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赵安启

双月刊

1008-7192

jzkjds@163.com

029-82202167

710055

西安市雁塔路13号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1998年经新闻出版署批准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更名而来。刊登学术论文90-100篇,稿源来自校内校外的所有学者专家,论文刊用实行三审制。即编辑初审,专家评审,编审会会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时代人的全面发展困境与突破

    陈雪云王成
    1-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始终追求的价值目标.回归马克思的表述,总结出人的全面发展需包括个性与社会性两个方面的发展.人类进入数字时代,数字化技术为人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不知不觉地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的自由时间消解,阻碍了人的本质力量发展,助长了个人主义,并对人的交往也产生消极影响,为人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带来困境.对此,需要从技术层面、制度层面、主体层面探寻破解困局的方式,让数字化成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积极存在.

    数字化个性社会性人的全面发展

    生成式人工智能视域下中华文化主体性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喻丽果赵平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ChatGPT类生成式人工智能已然成为21 世纪最具创新性和爆发力的新兴技术样态,但其所具有的数据垄断、软性渗透以及观念形塑等意识形态属性,究其本质而言,是一种"价值中立说".随着ChatGPT类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文化领域的运用,或将引发算法推荐制约下文化建构主体性"去中心化"、数字霸权掌控下文化内核主体性"被沉默化"以及资本逻辑驱使下文化方法主体性"被操纵化"等隐患.因此,应从提升建构主体的综合素养、坚守以文化人的目标导向以及加强智能算法的技术规制等角度积极探索规制其隐患的恰切之道,以助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习近平文化思想文化主体性生成式人工智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健全新型举国体制需要处理好几对关系

    陈颖胡小君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举国体制是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攻关制度,其存在对于中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摆脱"卡脖子"困境、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高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率,需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加强政府在新型举国体制中的组织作用,进一步实现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结合,协同发力攻关重大科技项目;处理好战略科技力量与企业的关系,在不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同时,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处理好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的关系,构筑以国内为依托、以世界为导向的高效率内外联合创新机制.

    新型举国体制科技创新科技自立自强

    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经济制度基础:理论回应与实践路径——来自深圳的经验启示

    陈玉梅李俊高
    2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基于中国国情探索的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现代化道路,突破了"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思想禁锢,在内涵、特征、实现路径等诸多方面对西方现代化进行"扬弃".其中,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是在保证社会主义基本方向不变的前提下,将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充分结合,注入新鲜动能拉动生产力发展以助力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以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均衡促进生产效率与社会公平行稳致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作用促进资源占有方式与资源配置方式有机统一.深圳作为改革开放后首批经济特区,依托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优势,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巨大成就,成功铸就了"深圳经验",对进一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所有制分配制度经济体制

    中国式现代化:超越西方现代性的实践探索与文明旨归

    孙柳牟海侠
    3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理性和资本构成了西方现代性的基本支柱和本质根据,同时也潜藏了引发现代性危机的祸根.中国式现代化为化解危机开辟了一条有别于西方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现代性道路,它孕生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理论智慧,形成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进行的伟大奋斗,成型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交融发展的实践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应运而生不仅破除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亦是世界历史普遍规律与中国道路特殊规律的统一.立足人类文明演进视野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合理性与超越性,根本在于它所创造的现代化新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两个创造"表征了中国式现代化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又为世界人民谋大同的价值取向,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超越西方现代性的实践探索与文明旨归.

    中国式现代化西方现代性现代化新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生成的四个重要维度

    付喜凤
    4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在对中国道路的长期探索和实践的历程中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富含中国国情的民族特色,又内涵世界共同特征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有其内在的必然逻辑: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思想的秉承与发展是其生成的理论维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社会发展思想的借鉴与提升是其生成的文化维度;对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总结的传承与创新是其生成的历史维度;追求中华民族最伟大的理想,对人类文明发展趋向的积极回应是其生成的现实维度.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维度文化维度历史维度现实维度

    论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耦合关系

    刘丹储著源
    5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具有丰富的内涵意蕴,其本质要求是文明创造与更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文明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文明层面的集中展现,是中华传统文明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向现代文明变迁的整体性表达,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有机统一和协调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在目标方向上具有一致性,在价值理念上具有同向性,在运行方式上具有互动性,形成良好的正向耦合关系.

    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耦合关系

    从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透视新质生产力的伦理向度

    侯晓丽
    58-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论坐标.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构成了马克思生产力概念的内在伦理向度和生产力发展质态的价值旨归,蕴含着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关切.关联于对古典经济学理论本质的揭露,经由对以李斯特为代表的德国国民经济学生产力理论唯灵论本质的批判性超越,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高度创立了科学生产力理论,并将生产力发展置于伦理现实关切的维度,阐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才是生产力发展的价值旨归.马克思生产力理论对生产力概念伦理内涵的强调和对生产力发展价值旨归的阐释构成了新质生产力概念提出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目标的理论根基和思想根源.在百年大变局的历史语境下,新质生产力作为 21 世纪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新的理论坐标,将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为高质量发展定向导航.

    马克思生产力理论财富新质生产力伦理向度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研究

    宋子昂上官文慧
    68-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源于对历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生产力理论的传承与创新,源于对西方生产力理论的借鉴与超越.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原则,不断强化创新人才培养力度,激活科技创新的巨大动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如何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一重大问题的根本性阐释,为推进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科技强国提供了强大的战略性引领,也为推进世界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出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习近平新质生产力科学内涵理论逻辑实践路径

    变与不变:传统生产力到新质生产力质态演进的辩证法探索

    刘福强
    76-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生产力理论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经历了从"探索与实践"到"发展与深化"再到"质变与创新"的理论变迁.此外,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生产力出现的新质态,是传统生产力的质态跃迁,从传统生产力到新质生产力的质态演进过程中,深刻凸显出"变"与"不变"的辩证法意蕴,这是守正创新在现实中的具体表现,展现了生产力质态变迁的实践脉络.基于此,将生产力理论层面与生产力质态演进的实践层面相结合,从科技创新、体制改革、人才素质以及国际合作四个维度出发,提出"推进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新质生产力传统生产力守正创新辩证法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