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张光强

双月刊

1009-9107

xuebao2606@vip.sina.com

029-87092606

712100

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校区34信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本刊是由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主要栏目有“三农”问题研究、农业史研究、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西部大开发研究,经济与管理、哲学、政治与法学、社会学、语言文学、历史学、中外文化研究等,其中“三农”问题研究、农业史研究、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和西部大开发研究是本刊的特色栏目,对于高质量的此类稿件本刊将优先发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参与食品可追溯体系对农户绿色生产转型的影响

    陈哲李晓静司伟
    89-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 2022 年山东和陕西 2 省 6 县(市、区)1 248 户苹果种植户的微观调查数据,在使用有限混合模型(FMM)测度农户绿色生产转型程度的基础上,实证检验参与食品可追溯体系对农户绿色生产转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参与食品可追溯体系会显著促进农户绿色生产转型,这一结论在解决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和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异质性分析表明,参与食品可追溯体系对大规模种植户、参与组织和受教育水平更高的农户绿色生产转型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3)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参与食品可追溯体系可以通过产品收益激励、绿色认知提升、社会声誉维护三条路径影响农户绿色生产转型.据此提出加大食品可追溯体系建设,提高农户参与比率;明晰转型关键制约因素,增强农户绿色生产转型意愿;充分考虑不同资源禀赋农户特征,给予针对性的政策引导等对策建议.

    食品可追溯体系绿色生产转型溢价激励随机前沿模型苹果种植户

    数字普惠金融的农户增收效应与作用机制——基于陕西省9市18县的调查数据

    马红刚
    101-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是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关键环节,也是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的核心目标.基于陕西省 9 市 18 县(区)3 658 份农户微观调研数据,运用逻辑回归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家庭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越高的县域,农户的家庭收入水平越高,特别是在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深度、覆盖广度与数字化程度方面,影响尤为显著.进一步探讨作用机制后发现,缓解家庭金融约束、促进信息对称与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是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户增收的主要途径.此外,数字普惠金融的增收效应存在异质性,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与金融市场参与度越高,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家庭收入的正向影响越显著.

    数字普惠金融农户增收信息获取农业经营规模信贷约束

    以试验示范站为平台的多元协同农技推广模式——"西农模式"探索实践

    张正新王亚平杨宏博
    11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速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广转化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建设农业强国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驱动力,备受各界关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传承坚守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办学特色,经过 20 余年实践探索,创建了以校、政、研、推、企、农多元协同为保障,以在区域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一线建立多功能的试验示范站、汇集校地多学科人才团队、开展全产业链科技创新、构建"大学-试验站-示范园(示范户)-农户"科技成果进村入户快捷通道加速成果推广转化为核心要素的农技推广"西农模式",有效发挥了政产学研用各主体的资源力量,促进了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育、成果转化,为区域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升级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试验示范站多元协同农技推广模式探索

    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张晋晋韩克勇
    119-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黄河流域 100 个地级市 2011-2022 年数据,实证探讨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有显著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改变样本容量和双侧缩尾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的提升效应从下游、中游到上游依次递减;维度异质性分析发现,互联网发展的提升效应更大;城镇化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提升效应较大;经济发展水平异质性分析亦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提升效应较大.据此提出强化农村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区域差异化策略,提升农民参与能力等对策建议.

    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农村居民收入共同富裕

    农业减排固碳对黄河流域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空间效应

    石建文杨秀云
    128-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 IPCC方法测算 2000-2020 年黄河流域农牧业减排固碳水平,构建指标体系测算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应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农业减排固碳对黄河流域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1)农业减排固碳水平整体呈现"先下降后保持平稳再上升"的变化趋势,区域整体减排固碳能力较好;(2)2000-2020 年,黄河流域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态势,各地级市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内部差异较大;(3)整体而言,减排固碳和经济增长水平对正面促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主要源于区域间的经济关联,农业技术创新、外商直接投资正面促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主要源于区域间的地理位置,环境规制、人口规模对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负向影响主要受到地区间的经济关联,城镇化水平负向抑制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主要源于区域间的地理位置;(4)分地区而言,减排固碳对黄河流域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效果及程度均存在异质性.

    减排固碳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空间杜宾模型黄河流域

    新发展阶段大学生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影响因素评价

    张成凤谢治国李洁
    140-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涉农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发展战略提供人才支持的重要使命.基于 563 份问卷数据和 30 份访谈资料,运用层次分析法与 Matlab 软件对涉农高校大学生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影响因素进行建模并求解.结果显示,涉农高校大学生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影响因素一级指标相关性排序为:社会因素>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二级指标分析结果表明,职业收入、职业发展、家庭经济状况、职业人格特征、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与专业背景对涉农高校大学生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影响较大.基于此,提出建议.一是政府和社会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改善工作环境及生产条件,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经济收入;二是涉农高校应转变教育理念,以学生"个性发展"为取向,精准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三是家庭应优化教育环境,提升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支持大学生追求自己的职业理想;四是个人要提升乡村就业认识,存储就业创业知识,提高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

    涉农高校大学生新型职业农民影响因素评价

    农业强国与金融强国建设中的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第十八届中国农村金融发展论坛综述

    胡杰庄腾跃罗剑朝
    151-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农业强国和金融强国建设背景下探讨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问题,对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具有深远意义.2024 年 8 月 9-11 日,第十八届中国农村金融发展论坛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隆重召开,来自国内 200 余名师生代表汇聚于此,围绕农业强国与金融强国的内涵、特征和建设经验,农业强国与金融强国背景下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挑战、战略路径以及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等方面展开深入讨论.本届论坛的一致共识是: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是农业强国和金融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农业强国和金融强国建设是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双轮驱动力,二者具有高度协同性;面对多重现实挑战,需要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科技赋能和数字化转型,同时要加强风险管理,创新保险产品,完善政策与监管环境,扩大普惠金融与试验示范区范围.此外,需在数字金融、农业保险、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创新以及农业农村现代化等核心领域持续发力,以实现农村金融的全面繁荣与可持续发展.

    农业强国金融强国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

    本刊稿约

    封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