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月刊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Journal Modern Industrial Economy and Informationiz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质量发展下数字化赋能河南省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研究

    张俊
    6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技术已经成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数字化技术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河南省作为中国的重要制造业基地,如何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数字化赋能的角度,从加强政策引导、注重数字化人才培养、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探讨了河南省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的路径和政策建议,以期望为河南省制造业的绿色转型升级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数字化高质量发展制造业绿色转型

    制造企业数字化成熟度评估研究

    王雨涵
    67-6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数字化及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成熟度等的概念理解以及对学者的成熟度模型进行比较,选择出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并进行优缺点分析,对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进行改进,利用雷达图法可以更好地发现企业数字化进程中薄弱环节.运用此模型对T企业进行数字化成熟度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通过文献查阅和实地调查找到T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现存的问题或瓶颈.

    数字化转型企业数字化评价体系数字化成熟度模型

    制造企业物联网信息安全威胁分析及防护策略研究

    闫力心贺智勇
    70-71,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某制造企业物联网系统为研究对象,对数据处理层中所存在的信息安全威胁进行分析,提出深度包检测的防护策略,并进行访问控制模块设计,并将其应用在某制造企业当中,进行安全防护测试,验证结果显示深度包检测模块具有良好的数据过滤功能,能够有效提高服务器的安全性.

    物联网数据处理层安全威胁深度包检测防护策略

    不同截面条件下光伏支架次梁结构受力性能分析及优化设计

    郝渊博
    7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不同截面条件下光伏支架次梁结构受力性能进行分析.根据实际的光伏支架次梁结构,建立相应的力学模型.选择合适的截面形状,并确定其尺寸参数.据实际应用场景,确定光伏支架次梁结构所承受的外部载荷.采用ED12梁单元建模,在模型中约束梁端平动自由度,优化载荷条件.计算风荷载标准值,雪荷载和组合荷载.运用有限元模型进行荷载分析,将光伏组件安装在次梁上,计算次梁的受力面荷载,判断其结构受力性能情况.研究表明:当截面高度为40 mm时,试件的最大应力均不能满足规范设计要求,当高度不断增加达到55 mm时,次梁结构的最大应力小于110 MPa,峰值位移影响较小;当截面厚度为1.5mm时,梁的最大挠度大幅度下降.当厚度为3.0 mm时,梁的最大挠度值变化程度不高,结构的刚度增长减慢.得到结论:截面厚度和截面高度对结构的最大应力和最大挠度值影响较大.

    截面条件光伏支架次梁结构受力性能优化设计

    巷道修复机工作装置机构的优化分析

    靳振华
    7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减少因井下空间限制给巷道修复机作业带来的影响,对现有的修复机工作装置机构进行了优化.首先,先对巷道修复机工作装置受力进行了分析.然后,基于装置结构最大受力值的约束条件,对工作装置进行了尺寸优化和拓扑优化分析.最后,对优化结果进行了验算.为将来巷道修复机工作装置机构的设计生产制造提供了理论基础.

    巷道修复机工作装置尺寸优化拓扑优化结果验算

    混动钢轨车牵引辅助变流器的程序升级优化分析

    张巧娟杨高兴
    78-79,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混动钢轨车的后期调试及维护过程中,针对升级多个程序时需拆除挡板,连接各自通信端口,使用各自软件操作导致费时费力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可同时升级DSP和FPGA程序的方法.介绍了 目前产品采用升级程序的方法,根据DSP和FPGA均需存储在FLASH中这一特性,分别设计了底层程序和上位机程序,并给出了程序设计流程图,经过在产品上测试,证实该方法有效.该方法实现了远程升级DSP和FPGA程序,避免了改动硬件,保障了原有产品可靠性,缩短了维护时间,节省了大量时间和人力资源成本.

    DSPFPGA远程升级可靠性

    分布式光伏电源接入后配电线路的保护措施研究分析

    刘涛波
    80-81,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分布式光伏电源接入后配电线路的故障特征进行分析,提出无通道保护措施,并进行RTDS仿真试验验证,判定保护措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后将保护措施应用于某段配电线路当中,对应用的经济性进行分析研究.

    分布式光伏电源配电线路故障特征无通道保护

    基于智能算法的600 MW空冷机组冷端技术优化探析

    李晓辉王蒙闯
    82-83,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分析600 MW空冷机组的历史运行数据,构建BP神经网络算法模型,对冷端技术进行优化分析,评估智能算法在优化过程中的有效性,最终实现了对空冷机组冷端技术的优化,量化了优化后的经济效益,展示了智能算法在提升大型电力设施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方面的巨大潜力.

    智能算法空冷机组技术优化660MW

    大众迈腾B8L轿车启动系统工作过程与故障诊断分析

    周云龙
    84-85,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大众迈腾B8L轿车发动机启动系统为例,分析启动系统的工作过程以及当启动系统出现故障时的诊断流程和思路.分析认为,维修人员熟悉该车发动机启动系统的工作过程,能够对启动系统工作条件是否正常进行判断,以及可以熟练掌握该车发动机启动系统的诊断流程.

    迈腾B8L启动系统工作过程故障诊断

    新能源动力电池热管理数值模拟研究

    谢欣辰李航
    86-89,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了锂离子模组的热模型,研究了一种相变材料(PCM)对电池模组热管理的潜力.利用有限元法对比研究了自然对流条件下和PCM冷却条件下,不同放电倍率(1C、2C、3C)模组的温度分布特性,研究了不同电池单体间距、不同环境温度对电池组温度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自然对流条件,PCM冷却条件下,电池模组的最高温度分别降低了 22.18 K、33.17K、45.26K;电池模组内单体间距越大,模组的温升越小,温升速度越慢,最高温度越小.在低温条件下PCM模块还可以对电池进行保温.该研究表明PCM有效地降低了电池模组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的温升.

    动力电池热管理有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