-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末是近代中国思想文化转型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由瑞安名宿陈黻宸主编的《新世界学报》刊载了大量论学文章,体现了知识分子的文化思考.学报倡导保国粹,建立"孔教",尊崇儒学和调和中西文化的文化主张,反映了知识分子在时局危亡和中西学相碰撞时,从传统和西方开掘文化资源,以期复兴民族文化的努力.他们的文化思考,虽有创见,但总体上没有脱离传统框架.他们努力与既有政治保持距离,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文化思辨的深化,也反映出革命思想文化尚未成为当时社会主流的历史事实.

    清末《新世界学报》知识分子文化思考

    情感场域与文化资本:技术变迁视域下主播的情感表达实践——基于情感社会学视角

    乔羽
    108-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情感社会学视角下,情感表达常被视为一种社会行为,与社会发展、结构、思想存在密切关系.作为特殊的媒介角色,主播在不同的社会历史维度下拥有着相异的社会功能,而且在公共空间内也展现出特定的情感表达特征.在具体的实践场域内,主播凭借自身的文化资本——精英话语与角色承担技巧——实现情感触达,进而有效地提升了传播效果.随着技术的迭代演化,主播的情感表达转向"人工移情",以"人机共情"的模式建构出情感表达的新指向,从而最大限度地触发主播在情感表达空间中的多向可能性.

    主播情感表达情感社会学场域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