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郝瑜

季刊

1673-9876

xuebao@xisu.edu.cn

029-85309400

710061

西安市长安南路437号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CHS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坚持学报的高品位和学术性。本刊以外语为主,兼顾人文社会科学;主要服务对象为高校师生、科研工作者以及广大的外语爱好者。2000年学报编辑部被评为全国优秀学会工作单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夸张识解的非定域关联建构

    廖巧云李蕊秀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运用分形论和量子力学理论对"内涵外延关联—传承模型"进行修补,提出了"非定域关联模型",对夸张修辞的识解机制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夸张识解是在语境的作用和意向性的主导下,听话人在确定话语是夸张修辞表达的基础上,依靠本体和夸体间的自相似性,寻求将二者关联起来的特征即夸张特征,以此构建本体和夸体之间的非定域关联;再基于夸张特征所体现的可扩大或缩小的不同程度之间的自相似性,确定夸张点,从而形成"A是B"表达式;最后推导出说话人的交际意图.其中,基于自相似性构建本体和夸体间非定域关联以确定夸张点是关键.

    夸张识解非定域关联夸张点自相似性

    基于历时语料库的语言学学术论文摘要中的作者自我呈现研究

    杨林秀韩晋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术论文作者通常在摘要中使用显性或隐性语言资源来呈现自我及其研究.本研究通过自建语料库,考察了1976-2023年作者自我呈现的显隐性表征方式及所建构作者角色和语篇功能的历时性变化.研究发现:1)47年间作者自我呈现呈明显上升趋势,显性方式增长更为明显;2)作者通过显隐性词汇语法资源构建了研究者、写作者、推销者和争论者四种身份,实现了 17种语篇功能,在三个不同时期(1976-1981,1997-2002,2018-2023)语篇功能出现频率呈现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知识科技"商品化"和专业语篇"大众化"的社会情境演变.研究结果对英语学术论文摘要写作和教学有重要参考价值.

    学术论文摘要作者自我呈现语篇角色语篇功能历时研究

    经验隐喻与学科性的关联

    朱莉莉徐玉臣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语法隐喻研究领域虽然已经取得十分丰富的成果,但对语法隐喻与学科性的相互关系依然缺乏深入的分析.本文采用定量分析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文理两大学科中经验隐喻的差异进行了统计对比,并从学科性的视角分析了其存在差异的原因,重点探索了经验隐喻与学科性之间的关联,对为什么文科的经验隐喻使用频次明显低于理科、为什么物理学和文学位于经验隐喻使用频次高低两端以及为什么哲学的使用频次高于数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系统功能语言学经验隐喻学科性关联对比分析

    移置性在意义形式运作中的三个特征

    夏明滇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首先指出何为移置性和移置性如何运作.移置是一个呈现一种意义开始又如何迅速变易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将一种形式或若干种形式集中起来进行意义重构的行为.文章随后呈现移置性在进行意义形式与意义功能转置中的三个运作特征:意义形式之间的横向运动、关注点在意义功能之间的纵向移动攀升和可视化;对其具体运作情况进行阐释.最后得出结论:多模态视角下的移置运作更多地是展现事物发展的动态,再现事物演变过程,凸显事物间各种变化和变量关系以及参与是意义动态生成的不可或缺的要素.

    移置性意义重构运作特征可视化意义功能参与

    中国英语学习者表达异议的交际韵律能力研究

    刘丹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Brazil(1997)的语篇语调模型为理论框架,考察了中国高水平英语学习者与低水平英语学习者在表达异议时表达方式和韵律特征的异同.结果发现,高水平英语学习者与低水平英语学习者在表达异议时都遵循了礼貌原则,使用缓和策略来减轻异议的程度.但是,两组受试的韵律特征都与本族语者不同.在调型选择上,低分组学习者大多使用降调和平调,高分组学习者中有一半使用降调,但有1/3的学习者使用升调,表现出接近本族语者的语调特征.在音高水平上,两组受试都没有使用显著的音高差值.研究结果表明,在表达异议时,学习者没有合理地使用韵律线索.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语调的语用功能训练,以提高学习者的交际韵律能力.

    异议韵律特征语言水平交际韵律能力

    情境植入视角下英汉SEEM类感知谓词的言据性与认识情态性

    王义娜刘伟乾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认知语法的句内/句外情境植入层级,运用多重对应分析对比英汉SEEM类感知谓词"seem/好像/似乎"的使用倾向.研究发现,"seem/好像/似乎"都可视为高层情境植入成分,但其概念原型相互独立,在情态性/言据性的表达取向上差异显著.承担句外情境植入功能时,seem的非人称用法高于汉语,倾向于表达共识推理或传闻言据;句内情境植入时,"好像"偏于AP和VP补语用法,偏好于表达言者基于感知的推断;"似乎"则偏于VP补语用法,表达言者基于逻辑的推断.三者比较,"似乎"和"好像"的用法更为接近.这些差异与英汉语的感事介入能力、非人称构式能力和句法位置灵活性高度相关.

    seem/好像/似乎高层述谓言据性认识情态性情境植入层级

    汉语"A是B之母"隐喻构式的认知研究

    徐李洁王文浩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分析汉语"A是B之母"构式,探究该构式背后的认知图式和运用构式的必要条件.通过对含有"之母"构式的文章标题的分析,我们发现:1)这些认知图式来自于人们对母与子关系的生活体验和认知,其认知图式可归纳为六种类型:衍生图式、孕育图式、助产图式、养育图式、榜样图式和回溯图式;2)运用"A是B之母"构式有三个必要条件:1)逻辑条件,A作为B的必要条件;2)内容条件,A对B的存在有贡献;3)情感条件,基于逻辑条件和内容条件,对所述事件A具有崇敬之情或认同之意.本研究有助于厘清汉民族的认知倾向,更深入地探究文化与隐喻思维之间的相互作用.

    "A是B之母"认知图式必要条件概念隐喻理论

    "一带一路"背景下西北高校外语人才培养的现实困顿与实践路向

    高岩吴耀武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主动应对全球形势、统筹国际国内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离不开高水平的外语人才做支撑,而西北地区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前沿地区,须抓住时代机遇,积极应对,针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高校外语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区域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高校应该系统规划高校专业设置,科学开设外语课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探索多元培养模式,提升外语人才培养质量,以期更好地为共建"一带一路"服务.

    "一带一路"倡议高质量发展外语人才培养路径

    新时代外语学科区域国别研究与外语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潘震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域国别学作为交叉学科的确立,为当代外语学科的发展及专业人才培养开辟了新的发展路径.外语学科应适时抓住转型升级发展机遇,积极推进交叉学科研究,构建以对象国或地区综合研究为核心的学科知识体系.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亦可采取从以外语能力培养为中心,转化为以知识体系构建为中心的培养模式.

    区域国别学交叉学科研究外语能力培养知识体系构建

    翻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覃俐俐陶友兰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索翻译教师研究的专业发展,本文以2000-2021年国内外翻译教师研究文献为样本,发现该类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在研究主题、方法、对象方面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多数研究囿于客观主义的知识观,并没有真正以"人"为视角探索教师的认知结构和过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少数研究开始以"人"为视角,但因倚重问卷方法而质性方法缺失,其研究发现不够深入.因此,建议翻译教师研究领域在内部围绕"译教研一体"来确立核心现象并明晰理论范式,然后据此完善研究主题、方法和对象;在外部与高等教育领域中的教师研究紧密联系,拓宽研究视野,加强对自身的整体性反思,及时借鉴最新的研究议题和理论视角.

    翻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译教研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