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郭礼和

月刊

1674-7666

cjcb@sibs.ac.cn

021-54920950,021-54922892

200031

上海岳阳路319号31B楼408室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细胞生物学杂志》创刊于1979年,双月刊(逢双月15日出版),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和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共同主办。主要报道细胞生物学和细胞生物技术及其相关领域的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和中国/省市细胞生物学学会会讯,设有专论与综述、研究论文、研究简报、技术与方法、经验交流、学会会讯等栏目。信息量大,涵盖面广,报道及时,栏目众多是本刊特色。长期以来深受各层次科研、教学工作者欢迎。 本刊被国际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的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是中国自然科学生物学领域内的核心期刊;是报考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生的参考读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胚胎补偿技术在猪体内再造人源中肾

    王教伟栗楠戴祯赖良学...
    193-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肾脏移植是针对终末期肾脏疾病的首选治疗手段.但供体肾源短缺严重限制了这一有效疗法的临床应用.基于胚胎补偿技术的器官异种体内再造策略已被视为解决器官短缺问题的理想方案.然而,能否借助该策略在大动物体内获得可用于移植的人源肾脏尚未可知.本研究首先向人诱导多能干细胞中转入促增殖基因MYCN及抗凋亡基因BCL2,随后利用先前开发的可用于高效获取人类早期胚胎样干细胞的培养体系4CL对其培养,获得了可用于进行异种胚胎嵌合的理想人源供体细胞,并针对该细胞的特性,对胚胎补偿技术体系进行了全方位优化.同时,该研究成功构建了中肾缺陷、后肾完全缺失的新型肾脏缺陷猪模型.依赖于上述研究基础,本研究首次在异种大动物猪体内实现了人源中肾再造.经检测,嵌合中肾内的人源细胞占比高达70%,其参与构成的中肾小管占比可达58%.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细胞会表达与肾脏发育相关的重要功能性基因,表明其能够分化成为具有肾脏发育功能的细胞类型,具有支持后肾形成的潜能.该项研究是世界范围内首次成功实现的人源功能性实质器官异种体内再造,为解决供体器官严重短缺问题开辟新方向.

    胚胎补偿技术器官异种再造人多能干细胞肾脏缺陷猪模型

    tRNA来源的非编码小RNA的生成调控及功能研究前沿进展

    杨依婷李韵郭艾莲吕欣宜...
    201-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转运RNA衍生小RNA(tRNA-derived small RNAs,tsRNAs)是一类来源于tRNAs的新型非编码小RNA,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的组织细胞以及体液中,在胚胎发育、细胞命运决定、机体免疫调控、获得性遗传以及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由于tsRNAs含有从其tRNAs前体继承而来的多种RNA修饰,这些RNA修饰一方面增加了tsR-NAs信息编码的深度,丰富了tsRNAs在细胞内功能和作用机制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其功能研究的复杂性.近年来,tsRNAs的作用机制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焦点和关键点.该文系统性地综述了tsRNAs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其生成途径、检测方法、作用机制以及生物学功能的多样性,并探讨了 tsRNAs作为生物标志物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前景.

    tRNAtsRNARNA修饰翻译调控生物标志物

    端粒酶抑制剂6-硫代-2'-脱氧鸟苷诱导肿瘤细胞免疫原性死亡

    王梦真段彪白婧罗逸铭...
    214-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主要探讨端粒酶抑制剂6-硫代-2'-脱氧鸟苷(6-Thio-2'-deoxyguanosine,6-Thio-dG)是否诱导肿瘤细胞免疫原性死亡(immunogenic cell death,ICD),并揭示所产生的ICD的免疫应答特征,为利用6-Thio-dG诱导肿瘤细胞ICD开展免疫治疗提供基础.首先,用不同浓度的6-Thio-dG处理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结肠癌CT26、宫颈癌相关肿瘤TC-1和乳腺癌4T1细胞,在不同时间点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死亡情况及形态特征;利用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试剂盒定量分析细胞死亡情况;以检测试剂盒以及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分析细胞死亡过程中免疫介质释放情况;免疫荧光染色实验考察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ALR)向细胞膜的迁移定位.进一步,建立皮下移植TC-1小鼠肿瘤模型,当肿瘤长至4~5 mm时,注射6-Thio-dG对荷瘤小鼠进行治疗性干预,通过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EL1SPOT)与流式细胞术分析小鼠的细胞免疫应答情况;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中高迁移率组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protein B1,HMGB1)的释放情况.研究结果显示,6-Thio-dG可诱导4种肿瘤细胞死亡,死亡特征与细胞类型、药物剂量和处理时间有关;肿瘤细胞经6-Thio-dG诱导后促进了发挥免疫刺激作用的"发现我"信号分子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和HMGB1、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释放,以及"吃了我"信号分子CALR在细胞膜的聚集.在肿瘤模型中,6-Thio-dG显著抑制了小鼠肿瘤生长,提高了肿瘤组织中HMGB1水平,增强了表达γ-干扰素(interferon-y,IFN-γ)的肿瘤抗原特异性的脾细胞应答,降低了脾细胞中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的水平.该研究揭示了 6-Thio-dG能够诱导肿瘤细胞ICD,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增强了 T细胞的抗肿瘤免疫应答能力,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6-Thio-dG免疫原性细胞死亡黑色素瘤宫颈癌结肠癌乳腺癌

    HucMSC-Ex通过调控TRPC6介导Ca2+内流并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

    王敏吴佩佩史惠
    226-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旨在探讨糖尿病创面中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亚家族C成员6(transient potential canonical 6,TRPC6)的变化和功能以及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源外泌体(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 derived exosome,hucMSC-Ex)对TRPC6的调控作用.组织免疫荧光检测临床糖尿病足部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DFU)患者创面与创缘组织中TRPC6的表达情况,q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修饰的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 modified with 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s,AGE-BSA)刺激后大鼠真皮成纤维细胞(dermal fibroblasts,DFs)中 TRPC6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通过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和过表达质粒转染DFs考察TRPC6对DFs Ca2+内流、增殖和胶原蛋白分泌等生物学功能的影响.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检测hucMSC-Ex对DFs分泌胶原蛋白能力的影响,构建SD大鼠DFU模型,加入hucMSC-Ex干预,HE染色观察皮肤结构,评价hucMSC-Ex对DFU的治疗作用.进一步通过qRT-PCR.Western blot、细胞免疫荧光、免疫组化等验证hucMSC-Ex对TRPC6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糖尿病创面中TRPC6通道蛋白水平显著降低,敲减TRPC6减少了 DFs Ca2+内流,抑制了其生物学功能;过表达TRPC6增加了 DFs Ca2+内流,促进了其生物学功能.总之,hucMSC-Ex可以通过上调TRPC6表达介导Ca2+内流并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

    HucMSC-Ex糖尿病创面愈合DFsTRPC6Ca2+

    Regnase-1敲除对脐血CAR-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刘佳慧冉凤萍毛娟蒙露...
    236-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不断改造嵌合抗原受体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AR-T)细胞药物以增强其抗肿瘤能力的同时,也需要关注该细胞药物激活后分泌的系列细胞因子谱.这些细胞因子可引起细胞因子风暴(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CRS),而CRS与细胞药物的临床安全性密切相关.Re-gnase-1 具有核糖核酸酶作用,负向调控免疫应答.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制备了Regnase-1缺陷型脐血CAR-T细胞,发现虽然Regnase-1-CAR-T的杀伤能力显著比CAR-T细胞强,但Regnase-1-CAR-T细胞分泌促炎因子的能力也显著增强,提示Regnase-1-CAR-T细胞在安全性方面存在潜在风险.

    Regnase-1脐血CAR-T细胞因子

    肺炎支原体MsrB经MAPK/NF-κB通路抑制脂质相关膜蛋白诱生促炎细胞因子

    孟雁李婷婷何桂婷王智敏...
    246-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蛋氨酸亚砜还原酶B(methionine sulfoxide reductase,MsrB)是一种重要的氧化还原蛋白.该文探究了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MsrB对Mp脂质相关膜蛋白(lipid-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s,LAMPs)刺激的人髓系白血病单核细胞(THP-1细胞)分泌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 β(IL-1 β)的调节及相关信号通路,以进一步了解Mp的免疫逃避机制.论文构建了pET28a(+)-msrB重组质粒,诱导表达、鉴定、纯化重组蛋白(rMsrB)并制备了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检测MsrB、TLR1、TLR2、TLR6和MyD88蛋白表达水平及NF-KBp65、P38、ERK和JNK的总蛋白和磷酸化蛋白水平;间接免疫荧光分析NF-κB核转位;ELISA测定TNF-α和IL-1β分泌水平.结果显示MsrB可表达于Mp胞质和胞膜.rMsrB预处理可抑制LAMPs刺激的THP-1细胞合成TNF-α和IL-iβ.Mp rMsrB可抑制LAMPs刺激的THP-1细胞表达TLR2、MyD88、p-ERK、p-JNK、p-p38和p-p65,并抑制 NF-κB的核转位.抑制 NF-κB、P38、ERK和JNK表达后,rMsrB可进一步抑制LAMPs刺激的THP-1细胞产生TNF-α和IL-1β.综上,Mp MsrB经MAPK/NF-κB信号通路抑制LAMPs刺激的THP-1细胞分泌TNF-α和IL-1 β.

    肺炎支原体蛋氨酸亚砜还原酶B脂质相关膜蛋白促炎细胞因子

    miR-106b-5p靶向调控SIRT7/SMAD4信号通路对口腔鳞状细胞癌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机制探究

    肖旭李泽濛刘佩李鹏程...
    256-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探讨了 miR-106b-5p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采用qRT-PCR检测OSCC组织与细胞系中miR-106b-5p表达情况,将SCC15、OECM1细胞分为Con-trol 组、miR-NC组、miR-106b-5p mimics组、anti-miR-NC组、anti-miR-106b-5p、anti-miR-106b-5p+si-NC组、anti-miR-106b-5p+si-SIRT7组,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E-cadherin、N-cadherin、MMP-9、SIRT7、SMAD4蛋白表达情况,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与R1P实验验证miR-106b-5p与SIRT7的靶向关系.结果显示,miR-106b-5p在OSCC组织与细胞中表达水平升高(P<0.05),过表达miR-106b-5p可显著促进OSC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EMT,抑制miR-106b-5p表达可显著抑制OSC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EMT(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与RIP实验证实,miR-106b-5p与SIRT7存在靶向关系(P<0.05);抑制SIRT7表达可逆转抑制miR-106b-5p表达对OSC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EMT的抑制作用(P<0.05).总之,miR-106b-5p在OSCC组织与细胞中上调表达,抑制miR-106b-5p表达可通过调节S1RT7/SMAD4信号通路,抑制OSC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EMT.

    微小RNA-106b-5p口腔鳞状细胞癌迁移侵袭SIRT7SMAD4

    高活性小鼠大脑单细胞制备及流式细胞分选

    吴佳瑜邱琳
    268-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鼠脑组织内含有各种神经细胞,而大脑组织却十分脆弱.如何解离小鼠大脑组织并成功进行流式细胞分选以获得高活性、高纯度的细胞样本,对后续研究大脑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从样本前处理到流式细胞分选全流程作了详细的阐述,为后续单细胞测序和其他相关实验提供技术参考.

    大脑单细胞制备高活性流式分选

    小鼠肺组织单个核细胞三种分离方法的比较研究

    余倩李寅时郑旭然阿比旦·艾尼瓦尔...
    274-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综合比较了三种不同方法分离小鼠肺组织单个核细胞的效果,并提供了一种能够有效分离小鼠肺脏全免疫细胞亚群的方法.将15只6~8周龄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三组(n=5只/组),分别为研磨+淋巴细胞分离液梯度离心分离组(M1组)、胶原酶Ⅳ消化+淋巴细胞分离液梯度离心分离组(M2组)和胶原酶Ⅳ消化分离组(M3组).采用颈椎脱臼处死法处死小鼠,摘取肺脏,再分别采用上述三种方法制备小鼠肺脏单个核细胞悬液,于显微镜下拍照并计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单个核细胞悬液中不同免疫细胞亚群的比例和数量,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M3组制备的肺单个核细胞数量显著高于M1和M2组(F=44.49,P<0.001);M2组制备的肺单个核细胞中NK(F=16.68,P<0.001)、CD4+T(F=12.28,P<0.01)和B细胞(F=4.49,P<0.05)比例均显著高于M1和M3组;M3组制备的肺CD3+T、MDSC、中性粒细胞和间质巨噬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M1和M2组;M3组制备的肺NK、CD3+T、CD4+T、CD8+T、B细胞以及髓系细胞(MDSC、中性粒细胞、DC、肺泡巨噬细胞和间质巨噬细胞)的数量均显著高于M1和M2组.应用胶原酶Ⅳ消化直接分离法制备的小鼠肺组织单个核细胞得率最高,可有效分离到小鼠肺脏NK、T、B等淋巴细胞以及髓系来源免疫细胞亚群,且操作过程简便.该研究为肺部相关疾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小鼠肺脏单个核细胞分离免疫细胞亚群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线上和线下团队学习法在医学本科生细胞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孔令敏柯元杨杰边惠洁...
    283-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团队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结合了主动和协作学习,同时合并了翻转课堂教学法和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然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TBL效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该研究调查了 TBL对医学本科生细胞生物学课业成绩的影响,比较了经典的面对面(线下方式)和由于疫情影响而进行的线上团队学习方式.在传统的两节授课之后,笔者团队在细胞生物学课程中引入了非必修TBL环节,然后将参加TBL(线上和线下)和没有参加TBL同学的考试成绩和作业表现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参加TBL的同学(n=120)在考试成绩(P<0.05)和相关课程作业(P<0.05)中都比未参加的同学(n=175)表现得更为优异.与未参加TBL的同学相比线上和线下参加TBL的两组同学的成绩分布更为集中,且未通过考试的同学分布于未参加TBL的同学中.线上和线下TBL两组之间在考试成绩(P=0.184 0)和课程作业(P=0.359 7)方面并没有明显差异.该研究显示,线上和线下TBL均可以成功地补充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尤其是对于复杂的医学科目.该研究结果表明,线上TBL也可以收获很好的效果,这就表明在高等教育中可以灵活使用TBL教学方法.

    团队学习线上线下医学本科生细胞生物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