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震工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震工程学报
地震工程学报

王兰民

季刊

1000-0844

dzgcxb@gxxb,gov.cn dzgcxb@yahoo.com 2506121280@qq.com

0931-8275892

730000

甘肃省兰州市东岗西路450号

地震工程学报/Journal China Earthquake Engineering Jour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报道和交流西北地区及全国地震科学领域内的最新科研成果和技术进步为宗旨。主要内容有:地震基础理论(地球物理学、地震学、地震地质学、流体地球化学、地震工程学、灾害学等),地震观测技术与预报方法,工程项目的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与工程探测、工程抗震、防震减灾规划措施,以及相关交叉学科。适合广大地震工作者、防灾减灾部门管理人员及相关地球科学工作者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性能谱设计的被动消能减震结构易损性分析

    张丽丽韩建平
    104-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韧性城市的实质是实现城市灾后的可修复和自修复功能,消能减震技术为提高城市韧性、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基于性能谱设计方法,提出一种适用于中低层框架结构的减震设计方法,将结构阻尼参数、响应及地震动参数结合起来,通过改变结构性能参数达到控制其响应的目的;并采用该方法对一 6层Benchmark钢框架结构进行减震设计,对比分析在远场和近场有、无明显脉冲地震动记录下,减震设计前后结构不同损伤状态下的易损性.结果表明:在弹性阶段,近场非脉冲和脉冲型地震动记录下的结构响应基本一致,且略大于远场地震动记录下;在弹塑性至倒塌阶段,近场非脉冲型地震动记录下的结构响应大于远场地震动记录下;相比于远场和近场非脉冲型地震动记录,近场脉冲型地震动记录更容易引起结构的破坏甚至倒塌.基于性能谱减震设计方法设计的结构,其抗倒塌能力在远场、近场非脉冲和近场脉冲型地震动记录下分别提高了44.8%、43.8%和45.6%,进一步说明该减震设计方法受地震动记录的影响非常小.

    性能谱设计钢框架黏滞阻尼器OpenSees易损性

    玻纤网格布增强风积沙砂浆阻沙板性能试验

    陈元庆程建军丁泊淞段彦福...
    113-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玻纤网格布对风积沙砂浆阻沙板抗弯及抗冻性能的增强效果,基于不同的玻纤网格布规格和铺设层数及不同的冻融循环次数,对风积沙砂浆阻沙板开展弯曲和冻融循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风积沙砂浆阻沙板的开裂弯矩随玻纤网格布规格和铺设层数的增加而增大;玻纤网格布风积沙砂浆阻沙板的抗弯受力破坏主要有脆性破坏、脆性破坏+单裂缝柔性破坏、多裂缝柔性破坏三种类型;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玻纤网格布风积沙砂浆阻沙板的破坏逐渐加大,经25次冻融循环作用后,板材的质量损失率小于5%,强度损失率小于25%,满足冬寒夏热的实际工程环境使用要求.

    玻纤网格布风积沙阻沙板性能试验

    考虑腐蚀效应的高桩码头地震响应研究

    王龙龙苏雷王建峰凌贤长...
    122-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桩码头作为港口工程最常用的码头结构型式之一,因其所处环境相对复杂,在使用寿命中除了会受到地震荷载,往往还会长期受到氯离子侵蚀,导致结构材料性能不断退化,进而降低结构的抗震性能.为了研究受腐蚀后高桩码头地震响应特性,以钢筋锈蚀机理为基础,探索钢筋及混凝土材料退化规律.基于开源数值计算平台OpenSees,建立考虑腐蚀效应的高桩码头二维有限元模型,研究腐蚀后高桩码头结构地震响应.地震响应结果表明:(1)桩基腐蚀减小了码头面板的位移,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减震效果;(2)桩基腐蚀改变了下部码头结构内力分布,引起陆侧桩自由段内力明显变化,增大结构安全隐患.研究结果可为腐蚀后高桩码头结构地震响应分析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

    氯离子腐蚀高桩码头桩-土相互作用地震响应

    细粒含量对石墨尾矿液化特性的影响

    赵浩男孙静周婷陈浩...
    133-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尾矿坝是一种高势能危险源,在地震作用下易发生液化致使坝体失稳溃坝,影响尾矿坝的使用安全.采用动三轴试验方法,以黑龙江省鸡西市石墨尾矿为对象,研究三种循环应力比(CSR)下细粒含量(Fc)对石墨尾矿液化特性的影响规律;应用Ishibashi孔压模型对孔压增长过程进行模拟;同时研究固结比、围压以及饱和度对石墨尾矿液化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细粒含量的增加,石墨尾矿的抵抗变形能力提高,孔压增长速率减慢,抗液化能力增强;随着CSR的增大,石墨尾矿的抵抗变形能力降低,孔压增长速率加快,抗液化能力减弱;Ishibashi孔压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石墨尾矿液化过程中孔压的发展,对于不同细粒含量下的石墨尾矿非常适用.结果还表明,随着固结比及围压的增加,石墨尾矿的液化将逐渐被抑制,使其抗液化能力增强;随着饱和度的增加,可促进石墨尾矿的液化,使其抗液化能力减弱;CSR越小,各种因素对液化特性的影响效果越明显.研究结果可为石墨尾矿坝的液化研究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

    动三轴试验石墨尾矿细粒含量液化特性孔压模型

    基于PSR+云模型的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韧性评估

    李海凌刘睿玲张怀
    143-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评估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韧性等级,提出一种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云模型的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韧性评估方法.从PSR角度构建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韧性评估指标体系,划分韧性评估等级标准,利用AHP-DEMATEL为指标赋权,并结合云模型构建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韧性评估模型.以该模型对绵阳市九洲体育馆进行实证分析,分别确定其压力韧性、状态韧性、响应韧性的隶属度等级,最终得到综合等级C 2的结论,与九洲体育馆在汶川地震中表现出的韧性状态吻合,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韧性评估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避难建筑PSR模型云模型

    黄石市地震台背景噪声特征分析

    吴丽慧廖武林黎金玲包萨日娜...
    152-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2018年1月—2020年3月湖北省黄石市三个地震台的垂直分量连续地震波形数据,计算新冠肺炎疫情前(2018年1月—2019年12月)和疫情防控期间(2020年1-3月)三个地震台的噪声加速度功率谱密度和概率密度函数,重点分析高频段(1~10 Hz)地震背景噪声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疫情防控期间,高频噪声加速度功率谱密度整体明显下降,特别是在春节期间.2018年和2019年春节期间短周期(~1 s)噪声幅值下降明显,而在假期结束后迅速恢复;2020年春节正值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噪声幅值大幅下降,并且持续保持在较低水平.(2)日变化模式改变.疫情前,地震背景噪声在白天(6:00-20:00)的功率谱密度明显高于晚上(20:00—次日6:00),中午12:00左右功率谱密度出现短时下降,夜间2:00左右出现最低值,这种变化特征与人类的作息规律一致;而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噪声幅值下降且日变化不明显,表明人类活动减弱,高频噪声幅值相应变化.(3)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噪声水平.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噪声水平偏高,这表明城市的人类活动和经济状况与地震背景噪声存在关联.这些研究结果对城市规划、公共管理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为城市人类活动监测和公共治理提供有用信息.

    地震背景噪声黄石市功率谱密度概率密度函数人类活动

    基于伪标签算法的地震事件分类识别方法研究

    范晓易王夫运陈飞陈传华...
    160-167,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伪标签算法引入地震类型识别领域,并设计伪标签神经网络法程序,对山东地区2019-2021年ML1.5以上的天然地震、爆破地震、塌陷地震三类事件开展试验.使用优选的有标签样本集预测无标签样本,将其标记为伪标签样本后加入联合训练,并对比传统BP神经网络法和支持向量机法,以初步验证伪标签算法在地震类型识别领域的可行性和在小样本条件下的适用性.试验结果表明:影响伪标签神经网络法分类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已知样本数量和伪标签样本占比.当已知样本数量介于60~120个、伪标签样本占比20%~30%时,其识别效果最佳.在小样本条件下,伪标签神经网络法的识别率相较于传统BP神经网络法提高了 2%~8%,与支持向量机法的识别率差值集中在±4%以内.因此,采用伪标签算法弥补部分地区样本库匮乏的不足,实现小样本地震类型识别,具备一定的应用价值.

    伪标签算法地震类型识别神经网络法小样本

    改进K-SMOTE随机森林算法在地震信息发布安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李亚龙何琳万杰潘丹...
    168-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地提高地震监测、预警、灾情评估等信息发布的安全性提出一种改进型K-SMOTE随机森林(RF)方法构建地震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该模型通过改进K-SMOTE算法中运用混合采样获得均衡度高的样本集,然后使用随机K折交叉验证方法进行样本划分与模型优化,最终实现目标安全风险等级评估.对实际地震信息发布案例进行评测,文章所提方法构建模型评估准确率为92%,模型精确率和查全率分别为0.81和0.92,模型泛化能力强,能有效用于地震信息发布安全风险评估.本研究为完善地震信息发布安全评估体系、改进地震信息发布环境、降低安全风险提供了参考.

    地震信息发布风险等级评估改进K-SMOTE随机森林随机K折交叉验证

    宁夏地区地震视应力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罗恒之曾宪伟李文君罗国富...
    178-188,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2010年以来宁夏及邻区300余次ML≥2.5地震,计算这些地震的视应力值和相关震源参数,扣除震级对视应力的影响后,得到宁夏四个不同区域的地震视应力结果,并分析该区域视应力与地震活动水平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地区和香山至天景山地区视应力整体偏低,地震前后视应力无显著异常,分析其原因可能与该区域地震活动水平整体偏低有关;(2)吴忠至灵武地区ML2.5~2.9震级档视应力在2016-2020年期间出现上升-下降异常,该异常可能与2021年灵武ML3.6震群和ML4.5地震有关;(3)海原至六盘山地区ML≥2.5地震视应力在2015-2020年期间出现上升-下降异常,差视应力在2016-2017年期间出现高值异常,该异常可能与2017年固原ML4.9地震有关;(4)宁夏地区视应力高值异常在空间上整体呈北东向分布,与青藏块体东北缘北东向挤压方向一致,表现出相邻区域地震活动水平交替活跃现象,即海原至六盘山地区地震活动水平偏高,相邻的香山至天景山地区地震活动水平偏低,吴忠至灵武地区地震活动水平偏高,相邻的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地区地震活动水平偏低;(5)通过研究地震视应力与地震活动的相关关系,可以进一步了解宁夏地区地震活动特点和区域应力状态.

    视应力地震活动水平宁夏及邻区

    文山—麻栗坡断裂北段晚第四纪活动地质地貌证据与滑动速率

    李鉴林常祖峰阿拉塔刘昌伟...
    189-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山—麻栗坡断裂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块体运动的前锋部位,地处川滇块体、华南块体和印支块体结合地带,研究其新构造活动特征对认识青藏高原东南缘的运动格局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卫星影像上显示出该断裂北段线性特征清晰,沿线新生代盆地呈串珠状分布.据野外地质调查,白沙坡、热水塘一带多个第四纪剖面揭示出自晚更新世以来活动的证据,发育在盘龙河T2阶地上的白沙坡断层断错了晚更新世末期阶地堆积,其被错地层14C测试年龄为(15 420±40)a.该断裂运动性质以右旋走滑为主兼有一定的正断分量,据阶地堆积物变形数据估算,其水平滑动速率为1.6~1.9 mm/a.

    文山—麻栗坡断裂北段晚第四纪活动右旋走滑滑动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