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郝瑜

季刊

1673-9876

xuebao@xisu.edu.cn

029-85309400

710061

西安市长安南路437号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CHS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坚持学报的高品位和学术性。本刊以外语为主,兼顾人文社会科学;主要服务对象为高校师生、科研工作者以及广大的外语爱好者。2000年学报编辑部被评为全国优秀学会工作单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老龄化对中文因果复句加工的影响:来自ERP的证据

    吴胜男杨艳琴张辉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运用ERP技术探讨老龄化对汉语因果复句加工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在判断因果复句的合理性时,反应时更长,正确率更低.在加工因果违反句的关键词时,老年人未出现显著的N400成分,但出现了全脑范围的晚期正波,而年轻人只在大脑左侧出现了 N400成分.这表明老年人对汉语因果复句的理解能力出现了退化,本文认为这是由于老年人在加工因果复句时,加工效率下降,无法有效利用语境对词汇进行即时的预测加工,因此在关键词与语境信息不一致时,老年人未出现明显的N400效应,需要在后期进行再分析加工,从而产生了晚期正波效应.

    因果复句N400晚期正波ERP技术

    中国英语学习者Wh-问句加工的介入效应研究

    潘娟吴丽丽张苏
    8-1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采用自定步速阅读选择任务,考察中国大学生对Wh-问句的在线加工.研究结果显示:介入效应显著影响学习者对Wh-问句的加工效率.与其他条件问句相比,Which N宾语问句的加工准确度最低,加工时间最长.这是因为Which N宾语问句中包含了与Which N结构相同的名词短语,该短语介入了 Which N和其移位后留下的空位之间,影响了受试对该结构的加工效率.此外,二语学习者对主语Wh-问句的加工还受Wh-疑问词短语集合限制的影响.本研究进一步揭示了中国学习者Wh-问句的输入加工机制,完善了二语习得领域对疑问句的习得和加工研究.本研究结果对确定疑问句教学的重难点和干预方法具有指导意义.

    介入效应Wh-问句加工集合限制

    荷-英-汉三语者第三语言概念表征特征研究

    计霄雯梅德明
    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理词典表征的特征及结构是心理语言学的基础问题.然而,针对三语习得的相关研究所得结论各异,且鲜有涉及以汉语为第三语言的语言条件.另外,心理词典表征如何发展的相关研究较少.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概念表征的存储方式、概念表征与词汇表征间的连接强度、概念表征随第三语言水平变化而体现出的发展特征.研究以72名荷-英-汉三语者为被试,完成跨语言非掩蔽语义启动实验,并结合访谈和问卷方式,来探究第三语言概念表征的静态共性特征及动态发展轨迹.研究表明:三种语言的概念表征是共享存储的;第三语言词汇与共享概念间的连接强度,较第一、第二语言词汇而言更弱;随着第三语言能力的增强,连接强度的不对称性逐渐减弱.

    荷(兰语)-英(语)-汉(语)三语者第三语言概念表征静态特征动态轨迹

    英汉中动构式主语施事性强度的比较研究

    徐峰
    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动构式主语具有施事性.从原型范畴、语义角色和距离象似性等三个视角出发,本研究借助语料数据分析英汉中动构式主语施事性强度.研究发现:依据原型施事和原型受事的属性特征,英汉起始类、过程类、结尾类中动构式的主语施事性强度呈现由高到低的趋势;在工具类主语的使用比例上,英语中动构式高于汉语中动构式;依据主谓相邻的比例,汉语中动构式主语施事性强度大于英语中动构式.本研究最后运用语言类型学理论阐释英汉中动构式主语施事性强度的差异.本研究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习得、掌握、使用中动构式,同时还例释了多角度协同论证方法的实践价值.

    原型范畴语义角色距离象似性英汉中动构式主语施事性强度

    汉日语非逻辑动宾结构的生成模式与社会文化力认知动因

    许瑶瑶许慈惠陆健
    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日语非逻辑动宾结构可解释为"手段动宾结构V1O1"+"目的动宾结构V2O2"之两个常规逻辑连动动宾结构的交叉糅合为一,其生成模式是截取一个结构的动词和另一结构的宾语,有V2O1型("恢复疲劳"「疲労を回復する」)和V1O2型("打扫卫生")两类.交叉糅合为一后,句法表层看似不符合逻辑,但语义深层仍保留着原本的完整信息而自洽,得以在凸显重点的同时,实现经济原则,事半功倍.其生成反映出语言背后强大的社会文化力,具体有二:一是社会共同尊崇的"除坏取好"原则,在认知上做引导和制约;二是所谓的非逻辑带出幽默语用效应,吸人眼球.

    非逻辑动宾结构交叉糅合为一社会文化力除坏取好原则非逻辑幽默

    基于近邻聚类的词汇相似度测量研究

    汤慧桃王军
    3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一组近义词difference与distinction为例,使用近邻聚类法,以两词的"行为特征"作为聚类标准,探究1990-2019年间两词各自词汇相似度的历时演变与两词词汇相似度比较的历时演变,并对历时变化的原因做出阐释.研究发现,difference词汇相似度演变经历三个阶段,distinction的词汇相似度演变经历四个阶段,两词的词汇相似度演变经历三个阶段,各年代间两词的"行为特征"不断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呈现个性与共性的统一.研究结果可历时、动态地探究各类词汇的语义关联性和时间差异性,有助于还原该词义产生、扩展和嬗变的动因,同时也为近义词辨析、词汇相似度计算等相关研究开辟新视角.

    近邻聚类词汇相似度行为特征历时演变

    "动用'红'+宾语"构式句法语义演变及其认知研究

    邓凯方邓云华
    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应用自建历时语料库,基于认知语言学视角,详细阐述了颜色域形容词"红"动用后接宾语构式句法和语义特征的历时演变,挖掘构式概念隐转喻的结构层级性及其形成的认知机制与认知理据.研究表明,"动用'红'+宾语"构式清晰地体现了其概念隐转喻的四个层级:"心理空间→ 框架一 域→意向图示",且"动用'红'+宾语"构式的出现主要得益于转喻机制的激发,而识解理论中的"凸显"原则是其重要的认知理据.本研究细化了"动用形容词+宾语"构式的研究成果,也是汉语超常动宾构式形成与发展的示例之一.

    "动用'红'+宾语"构式历时演变句法语义特征认知机制认知理据

    作者身份的互动元话语建构综合框架探索

    布占廷吴亚静
    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动元话语是实现学术语篇中作者与读者互动,建构作者身份的重要资源.然而,现有研究多从第一人称代词等自我指称方式着手,探讨作者身份建构问题,缺乏对其他互动元话语资源及其建构具体身份类型的系统考察.鉴于此,本文力图建立一个作者身份的互动元话语建构综合框架.首先,在Hyland(2005a)已有分类的基础上,从功能视角对互动元话语分类进行梳理和拓展,在精密阶上往前推进一步.其次,在已有作者身份分析框架的基础上,从语用视角探讨互动元话语资源与作者身份建构的关系.由此建立的综合框架具有系统性、易量化特征,为作者身份的互动元话语建构研究提供了有益参照.

    作者身份互动元话语综合框架学术语篇

    中小学英语教师书面纠正反馈信念与实践研究

    杨鲁新李琛张琳涛王凯伦...
    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的书面纠正反馈信念与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外语写作能力发展.本研究对北京市2012名中小学英语教师的书面纠正反馈信念与实践现状展开调研,研究发现受教学目标、学习者特点、教学工作量等因素的影响,中小学英语教师在书面纠正反馈的范围划定、内容选择和方式采用上有不同的信念和实践表现.本研究建议相关部门应为职前和在职外语教师提供系统化写作评价培训,以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写作教学水平、促进教师发展.

    书面纠正反馈中小学英语教师信念与实践

    中小学英语教师语言能力发展的多项度框架分析

    孙二军
    5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小学英语教师的语言能力发展需要顺应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趋向,在语言学习者和教学者的身份转换中,实现知识、能力、文化与思维的内在契合.作为一般英语学习者、专业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教学者,中小学英语教师会有不同的语言能力等级或参照性标准,但需要始终围绕"教给谁""教什么""怎么教"的语言能力发展主线.本文构建的中小学英语教师"两层面、四向度、六领域"的语言能力发展框架,既反映了不同身份特征的专业性,也体现了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的风向标,同时对英语教师职前培养具有现实的指导性,有利于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中小学优秀英语师资.

    身份特征语言能力等级参照性标准发展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