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申亚民

双月刊

1008-777X

wlxbsk@126.com

029-88258532 88222403

710065

西安市太白南路168号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西安联合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季刊,每季首月25日出版。主要刊登哲学、文学、史学、生命科学、技术科学、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学、科学史、自然辩证法、教学研究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三全育人"背景下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内涵、意义与路径探究

    崔小伟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建设以培养德才兼备、各项能力全面发展的一流人才为己任,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能力达到一流水准为使命,以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示范高校为目标.我国高等教育必须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全面推进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同向同行,不仅是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具体表现,而且是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更是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三全育人课程思政专业课程教学路径探究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讨

    王爽
    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网络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愈加明显,传统文化与网络思政教育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可为网络思政教育提供有力支撑.与此同时,如何通过新媒体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网络思政教育进行融合,推进课程建设、主题活动、网络宣传等,构建网络育人新模式,打造文化育人新体系,值得研究和探讨.

    优秀传统文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旅游文化学教学改革探究

    朱晓晴
    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旅游文化学涉及课程内容广泛,有丰富的"思政元素"可以挖掘并融入课程教学中.以旅游文化学这门课的课程改革为例进行讨论,从课程思政融入旅游文化学的必要性入手,根据旅游文化学的教学内容和课程特色,探讨课程思政的融入思路和教学实践,并提出旅游文化学课堂思政中存在的思政元素和旅游文化学融合不充分、课程中实践内容较少等问题,同时提出教学模式的改进策略,使旅游文化学与思政元素更好地融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课程思政旅游文化学教学改革

    "互联网+"背景下《古代汉语》课程思政教学探究——以西安文理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例

    孙彦波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要求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而行、协同育人,是高校课程改革的主流趋势,也是高校教学考核的重要指标.《古代汉语》课程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必修课程,课程内容蕴含诸多育人元素,如家国情怀、舍生取义、饮水思源等.课程教学可以挖掘文字、音韵、训诂等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借助"互联网+"手段,采用"学生为中心,从实践中学"教学模式,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将能力内化为优秀品格,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肩负起弘扬和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重任.

    课程思政《古代汉语》"互联网+"教学探究

    网络自媒体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构研究

    党艺晋洪涛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自媒体是多样化元素并联呈现的新型传媒形态,作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搭建了思想政治话语传播的双重场域和新型环境,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应然优势的同时,也裹挟着一定的显在困境.自媒体场域多元旋律并奏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逻辑失调;受众群体蔽明塞聪压缩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效能;话语角色失位加剧受教育者极化.为此,高校需辩证看待此次"危"与"机",优化话语内容、更新话语策略、正位话语角色、清朗自媒体平台,转"危"为"机",增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的实效性.

    网络自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构意识形态

    "四史"融入《财政学》教学路径研究

    刘巍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的财政实践并不是西方理论的简单体现,而是本国国情的产物.在长期的革命与建设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财政治理经验.因此,通过将"四史"融入《财政学》教学过程,有利于深刻解读当代中国财政问题,拓宽财政理论的认知范围,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共产党财政学四史社会主义

    历史类专业课程教学创新探索与实践

    杨芳芳
    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国家社会经济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家急需具有专业知识储备、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为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中国高校历史类专业课程教学需要采用多维度的创新型教学模式.鼓励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辅助教学;完善课程体系设置,除讲述历史上各大国的兴衰史和世界的现代化与整体化进程外,新时期的历史课程体系设置上应注重"第三世界"国家或地区的历史与文化,并增设历史文献网络资源课程和史学理论方法课程;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方法,利用研讨式、体验式和实践式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通过"大班教学、小组研讨"、历史情景演示和制作纪录片等实践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互动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历史类专业课程教学教学创新教学实践

    《诗经·鲁颂·閟宫》祈谷说

    夏露露杨晓丽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诗经·鲁颂·閟宫》第三章是周代祭祀文化的集中体现.由"龙旂承祀"出发,可知鲁僖公郊外祭祀为祈谷祭祀而非郊天祭祀."龙旂"为天子赏赐车架附属物,鲁国用之于郊外祈谷祭祀.后稷在诗中作为农业神享受祭祀,而鲁国使用"骍牺"进献上帝和后稷亦符合礼法."承祀"表现出鲁国对周代礼乐制度的复兴,以及对崇德敬礼文化精神的发扬."龙旂承祀"一句是鲁国复兴礼乐、渴望强盛的具体表达.

    祈谷龙旂后稷骍牺

    王维诗歌中的长安意象解析

    李嘉航冯淑然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维在长安生活了将近40年,其诗歌中存在诸多的长安意象,诸如宫廷意象、帝京意象、山林意象等,这些长安意象高扬着诗人的圣代吟咏,表达着诗人的功业追求,传递着诗人的山野向往.而王维之所以可以将长安景观与以上的情感态度紧密结合,与长安的特殊地位及儒佛道对诗人的深刻影响紧密相关.

    王维长安意象情感表达都城文学

    叶广芩儿童小说论

    曾芳马金龙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叶广芩是当今文坛最具影响力的女作家之一,她以家族小说引起文坛关注,后以生态、反战题材广受学界青睐.近来她的儿童小说"耗子丫丫三部曲"一经发表便引发热议.叶广芩的儿童小说以爱、顽童和自然为主题,立足童年生活和儿童视角,运用雅俗共赏的叙事语言,巧设穿插和逆时序等叙事手法,具有丰富的教育意义与重塑文化记忆的文学价值.

    叶广芩儿童小说多元主题叙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