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郭礼和

月刊

1674-7666

cjcb@sibs.ac.cn

021-54920950,021-54922892

200031

上海岳阳路319号31B楼408室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细胞生物学杂志》创刊于1979年,双月刊(逢双月15日出版),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和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共同主办。主要报道细胞生物学和细胞生物技术及其相关领域的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和中国/省市细胞生物学学会会讯,设有专论与综述、研究论文、研究简报、技术与方法、经验交流、学会会讯等栏目。信息量大,涵盖面广,报道及时,栏目众多是本刊特色。长期以来深受各层次科研、教学工作者欢迎。 本刊被国际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的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是中国自然科学生物学领域内的核心期刊;是报考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生的参考读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牛蒡子苷元衍生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刘芳菲舒晖刘丁瑞张欣宏...
    1171-1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该研究中,共设计出27种牛蒡子苷元衍生物,其中9种为新型靶向肿瘤细胞线粒体的衍生物.生物学研究表明,与牛蒡子苷元相比,所有连接有三苯基膦的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均有大幅度的提高.其中,Mito-ARG-7对A549细胞显示出高度的选择性,其抗肿瘤活性相对于牛蒡子苷元增加了 86.38%.其研究表明,Mito-ARG-7的抗肿瘤机制包括明显增加A549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量,引起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促进内源性线粒体凋亡信号通路上的凋亡蛋白Cytochrome C自线粒体向细胞质的释放,以及引起Caspase家族蛋白的活化,最终诱发肿瘤细胞的凋亡.该研究合成的具有线粒体靶向功能的新型牛蒡子苷元衍生物为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提供了参考.

    牛蒡子苷元衍生物A549细胞线粒体途径细胞凋亡

    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提取及NF-κB信号通路活化水平检测

    可月双巴雪青曾宪录
    1181-1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细胞生物学实验是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帮助学生更好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科研思维能力均具有重要作用.细胞信号转导是细胞生物学理论课内容的重要章节,目前在高校本科生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中,鲜有关于细胞内信号通路转导检测和观察的实验.该团队根据自身的科研活动和教学经验累积设计了一个独立完整的综合性实验,包含4个相互联系的实验,意在探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情况,实验分别为:(1)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提取及纯化;(2)炎性因子刺激下,RelA/p65在细胞内定位的观察;(3)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炎症因子mRNA表达变化的检测;(4)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炎症因子蛋白表达变化的检测.该综合性实验容易获得较纯的原代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并且在提取的细胞中能够明显检测到细胞内信号通路的转导情况,实验结果易于观察.这样一个独立完整的综合性实验,不仅能够丰富和优化本科生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模式,并且能够使学生从实验中真正深入地了解机体内炎症反应过程中信号通路的转导等相关知识,加深学生对于理论课程的理解.

    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小鼠腹腔巨噬细胞NF-κB信号通路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

    外泌体不同制备方法的综合实验教学实践

    李艳伟郭春周南黄琼...
    1191-1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流式细胞术随着单克隆抗体技术和光电技术的快速发展而日趋多元化和多样化.然而,该技术仍受流式细胞仪检测极限的限制而制约外泌体等细胞外囊泡的分离纯化.该文通过对外泌体样本制备方法的建立和探索,使流式细胞技术理论与实验教学内容更加直观、更易理解和掌握.该方法包括对流式细胞仪配置及实验参数的优化、外泌体的不同制备方法(超速离心、流式细胞分选)、纳米流式分析鉴定、电镜成像鉴定等步骤.通过对该方法的实践操作,使学生充分掌握相关的检测技术和数据分析手段,为流式细胞术在外泌体分选及后续功能研究中提供支撑作用.教学、科研、实践相融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实验技能的兴趣和积极性,大大提升了学生实验技能水平以及科研创新能力等科研素养,为新时期全能型科研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助力.

    外泌体流式细胞术超速离心综合实验教学

    赖氨酸2-羟基异丁酰化修饰的产生、去除及功能

    冯进张硕万方
    1199-1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赖氨酸2-羟基异丁酰化(lysine 2-hydroxyisobutyrylation,Khib)作为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翻译后修饰,其结构和功能与已广泛研究的赖氨酸乙酰化有所不同.最新的质谱法鉴定和定量研究表明,组蛋白和非组蛋白均可以发生Khib,但目前尚缺少总结分析Khib的来源及功能的综述.该文总结了Khib的发现和来源,系统概述了形成和去除该修饰的酶(Writers、Erasers),以及涉及Khib的蛋白.该文介绍了组蛋白与非组蛋白上的Khib与基因转录调控,蛋白质翻译、折叠及降解,Khib蛋白参与细胞迁移和调控代谢相关酶功能等方面的相关性.此外,通过对文献报道的Khib蛋白位点进行汇总及motif分析发现了 一种显著的motif特征xxKxK.对文献报道具有Khib的蛋白进行通路富集分析,富集到了蛋白质的生命周期各个环节,包括RNA模板的产生以及蛋白质的翻译、定位和降解,提示Khib可调控蛋白质命运.上述分析与总结不仅揭示了Khib的新功能,还强调了进一步深入研究Khib机制的必要性.通过探究Khib在不同生物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这种翻译后修饰对细胞功能和生物过程的调控作用,为未来开展相关疾病治疗和生物学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启示.

    PTM赖氨酸2-羟基异丁酰化肿瘤

    ApoA-Ⅰ在结核病形成中的潜在作用及机制研究

    贾晨曦刘麒苗武琛佳王昕...
    1211-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核病(tuberculosis,TB)主要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引起的免疫病理损伤并以干酪样肉芽肿为特征性病变的传染性疾病,其病理发生机制较为复杂.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1,ApoA-Ⅰ)是血浆中运载脂质的非糖基化蛋白质,具有抗炎、抗氧化、调节胆固醇运输和调节细胞自噬等功能,参与多种疾病形成.近年来,ApoA-Ⅰ与结核病的关联受到广泛关注,该文将对ApoA-Ⅰ在结核病形成中的作用及其生物学机制加以综述,为完善结核病的发病机理以及探索治疗结核病的新方向提供科学依据.

    载脂蛋白A1结核病分子机制

    蛋白质糖基化修饰在胰腺癌转移中的作用

    韦倩陈家思吕浩唐景峰...
    1220-1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因其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而确诊时多已处于后期,并且很快转移,导致其难以治愈,死亡率极高.糖基化修饰是蛋白质翻译后的一种重要修饰,最常见的类型为O-糖基化和N-糖基化.在胰腺癌的发展过程中,蛋白质糖基化修饰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胰腺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异常的糖基化修饰可改变上皮-间充质转化和肿瘤微环境从而促进胰腺癌的转移进程.因此,研究糖基化修饰在胰腺癌细胞转移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就糖基化的基本结构及其在胰腺癌转移中的调节作用进行简要综述.

    糖基化胰腺癌癌症转移治疗策略

    细胞外囊泡在移植物抗宿主病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王章飞王敏吴佩佩
    1229-1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最常发生的一种极易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细胞外囊泡(EVs)是一种纳米到微米级尺度大小的生物膜性囊泡,内含多种活性成分,如蛋白质、核酸、脂质和代谢物等.近年来,研究显示,allo-HSCT后患者血清源EVs组分具有独特差异,因此EVs具有潜在的诊断和预后价值.此外,以间充干细胞(MSCs)来源EVs为代表的无细胞疗法在GvHD的预临床前治疗研究中发挥显著治疗功效.在此,该文不仅概述了EVs在GvHD诊疗中的临床转化价值,还对工程化EVs在GvHD应用中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前景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定制个性化且毒副作用少的联合疗法提供新策略和理论基础.

    细胞外囊泡移植物抗宿主病间质干细胞生物标志物治疗

    植物细胞外囊泡研究进展

    赵淑举黄佳欣李师鹏蒋苏...
    1241-1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是一类具有脂质膜包被的囊泡,其内包裹着蛋白质、脂质、RNA等活性大分子,由细胞分泌到质外体,对细胞间的交流至关重要.哺乳动物研究显示EVs广泛参与了细胞间通讯、肿瘤的发生和转移、免疫应答等多种生理过程.与之相比,植物EVs的研究相对滞后,近年来研究发现EVs在植物发育、抗病、植物与微生物共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对真核生物EVs的研究进行了总结,着重梳理了植物EVs的发生、功能鉴定和分泌机制等方面的进展,并对植物EVs研究的关键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植物细胞外囊泡外泌体多囊泡体EXPO

    运动调控BDNF表达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的潜在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雷森林陈平谌晓安
    1249-1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该病以记忆衰退、认知功能障碍、精神行为异常及执行力丧失为主要病症,并在逐渐发展过程中严重损害患者生活质量.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作为内源性"神经保护剂",是AD发生发展相关致病因素的有效调节因子,但其表达在AD病程中异常下调.运动疗法作为有效防治AD安全经济的非药物手段,可通过骨骼肌因子irisin促进BDNF表达,骨骼因子OCN也可能参与BDNF的有效调控.有氧、抗阻及认知运动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BDNF表达以诱发其神经保护作用,进而改善AD相关病症.运动调控BDNF改善AD的潜在作用机制包括减少Aβ异常沉积、抑制Tau蛋白代谢异常、削弱神经炎症反应以及改善突触可塑性损伤四个方面.该文以BDNF在AD发病进程中的作用为切入点,详细分析了 AD病理状态下运动调控BDNF表达的可能机制,着重梳理了靶向BDNF的不同运动干预方式对AD的改善效果,并重点阐述了BDNF参与运动延缓AD发生发展的潜在作用机制,旨在为运动防治AD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思路视角.

    运动BDNF神经保护阿尔茨海默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