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杨士宏

双月刊

1001-5140

xbmz0931@sina.com

0931-2938091

730030

兰州市西北新村1号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宣传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开展民族学、宗教学以及西北各少数民族的经济、历史、语言、文学、艺术、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学术讨论,为本校的教学与科研服务,为西北地区的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本刊以西北、民族为立足点,保持西北与西北少数民族文化为浓厚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经验探索专题主持人语

    文军
    97页

    在"行政效率"与"地方文化网络"之间:乡镇基层治理的综合情理与实践智慧

    何雪松张道林
    98-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情理"在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结构位置,但其具体实践依然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浙北W镇综合行政执法分局的基层实践,根据基层行政执法部门的行动指向和实际控制权两个维度,采取了秉持人文关怀、外借权威、联合避责等行动策略,以应对治理场景下的工作压力和提高治理效果.执法部门的"情理"运作有着深刻的实践逻辑,即在提升政府治理效能、符合社会期待、维持部门组织自主性、降低治理风险性等多维的情理维度之间寻求平衡,这是"行政效率"与"地方文化网络"动态交互而成的实践智慧.

    行政效率地方文化网络综合情理实践智慧

    中西部地区乡村发展的不同样态及振兴逻辑——基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视角

    张方旭
    114-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足于中西部乡村发展实际,可以将中西部乡村划分为内生资源丰富、发展潜力较好的城郊乡村及内生资源薄弱、发展基础较差的偏远乡村.探讨不同类型中西部乡村的振兴路径与逻辑对理解我国乡村振兴整体发展图景具有重要作用.乡村产业及乡村中人的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最终落点也是解决中西部乡村发展困境的最主要突破口,对于内生条件较好的中西部城郊乡村的振兴思路是充分挖掘与有效利用其内生资源,发展特色乡村产业,实现乡村人口的就地城镇化与乡村现代化协同发展;而对于内生资源薄弱的中西部偏远乡村,政府应减少其产业性、生产性投入,将有限投入放在提升乡村人口的市民化能力方面.

    乡村振兴市民化现代化就地城镇化市民化能力

    "技术悬浮":乡村数字治理的实践困境及其应对——基于云南省H县的经验考察

    王云龙
    125-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建设不仅促成了乡村基础形态的变迁与深度调整,更为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变革创造了时代契机.但碍于技术目标、技术配置与技术供给的结构性脱耦,致使信息化工具悬浮于乡村场域之上,并由此导致治理系统出现增量投入与低效运转的循环困境.基于云南省H县的经验考察发现,当地通过治理方式的转型、运营机制的再造以及供给模式的变革,不仅实现了"数字外嵌力量"与"乡村内在基础"的深度融汇,更为整合数字资源、激活治理主体、优化治理格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面向未来,需要继续发挥高阶智慧技术的溢出效应,拓展乡域关系网络、整合乡土治理资源,从而实现乡村的良序善治.

    乡村治理数字治理技术悬浮数字转型乡村振兴

    数字经济赋能粮食供应链韧性的效应及区域分异研究

    王娟娟曲健
    138-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粮食供应链韧性决定粮食安全,数字经济以数据为核心,具有精准定位供应链韧性支撑点和障碍点的优势.本研究以2003-2021年为周期,通过动态熵权测度数字经济指数和粮食供应链韧性水平,分析了数字经济赋能我国粮食供应链韧性的效应及区域差异.在农业领域,数字经济主要贡献源于数字基础设施,但投入产出效率较低.粮食供应链韧性的关键在于抵抗力,生态环境脆弱区和技术制约导致恢复力和变革力成为短板.自然资源禀赋仍是主导因素,粮食供应链韧性和数字经济指数较高的区域基本重合,对粮食供应链水平的区域分布影响较小.通过提升基础设施完善度和匹配度,将农业数字化发展纳入城镇化规划,聚焦农业资源研发,培育新质生产力,可以有效提升数字经济赋能粮食供应链韧性.

    数字经济粮食供应链韧性粮食安全新质生产力

    数字产业渗透驱动全球价值链重构的实证检验

    王建州黄磊
    155-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基于2012-2022年58个国家面板数据,剖析数字产业渗透与全球价值链重构的逻辑机理与内在关联.结果表明,数字产业渗透能够直接驱动全球价值链重构,并通过提高要素禀赋水平与促进垂直专业化两条中介渠道间接驱动全球价值链重构.在数字经济监管门槛效应的作用下,数字产业渗透与全球价值链重构间存在非线性关联.根据实证研究,通过"双能共促"推动数字产业发展,通过"统一市场"促进生产要素配置,通过"双重保证"强化数字经济监管,可以为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有效支撑.

    数字产业渗透全球价值链增加值全球价值链生产长度数字经济监管

    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与碳生产率

    金鑫
    172-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高碳生产率既是构建中国特色低碳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增长的内在要求.本研究选取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作为样本,实证检验环境规制对碳生产率的影响作用,并考察绿色技术创新在二者间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证明,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均可正向提高碳生产率.中介效应显示,环境规制可通过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提高碳生产率.门槛效应表明,在较高环境规制强度下,绿色技术创新对碳生产率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空间溢出效应显示,环境规制对碳生产率的推动作用具有明显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区域异质性显示,环境规制对碳生产率的影响呈现"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依次递减态势.据此,提出切实提高环境规制强度、持续深化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合理制定区域生态协同发展政策,为制定绿色发展战略提供政策启示.

    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碳生产率碳达峰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