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北药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北药学杂志
西北药学杂志

杨世民

双月刊

1004-2407

xbyxzz@xjtu.edu.cn

029-82655134

710061

西安市雁塔西路76号西安交通大学医学校区药学系

西北药学杂志/Journal Northwest Pharmaceutical Journal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药学学术刊物。1986年3月创刊。本刊连续数年被我国医药主要检索期刊《中国药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草药》、《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等收录。本刊在陕西省科技期刊审评中多次获奖。本刊设有药物分析、中药及天然药物、药理、药剂、药物与临床、药事管理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利拉鲁肽联合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疗效

    刘晓宇孙平张晓微李香...
    168-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利拉鲁肽联合胰岛素对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ic mellitus,T2DM)合并骨质疏松(osteporsis,OP)患者血清爱帕琳肽(Apelin)水平、骨密度及骨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 80例T2DM合并OP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 40例。对照组给予胰岛素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利拉鲁肽治疗,观察 2组治疗后的疗效,治疗前后糖代谢、血清Apelin和脂联素(adiponectin,ADPN)水平、各部位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代谢指标[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one-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s,BAP)、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BGP)和Ⅰ型胶原 N端肽(type Ⅰ collagen N-terminal peptide,NTX)]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空腹、餐后 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Apelin和ADPN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腰椎L2~L4和股骨颈的BM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AP和BGP水平高于对照组,NTX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利拉鲁肽和胰岛素联合治疗T2DM合并OP患者的疗效良好,能改善患者糖代谢水平,提高血清Apelin和ADPN水平,增加各部位BMD,改善骨代谢,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利拉鲁肽胰岛素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骨密度骨代谢水平

    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效果

    代丽曾燕高阳
    173-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对新生儿肺炎(pneumonia,PN)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119例PN新生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布地奈德单药雾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氨溴索静脉滴注。对比2组患儿的治疗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以及外周血指标表达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发热、咳嗽、气喘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清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谷胱甘肽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SOD)高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新生儿PN的临床疗效优于布地奈德单药治疗,同时可显著改善患儿的免疫功能,促进康复,且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短期内的复发率。

    新生儿肺炎氨溴索布地奈德疗效免疫功能

    不同诱导剂量咪达唑仑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的麻醉效果

    郑超何迎春
    178-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诱导剂量咪达唑仑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对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甲状腺癌根治术的患者160例,利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列分为A组、B1组、B2组和B3组,每组40例。对患者进行麻醉诱导时,A组不应用咪达唑仑,B1组、B2组和B3组分别静脉注射0。05、0。10、0。15 mg·kg-1咪达唑仑。比较4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血氧饱和度(blood oxygen saturation,SpO2)和心率(heart rate,HR)]、苏醒指标、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镇静程度评估表(richmond agitation-sedation scale,RASS)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结果 B1组、B2组和B3组 在麻醉诱导后(t1)、手术结束(t2)MAP、HR高于A组,B2组t2 MAP、HR高于B1组、B3组;B1组、B2组和B3组t2 SpO2 低于A组,B2组t2 SpO2 低于B1组、B3组(P<0。05);术后第 3天B1组、B2组和B3组VAS评分低于A组(P<0。05),B2组VAS评分低于B1组、B3组(P<0。05);躁动发生率B1组、B2组和B3组显著低于A组(P<0。05),B2组、B3组低于B1组(P<0。05);苏醒时间B1组、B2组和B3组早于A组,B2组早于B1组、B3组(P<0。05);B1组、B2组和B3组t2、t3(手术结束12 h)、t4(手术结束后24 h)RAS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B2组低于B1组、B3组(P<0。05);B1组、B2组和B3组术后3 d MMSE评分均低于A组(P<0。05),B2组高于B1组、B3组(P<0。05)。结论 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麻醉诱导时应用0。10 mg·kg-1咪达唑仑,镇静作用好,疼痛程度低,苏醒质量好,值得临床推广。

    咪达唑仑甲状腺癌根治术麻醉苏醒质量

    硫辛酸和左旋多巴联合恩他卡朋及悬吊康复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

    吴李娜卢年华许贵
    184-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硫辛酸和左旋多巴联合恩他卡朋及悬吊康复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疗效。方法 选取收治的160例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左旋多巴和恩他卡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硫辛酸与悬吊康复治疗。治疗2个月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血清炎症因子-α[肿瘤坏死因子-ɑ(tumor necrosis factor,TNF-ɑ)、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以及自主神经功能[PD自主神经症状(the scale for outcomes in PD for autonomic symptoms,SCOPA-AUT)量表]、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PD统一评分(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量表第Ⅱ部分]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8。75%)明显高于对照组(76。25%),P<0。05。治疗后,2组TNF-ɑ、IL-6及hs-CRP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P<0。05)。2组各量表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 硫辛酸和左旋多巴联合恩他卡朋及悬吊康复治疗PD能显著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提升患者睡眠质量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硫辛酸恩他卡朋悬吊康复帕金森病(PD)临床疗效自主神经功能

    达格列净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糖代谢和心功能的影响

    刘凯陈园园陈海燕项学军...
    189-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达格列净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糖代谢、心功能及再入院率的影响。方法 将10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于PCI术后常规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及降糖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达格列净治疗。于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治疗疗效及再入院率、血管再狭窄率、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2 h血糖(2-hours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PBG)和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lc)]和炎症因子[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73%、81。1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237。31±20。59)pg·mL-1 vs。(251。68±21。17)pg·mL-1],LVEF值大于对照组[(58。04%±3。12%)vs。(56。97%±3。65%)],LVEDD值小于对照组[(52。70±5。09)mm vs。(55。05±4。37)mm,P<0。05];FBG、2 hPBG水平和HbAlc值均低于对照组[(5。14±0。69)mmol·L-1 vs。(5。68±0。71)mmol·L-1,(8。01±1。65)mmol·L-1 vs。(8。79±1。39)mmol·L-1,(6。45%±0。69%)vs。(7。04%±0。81%),P<0。05];MPO、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1。82%vs。11。32%,P<0。05);2组患者血管再狭窄率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 vs。7。55%,3。64%vs。13。21%,P>0。05)。结论 达格列净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PCI后血糖水平及再入院率,且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达格列净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糖代谢心功能再入院率

    奥拉西坦联合丁苯酞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疗效

    孙佳瑶唐鹤飞王静牛映霞...
    194-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奥拉西坦联合丁苯酞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of non-dementia,VCIN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VCIN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每组32例。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奥拉西坦治疗,联合组给予奥拉西坦联合丁苯酞治疗,疗程为 3个月。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评分、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valuation scale,MMSE)、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分,检测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抗凋亡因子(anti-apoptotic factor,Liv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和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水平的变化,检测脑血管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Vm)、动脉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与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结果 治疗后,2组MoCA、MMSE和ADL评分均升高,NIHSS评分均降低,且联合组MoCA、MMSE和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脑血管Vm均升高,PI和RI均降低,且联合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MMP-9NSE均降低,TGF-β、Livin和NGF水平均升高,且联合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奥拉西坦联合丁苯酞治疗VCIND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脑血管功能,保护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纠正血清TGF-β、MMP-9、Livin、NSE及NGF水平有关。

    奥拉西坦丁苯酞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脑血管功能转化生长因子-β基质金属蛋白酶-9抗凋亡因子

    2型糖尿病患者调脂药物应用调查及临床药师干预效果

    吴方儒潘云胡春萍
    200-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调脂药物应用现状,并观察临床药师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T2DM患者90例,分析患者的基本情况、心血管危险程度及调脂药物应用现状,并根据是否有临床药师参与指导分为干预组(n=54)及对照组(n=36),对照组使用常规用药指导,干预组使用临床药师参与的用药指导。比较2组用药依从性、干预前后控制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90例T2DM患者中,低风险患者2例,较高风险患者20例,极高风险患者68例;88例患者需要使用调脂药物(97。78%),79例患者已使用调脂药物(87。78%),使用他汀类药物64例(阿托伐他汀50例,瑞舒伐他汀钙13例),使用非诺贝特 9例;干预组的用药依从优良率(94。44%)高于对照组(80。56%),P<0。05;干预组干预后空腹血糖(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FPG)、餐后2 h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FPG)、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1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T2DM患者调脂药物使用率较高,主要以他汀类调脂药物为主,临床药师干预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有利于控制患者的血糖及血脂。

    2型糖尿病调脂药物临床药师用药依从性

    对胎龄小于32周早产儿实施不同抗生素使用策略的评价

    王慧张铭涛温慧敏
    204-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抗生素使用策略对胎龄<32周早产儿的临床疗效及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180例胎龄<32周的早产儿(实施抗生素使用策略改进治疗)为策略改进组,另以180例胎龄<32周早产儿(经验性抗生素治疗)为经验治疗组。2组均观察至早产儿出院或死亡。比较 2组抗生素使用情况、早期粪便主要肠道菌群及观察期间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临床结局。结果 ①早期抗生素使用时间:策略改进组≤3 d、4~7 d占比高于经验治疗组,>7 d占比低于经验治疗组,P<0。05;②住院期间抗生素使用时间:策略改进组短于经验治疗组,P<0。05;③住院期间抗生素使用率:策略改进组低于经验治疗组,P<0。05。④早期粪便杆菌属、乳球菌属和肠球菌属占比:出生后3、5、7 d,2组均呈降低趋势,策略改进组更明显(P<0。05)。⑤观察期间,策略改进组总感染发生率及总不良结局发生率(5。00%、10。00%)均低于经验治疗组(11。11%、23。89%),P<0。05。结论 胎龄<32周早产儿实施抗生素使用策略改进治疗,可有效改善早产儿抗生素使用情况,缓解早期粪便主要肠道菌群紊乱,降低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改善其临床结局,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抗生素使用策略早产儿胎龄临床结局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组方规律

    杨彩凤张锦明赵玲丁源...
    209-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挖掘国内关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文献,探索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中药组方用药规律及特点。方法 通过检索维普、万方和CNKI等数据库,筛选纳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文献,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heritance Support System,TCMISS)2。5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54个中药复方用于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其中出现频次超过20次的药物分别为黄芪、川芎、当归、丹参、桂枝、水蛭、牛膝和地龙,进一步挖掘出44个高频药对,提炼核心组合12个,形成新处方5个。结论 借助TCMISS软件定量分析药物之间的关联性,分析各医家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用药经验和方药规律,凝练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治疗新处方。

    中医辅助传承系统(TCMISS)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组方规律

    碳青霉烯类药物不良反应信号的挖掘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牛瑞赵明月戴洁孙辉...
    213-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挖掘真实世界碳青霉烯类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信号,分析其主要ADR产生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针对性的参考建议。方法 收集陕西省ADR监测中心2018-2022年的碳青霉烯类ADR报告,进行ADR信号挖掘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ADR报告478份,严重ADR报告占21。13%,65岁以上患者占44。08%;美罗培南中儿童ADR报告占比较高(20。54%)。美罗培南检测到的强信号为转氨酶升高和肝功能异常,患者的用药疗程对发生肝胆系统损害有显著影响(P<0。01);亚胺培南的强信号是中枢系统损害,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影响显著(P<0。05)。结论 碳青霉烯类发生严重ADR的可能性较高,用药初期需重视ADR监测。对使用美罗培南的患者用药1周左右进行肝、肾功能检查,加强对0~14岁儿童的用药监护。对使用亚胺培南的男性、年龄≥65岁的患者,合理调整用药剂量,减少其中枢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

    碳青霉烯类美罗培南亚胺培南不良反应信号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