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北药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北药学杂志
西北药学杂志

杨世民

双月刊

1004-2407

xbyxzz@xjtu.edu.cn

029-82655134

710061

西安市雁塔西路76号西安交通大学医学校区药学系

西北药学杂志/Journal Northwest Pharmaceutical Journal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药学学术刊物。1986年3月创刊。本刊连续数年被我国医药主要检索期刊《中国药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草药》、《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等收录。本刊在陕西省科技期刊审评中多次获奖。本刊设有药物分析、中药及天然药物、药理、药剂、药物与临床、药事管理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民族药九子连的化学成分及对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刘杏张昌龙陈丽娅张晓庆...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土家族民族药九子连(Calanthe fimbriata Franch。)的化学成分及其对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 用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分离技术对九子连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技术结合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用MTT法检测上述化合物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 从土家药九子连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如下:betulalbuside A(1);roseoside(2);尿苷(3);4-羟基-3-甲氧基苯基β-D-吡喃木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4);arctiiphenolglycoside A(5);salidroside(6);3-methylbutan-1-ol-β-D-glucopyranoside(7);trans-linalool-3,6-oxide-β-D-glucopyranoside(8);(+)-isolariciresinol(9);腺苷(10);N-反式-对羟基苯乙基香豆酰胺(11);marylau-rencinol A(12);callosin(13)。其中化合物13对HepG2细胞具有一定的增殖抑制作用。结论 上述13个化合物含1个生物碱、1个木脂素、2个二氢菲、3个芳香苷、2个单萜苷、2个核苷、1个脂肪醇苷和1个环酮苷,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民族药土家药九子连化学成分细胞毒作用

    护肝布祖热颗粒定性与定量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

    王百才汪依格米梓毓梁裕婷...
    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护肝布祖热颗粒中各药材的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鉴别和主要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含量测定方法,完善其质量标准,以加强制剂质量的可控性。方法 用TLC法分别对制剂中菊苣根和菊苣子中的秦皮乙素、小茴香和茴香根皮中的东莨菪素、芹菜根和芹菜子中的芹菜素以及菟丝子中的金丝桃苷进行鉴别。建立HPLC法测定护肝布祖热颗粒中秦皮乙素的含量。用SunFire C18 色谱柱(250 mm×4。6 mm,5 µm);流动相为甲醇(A)-1 mL∙L-1 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0~2 min,5%A;2~5 min,5%~27%A;5~30 min,27%A。柱温为30℃;流速为 1 mL∙min-1;进样体积为 10 μL;检测波长为 349 nm。结果 护肝布祖热颗粒中秦皮乙素、东莨菪素、芹菜素和金丝桃苷经TLC鉴别,斑点清晰,分离度较好,缺方阴性对照无干扰;秦皮乙素在 0。16~4。00 μg∙mL-1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 0。9997,n=6),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加样回收率的RSD值均小于2。00%,该批次护肝布祖热颗粒中秦皮乙素的平均含量为2。66 µg∙g-1,RSD值为 0。79%。结论 建立的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可用于护肝布祖热颗粒的质量控制。

    护肝布祖热颗粒定性鉴别含量测定质量控制

    基于UHPLC-Q-Orbitrap-MS比较不同产地黄芪饮片的成分差异

    刘倩李格张静兰银银...
    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黄芪的3个重要产地(山西浑源与朔州、甘肃渭源与岷县、陕西子洲)所产黄芪饮片的成分差异,为其基原鉴定与质量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UHPLC-Q-Orbitrap-MS)测定3个不同产地黄芪饮片的化学成分。以变量投影重要性(VIP)>1、P<0。05为标准,筛选获得其显著差异成分,用SIMCA软件对所得化合物及差异化合物进行聚类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结果 4-羟基肉桂酸、胱氨酸、刺芒柄花素等21个化合物在甘肃、陕西、山西3个产地黄芪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甘肃与山西产地的黄芪差异性成分有1个,山西与陕西产地的黄芪差异成分有11个,甘肃与陕西产地的黄芪差异成分有18个。结论 基于UHPLC-Q-Orbitrap-MS液质联用技术及聚类分析、PLS-DA等成分分析方法所得21个差异性成分,可为不同产地及品种黄芪饮片的来源鉴定及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黄芪饮片不同产地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差异成分

    藏药蕨麻的本草考证

    肖华张炜马青青范莹莹...
    2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藏药蕨麻进行本草考证,为藏药蕨麻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查阅、整理历代有关蕨麻的本草记载,对始载本草、名称及药用历史进行系统研究。结果 众多本草古籍中均有关于蕨麻的药食记载,且本草专著记载蕨麻全草及块根均可入药,全草有收敛止血、补血益气、生津利痰的功效;块根具有生津止渴、健脾益胃、收敛止血、止咳、利痰、益气补血的功效,主治吐血、下血、疟疾、脾虚腹泻、下痢等症。但现行标准记载其药用部位为其干燥地下部分。结论 近现代对蕨麻药用部位及药理作用的研究与古代存在差异,需要对蕨麻叶和全草的活性成分进一步深入研究,以便开发、利用蕨麻药用资源。

    蕨麻藏医药药用历史本草考证

    苦瓜中葫芦烷型三萜成分及其抗肝纤维化活性的研究

    岳佳音徐静张晓书赵余庆...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苦瓜酸水解产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肝纤维化活性。方法 用正、反相柱层析等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用波谱技术与文献数据对照鉴定其结构;并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ethyl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测定部分化合物体外对大鼠肝星状细胞(t-HSC/Cl-6)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 共分离出 10个葫芦烷型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β,19-epoxy-3β-hydroxy-19(R)-methoxy-27-norcucurbita-6,23(E)-dien-25-one(1);5β,19-epoxy-3β-hydroxy-19(S)-methoxy-27-norcucurbita-6,23(E)-dien-25-one(2);5β,19-epoxy-25-methoxycucurbita-6,23(E)-dien-3β-ol(3);karavilagenin A(4);(23E)-5β,19-epoxycucurbita-6,23,25-triene-3β-ol(5);23E-5β,19-epoxy-cucurbita-6,23-dien-3β,25-diol(6);25-O-methylkaravilagein D(7);(23E)-3β-hydroxy-7β,25-dimethoxycucurbita-5,23-dien-19-al(8);karavilagenin B(9);(19S,23E)-5β,19-epoxy-19-methoxycucurbita-6,23-diene-3β,25-diol(10)。体外活性筛选发现化合物1和化合物2对t-HSC/Cl-6有一定的抑制细胞增殖作用,IC50 分别为(25。92±2。63)、(26。22±2。77)μmol·L-1。结论 化合物1和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对肝纤维化细胞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苦瓜葫芦烷型三萜化合物抗肝纤维化活性

    六味能消制剂中非法成分土大黄苷检测方法的建立

    祁晓玲张炜杨凤梅
    3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六味能消丸(胶囊、片)中非法成分土大黄苷的检测方法。方法 用薄层色谱法及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法初步筛查样品中非法成分土大黄苷,并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土大黄苷检测阳性结果进一步进行确证。结果 在101批次六味能消丸(胶囊、片)中的12批次六味能消丸中检出土大黄苷。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专属性强,可有效筛查六味能消制剂中是否含有土大黄苷。

    六味能消丸(胶囊、片)大黄土大黄苷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串联质谱法

    维生素C片含量测定的HPLC法及溶出度方法的研究

    朱清丽谭艳萍李宁涂蓉荣...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测定维生素C片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并通过新建的维生素C片溶出度的测定方法提高其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HPLC测定法:色谱柱为菲罗门 C18 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 0。1 mol·L-1 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至 2。5)-甲醇(92∶8),流速为 0。8 mL·min-1,检测波长为 243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 μL;溶出度测定法:按照溶出度与释放度测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 附录0931第一法),以 0。1 mol·L-1 盐酸溶液 1000 mL为溶剂,转速为 50 r·min-1,20 min时取样。结果 维生素C在 20~140 μg·m L-1 范围内与其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y= 37487。239x-6860。622(r =0。99996),平均回收率为 100。16%,RSD值为 0。48%(n = 9);其在水、0。1 mol·L-1 盐酸溶液、pH 4。0醋酸盐缓冲液、pH 6。8磷酸盐缓冲液各 1000 mL的溶出介质中的溶出曲线差异明显,选择0。1 mol·L-1盐酸溶液为溶出介质对5个企业的样品进行测定,均在10 min全部溶出并进入平台。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使检测的准确性更高、专属性更强、重复性更好,具有可信、精准的优势,能更有效地对维生素C片进行质量控制。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维生素C片含量溶出度

    灯盏花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

    孙玉艳杨然高丽华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灯盏花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健康组、模型组、灯盏花素低剂量和灯盏花素高剂量组,各15只;灯盏花素低剂量、灯盏花素高剂量组大鼠腹腔注射灯盏花素(50、100 mg·kg-1);健康组、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干预5 d。模型组、灯盏花素低剂量组、灯盏花素高剂量组最终均纳入10只大鼠。检测心电图指标;2,3,5-氯化三苯基四氮(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TTC)染色检测心肌梗死面积;检测血清心肌损伤指标;检测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检测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肌组织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灯盏花素低剂量组大鼠室颤(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和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发生次数、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活性、心肌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心肌组织IL-23及IL-17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VF、VT持续时间缩短,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升高(P<0。05);灯盏花素低剂量组和灯盏花素高剂量组各指标水平变化规律相同,灯盏花素变化高剂量组变化更显著(P<0。05)。结论 灯盏花素可缓解MIRI大鼠心律失常、减轻心肌损伤及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IL-23/IL-17轴活性有关。

    灯盏花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白细胞介素-23白细胞介素-17

    人参皂苷Rg3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

    张可李莉
    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Rg3 对过氧化氢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对核转录因子E2 相关因子 2(nuclear factor E2 related factor 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 1,HO-1)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 用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g3 处理过氧化氢诱导的SRA01/04细胞,用噻唑盐(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将第3代对数生长期SRA01/04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氧化损伤组(用200 μmol∙mL-1过氧化氢处理)、人参皂苷Rg3低剂量组和人参皂苷Rg3高剂量组(分别用40、80 μg∙mL-1人参皂苷Rg3处理6 h,更换培养基后用200 μmol∙mL-1 过氧化氢处理12 h),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用试剂盒检测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oxidase,GSH-Px)的含量,用蛋白印迹法检测Nrf2、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lch like epichlorohydrin related protein 1,Keap1)和HO-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 0 μg∙mL-1 人参皂苷Rg3 组比较,10、20、40、80 μg∙mL-1 人参皂苷Rg3组的细胞存活率逐渐升高(P<0。05)。与正常组比较,氧化损伤组的细胞存活率、SOD和GSH-Px含量以及Nrf2、Keap1和HO-1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细胞凋亡率和MDA含量升高(P<0。05);与氧化损伤组比较,人参皂苷Rg3低剂量和人参皂苷Rg3高剂量组的细胞存活率、SOD和GSH-Px含量以及Nrf2、Keap1和HO-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升高,细胞凋亡率和MDA含量降低(P<0。05);人参皂苷Rg3低剂量和人参皂苷Rg3高剂量组各项指标水平变化规律相同,人参皂苷Rg3高剂量组更显著(P<0。05)。结论 人参皂苷Rg3可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其可能是通过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发挥调节作用的。

    人参皂苷Rg3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氧化应激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信号通路

    川芎嗪基于KDM2B调控卵巢癌细胞顺铂耐药的机制

    蔡月红麦燕钱沁佳
    6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川芎嗪调控卵巢癌细胞顺铂耐药的潜在机制。方法 用顺铂(cisplatin,DDP)诱导A2780细胞成为A2780顺铂耐药细胞株(A2780/DDP);将其分为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干扰组和川芎嗪组。干扰组和阴性对照组分别用si-KDM2B和si-NC进行转染。川芎嗪组给予终浓度为5 nmol∙L-1的川芎嗪(培养基溶解)处理细胞,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的培养基。每组细胞培养48 h后,收集耐药细胞。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用于检测mRNA表达水平,噻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用于细胞增殖实验,流式细胞术用于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用于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B淋巴细胞瘤-2相关蛋白X(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和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2B(lysine-specific demethylase 2B,KDM2B)在A2780/DDP中高表达,A2780/DDP细胞经川芎嗪或者KDM2B敲减处理后可以抑制A2780/DDP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上调凋亡相关蛋白(Bax和caspase-3)和下调BCl-2的表达水平。结论 川芎嗪可能通过调控KDM2B抑制A2780/DDP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

    川芎嗪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2B卵巢癌A2780顺铂耐药细胞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