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北药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北药学杂志
西北药学杂志

杨世民

双月刊

1004-2407

xbyxzz@xjtu.edu.cn

029-82655134

710061

西安市雁塔西路76号西安交通大学医学校区药学系

西北药学杂志/Journal Northwest Pharmaceutical Journal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药学学术刊物。1986年3月创刊。本刊连续数年被我国医药主要检索期刊《中国药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草药》、《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等收录。本刊在陕西省科技期刊审评中多次获奖。本刊设有药物分析、中药及天然药物、药理、药剂、药物与临床、药事管理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吴茱萸碱对宫颈癌小鼠移植瘤的抑制机制

    蔡月红麦燕钱沁佳
    7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吴茱萸碱(evodiamine,Evo)对宫颈癌小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对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 ribosomal protein S6 kinase,p70S6K)通路的影响。方法 取 40只BALB/c裸鼠,随机选取10只设为健康组,剩余30只裸鼠成功建立宫颈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荷瘤组、Evo组和Evo联合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组,各10只。Evo联合LPA组裸鼠灌胃Evo(18 mg·kg-1),尾静脉注射LPA(0。8 μmol·kg-1);Evo组裸鼠灌胃Evo(18 mg·kg-1),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健康组、荷瘤组裸鼠灌胃等体积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30 d。测定肿瘤体积;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占比;Tunel染色检测移植瘤细胞凋亡率;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移植瘤组织mTOR、p-mTOR、p70S6K、p-p70S6K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荷瘤组比较,Evo组干预后第10、20、30天肿瘤体积均减小,CD4+T淋巴细胞占比、CD4+/CD8+值升高,CD8+T淋巴细胞占比、p-mTOR/mTOR值和p-p70S6K/p70S6K值降低(P<0。05);与Evo组比较,Evo联合LPA组干预后第 10、20、30 天肿瘤体积均增大,CD4+T淋巴细胞占比、CD4+/CD8+值降低,CD8+T淋巴细胞占比、p-mTOR/mTOR值和p-p70S6K/p70S6K值升高(P<0。05)。结论 Evo可抑制宫颈癌移植瘤生长、促进宫颈癌细胞凋亡、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mTOR/p70S6K信号通路有关。

    吴茱萸碱宫颈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核糖体40S小亚基S6K蛋白激酶信号通路

    黄芪多糖通过NF-κB/IRF-3/IRF-7轴对自身免疫性炎性肌病大鼠免疫功能及炎性症状作用的研究

    江万清张宗芳陈增华
    8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黄芪多糖对自身免疫性炎性肌病大鼠免疫功能及炎性症状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自身免疫性炎性肌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多糖低剂量组、黄芪多糖高剂量组(以下简称低剂量组、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另设正常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灌胃黄芪多糖15、30 mL·kg-1·d-1,阳性对照组灌胃甲基泼尼松龙5。4 mL·kg-1·d-1,模型组和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干预1个月。观察大鼠免疫后的一般状态;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大鼠骨骼肌的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炎症细胞因子和免疫细胞因子的水平;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激酶指标;蛋白印记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模型组大鼠骨骼肌损伤严重,存在明显间质病变,较大量炎症细胞浸润,骨骼肌肌细胞核内移;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病理明显改善,低剂量组仍存在一定程度的间质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间质水肿、炎症细胞浸润以及细胞核内移明显减轻。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和正常组比较,大鼠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和羟丁酸转移酶(hydroxybutyric acid dehydrogenase,HBDH)水平逐渐降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水平逐渐降低,IL-4水平逐渐降低,干扰素-γ(interferon-γ,INF-γ)水平逐渐升高(P<0。05);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正常组比较,大鼠骨骼肌磷酸化核因子κB p65(phosphorylated nuclear factor κB p65,p-NF-κB p65)、干扰素调节因子(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IRF)-3和IRF-7蛋白表达量逐渐降低(P<0。05)。结论 黄芪多糖对自身免疫性炎性肌病大鼠有调节免疫功能、减轻炎性症状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IRF-3/IRF-7轴有关。

    黄芪多糖自身免疫性炎性肌病免疫功能炎性症状核因子κB/干扰素调节因子-3/干扰素调节因子-7轴

    龙生蛭胶囊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

    刘小溪黄壮壮许刚张鑫...
    89-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龙生蛭胶囊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 建立过氧化氢内皮细胞损伤模型,给予不同剂量的龙生蛭胶囊乙醇提取物(2。5、5。0、10。0 mg·mL-1)和辛伐他汀(5 mg·mL-1)干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的炎症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IL-1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中细胞活力和NO含量均显著下降,而炎症相关因子(IL-1β、IL-6、IL-12和TNF-α)和ROS水平明显上升,给予龙生蛭胶囊和辛伐他汀干预后,上述各组指标均呈现逆转(P<0。05),且与剂量呈一定相关性。结论 龙生蛭胶囊通过提高细胞活性,抑制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对由过氧化氢诱导的HUVEC氧化应激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龙生蛭胶囊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反应心血管疾病

    乳癖散结胶囊对丙基硫氧嘧啶致大鼠甲状腺肿大的作用

    鲍高娃韩冰张凯娜刘玉桥...
    95-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乳癖散结胶囊对丙基硫氧嘧啶(propylthiouracil,PTU)致甲状腺肿大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优甲乐组(0。02 mg·kg-1),乳癖散结低、中、高剂量组(0。5、1。0、2。0 g·kg-1),每组10只,雌雄各半;除对照组外,其余5组每日灌胃10 mg·kg-1 PTU,连续干预2周,构建甲状腺肿大病理模型;2周后,改为隔日灌胃PTU,除对照组及模型组外,各给药组每日给予不同剂量药物,连续给药4周,每周称体质量。第6周时,末次给药后次日股动脉采血,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etraiodothyronine,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含量;剖取甲状腺,计算甲状腺系数;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甲状腺病理学变化。结果 6周内,对照组大鼠体质量增长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体质量增长显著减缓(P<0。05),与模型组相比,乳癖散结低、中、高剂量组大鼠体质量增长改善,尤其雌鼠体质量恢复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优甲乐组雄鼠较模型组体质量增长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大鼠甲状腺系数均处于正常生理范围,而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物改善组甲状腺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FT3、FT4水平略有降低,TSH水平略升高,趋于紊乱状态;与模型组相比,乳癖散结低、中、高剂量组治疗4周后FT3、FT4和TSH水平均趋于正常生理值。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甲状腺结构明显损伤,上皮细胞显著增生,部分滤泡呈空泡状,乳头状体突入泡腔,泡状大小不均,胶质含量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各受试药物组甲状腺组织滤泡结构明显改善,上皮细胞肿胀和乳突状增生减少,其中乳癖散结高、中剂量组甲状腺滤泡结构萎缩改善明显,滤泡腔增大,上皮细胞增生改善。结论 乳癖散结胶囊1~2 g·kg-1连续灌胃4周对PTU致大鼠甲状腺肿有一定治疗作用。

    乳癖散结胶囊甲状腺肿大丙基硫氧嘧啶

    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多奈哌齐治疗老年卒中合并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疗效

    陈美心刘驰付欢
    102-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多奈哌齐治疗老年卒中合并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86例老年卒中合并V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奥拉西坦与多奈哌齐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治疗。对比2组认知功能和生活能力[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临床治疗效果、痴呆程度[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CDR)、长谷川痴呆量表(Hasegawa Dementia scale,HDS)]及血清神经细胞因子[神经生长因子(serum nerve cell factor,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因子(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factor,GFAP)]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2组MMSE、ADL评分、CDR和H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的MMSE、ADL及HDS评分均升高(P<0。05),且联合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的CDR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02%vs。76。74%,P<0。05)。治疗前,2组NGF、BDNF和GFA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NGF、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GFAP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多奈哌齐治疗老年卒中合并VD患者相比奥拉西坦和多奈哌齐治疗效果更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痴呆程度减轻,血清神经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改善。

    丁苯酞奥拉西坦多奈哌齐脑卒中血管性痴呆

    基质内注射两性霉素B联合局部点眼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效果

    安琳连慧芳韦秋红蔡晶晶...
    108-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基质内注射两性霉素B联合局部点眼治疗真菌性角膜炎(fungal keratitis,FK)的效果及对角膜组织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 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 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收治的69例(69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5),对照组给予局部点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基质内注射两性霉素B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视力、角膜组织中NLRP3炎症小体和IL-1β水平,统计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1。43%)较对照组(70。59%)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异物感、畏光、前房积脓消失时间及角膜溃疡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视力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NLRP3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mRNA)、IL-1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上述指标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K患者应用基质内注射两性霉素B联合局部点眼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视力,降低角膜组织中NLRP3炎症小体、IL-1β水平。

    两性霉素B真菌性角膜炎局部点眼NLRP3炎症小体IL-1β

    A型肉毒素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眼睑肌张力障碍的效果

    曹晶晶郭素梅魏星
    113-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A型肉毒素注射液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blepharospasm,BSP)的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94例特发性BSP患者,使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7例。对照组予以针灸、抗精神病药物等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A型肉毒素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疾病严重程度[Jankovic评定量表(Jankovic rating scale,JRS)]、眼睑肌张力障碍[肌张力障碍症状量表(Burke-Fahn-Marsden dystonia rating scale,BFMDRS)]、干眼症状[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眼部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中枢感觉传导通路兴奋性(P19'/N30'、N13'/P19'、P19/N30和N13/P19峰峰幅度)。结果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5。74%)明显高于对照组(80。85%),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JRS、BFMDRS、OSDI和VAS评分以及P19'/N30'、N13'/P19'、P19/N30和N13/P19峰峰幅度均较对照组低(P<0。05);对照组未出现不良反应,研究组出现 2例轻度眼睑肿胀、2例眼睑发僵及 1例上睑下垂,但均在注射 4周内自动消失。结论 A型肉毒素注射液治疗特发性BSP效果显著,可缓解疾病症状,减轻眼睑肌张力障碍,降低中枢感觉传导通路兴奋性。治疗过程中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但未影响患者病情,且会自动消失。

    A型肉毒素特发性眼睑痉挛眼睑肌张力障碍干眼症状中枢感觉传导通路兴奋性不良反应

    吗啡联合替格瑞洛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抑制的影响

    李冰郝一鸣孙志华李秀丽...
    119-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吗啡联合替格瑞洛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血小板抑制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AMI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联合吗啡和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给予基础治疗联合吗啡和替格瑞洛治疗。2组均治疗 1个月。用血栓弹力图测定 2组治疗前后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通路以及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血小板活化功能[血小板ɑ颗粒膜糖蛋白(alpha-granular membrane protein,CD62p)、溶酶体膜糖蛋白(lysosome intact membrane protein,CD63)]、血小板抑制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2组AA和ADP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的CD62p、CD63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血小板抑制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吗啡联合替格瑞洛能够有效提高AMI患者的血小板抑制率,增强抗血小板的能力,改善血小板活化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替格瑞洛氯吡格雷吗啡急性心肌梗死血小板抑制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的效果

    王瑞
    124-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SGLT2)抑制剂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合并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及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影响。方法 选取CHF合并T2DM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每组7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SGLT2抑制剂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血糖水平、心功能指标以及治疗期间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的临床疗效(89。74%)优于对照组(75。64%),P<0。05;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gene related peptide,CGRP)、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水平和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抵抗素、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glucosylated hemoglobin,HbAlc)、左心室收缩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mension,LVESD)、左心室舒张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及MACE的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SGLT2抑制剂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CHF合并T2DM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血糖水平以及心功能,降低MACE的发生率。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沙库巴曲缬沙坦慢性心力衰竭2型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心血管不良事件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医院感染者炎性因子的影响

    万又平张国平马金霞李卫华...
    130-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医院感染患者炎性因子及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 以80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医院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0例。对照组给予头孢呋辛,观察组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比较 2组的临床疗效、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左心室重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心肌酶谱指标[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 Ⅰ,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和肌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的hs-CRP、MMP-9和IL-6均明显较低(P<0。05),LVESD、LVEDD均明显较低(P<0。05),LVEF明显较高(P<0。05),cTnⅠ、CK-MB和LDH均明显较低(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医院感染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下调炎性因子,减轻左心室重构,降低心肌酶谱指标水平,且安全性高。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急性心肌梗死医院感染炎性因子心肌酶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