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安石油大学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安石油大学

赵选民

双月刊

1008-5645

xbsk@xsyu.edu.cn

029-88382662,88382391

710065

西安市电子二路18号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Xi'an Shiyou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CHSSCD
查看更多>>《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由陕西省教育厅主管,西安石油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学术期刊。1992年创刊,现为季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坚持科学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坚持前沿探索与现实思考的统一;服务于读者和作者,服务于能源产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社会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反映社会科学诸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反映高校教学与科研成果,反映新人新作;突出行业性,突出区域性,突出学术性;强调研究深度,鼓励学术讨论。本刊的读者对象主要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社会科学研究人员、教师和学生以及政府部门、石油企业的管理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庄子》"安之若命"释义

    夏资强
    89-94,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庄子》内篇中的《人间世》和《德充符》都有提到"安之若命".通过梳理《庄子》一书和"命"有关的思想理论,发现"命"不仅与"德"相即,而且还具有流变、无待的特点."安之若命"语句的重点不在于对"命"的屈服与顺从,而在于强调面对人生困境时,人应当采取转化消解的态度."安之若命"凸显了"德"将"心知"转化为"真知"的作用.

    庄子消解心知

    网络民粹主义的表现样态与纠治进路

    从洺畅
    9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民粹主义是为表达现实诉求与焦虑情绪的特定群体的意志聚合,因其传播介质的强大而相较于传统民粹主义具有更高效的聚合方式、更大体量的受众以及更具感染力的情绪气质,是民粹主义在网络空间的延伸.社会转型时期的群体焦虑是我国网络民粹主义的生成基础,其诉求的理路主要按照"话语对抗—广场审判—非理性发泄—真相漠视"进行,诉求特点表现为集体无意识与非政治性.在分析网络民粹主义表现样态的基础上,从民生保障、法规建设、渠道疏通、素质提升等四个维度提出相应的纠治进路..

    民粹主义网络民粹主义意识形态

    网络爬虫行政、民事、刑事一体化治理路径构建研究

    冯宇轩王震
    100-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爬虫作为一项衍生于数据化时代的新兴技术在当下已然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效能,然而其中更值得给予关注的是其背后盘根错节的法律风险.在对网络爬虫的概念以及其正反层面的影响进行剖析后可发现,在实行客观违法并合主观故意的基础上,通过所爬取的数据类型映射的不同法益认定不同罪名的规制方式实然存在许多偏颇之处,因此需要通过健全行刑衔接机制、以广义授权整体外化客观行为、明晰所爬取数据法益实质归属等途径,联动行政、民事、刑事视域进行一体化治理,以创制网络爬虫治理的全新模式.

    网络爬虫robots协议反爬虫机制数据法益一体化治理

    优化营商环境视角下"首违不罚"制度的检视与完善

    石博文邓小兵
    107-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市场监管领域"首违不罚"制度的广泛应用为推动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彰显了《行政处罚法》处罚与教育相结合、过罚相当的基本原则.当前各地对"首违不罚"的构成要件认定没有形成统一标准,并存在着适用具体标准不一致、限缩行政机关裁量权等问题.为了更好发挥"首违不罚"制度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正向价值,须通过明确构成要件、颁布全国层面的"首违不罚"清单、完善配套措施等方面提升制度实施成效.

    优化营商环境首违不罚市场监管

    论屈原传记的多元化衍生

    杨宇洁
    114-121,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现存最早的屈原传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虽是后世文人学者勾稽屈原生平的重要文献,但仍存在叙事抵牾的现象,而这些叙事漏洞造成了屈原生平的空白,为后世留下多重解读其身份的空间,甚至出现了质疑其真实性的声音.为此,后世文人在创作中采用了不同的叙事策略,如东汉刘向注重叙述细节,搭建完整的故事框架;班固、王逸、洪兴祖等人则依据不同的创作理念对《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作以差异性改编,择取不同的材料对屈原生平故事进行区别化处理,从而共同推动了屈原生平故事的多元发展.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传记叙事多元演变

    红色革命图像叙事的意识形态功能及内在机理

    杨洪敏
    12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文化的视觉转向推动了图像认知方式的兴起,也使意识形态的传播范式逐渐趋向图像化叙事模式.新时代推动红色革命图像叙事的意识形态价值在于:在微阅读时代抓住图像转向的认知趋势、在文化消费背景下重建理想主义、在意识形态功能转型进程中传承革命文化精神;其意识形态功能体现在通过民族意识的符号学表达、集体主义的精神培养、个人主义的社会价值整合、共产主义理想的视角表达,发挥凝聚、动员、导向、认同四大功能;其发挥意识形态功能的内在机理表现在契合点和集体无意识、知觉上的补足和内驱力的唤醒、情感的形象寄托和文化心理结构的完善三方面.

    红色革命图像叙事意识形态功能内在机理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荣获双奖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封2页

    征稿启事

    前插1,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