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化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化工
现代化工

张立萍

月刊

0253-4320

mci@cheminfo.gov.cn

010-64444090

100029

北京安外小关街53号

现代化工/Journal Modern Chemical Indust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化工技术信息性期刊,由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主办,公开发行,月刊。1980年创刊,坚持大化工、全方位的服务方向,以战略性、工业性和情报性为特色。重点报道国内外化工、石化、石油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兴边缘学科和高技术成就,读者对象为化工科研及设计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化工行业管理干部以及化工企业的厂长经理及营销人员。主要栏目有专论与评述、技术进展、科研与开发、化工行业设备、市场研究、环保与安全、海外纵横、知识介绍、 国内简讯、国外动态、专利集锦及服务窗等。并承办国内外广告业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CoFe-LDHs/VMT催化剂高效电解尿素性能探究

    孙源董方林田维亮胡群洋...
    160-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尿素辅助电解水是一种节能的制氢策略,但其应用受到阳极尿素氧化反应(UOR)和阴极析氢反应(HER)动力学缓慢的限制.以水热法合成的CoFe-LDHs/VMT(VMT为蛭石简写)催化剂作为UOR的高活性催化剂,通过XRD和XPS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VMT与CoFe-LDHs存在相互作用;CoFe-LDHs/VMT催化剂作为HER-UOR体系中的双功能电催化剂为实现节能制氢提供了新的途径.

    氢气水热双功能电解

    (NH4)2S2O8/AC氧化改性电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吴沁如李海红张腾
    168-174,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煤质活性炭(AC)为研究对象,通过(NH4)2S2O8氧化改性提高其电吸附性能.将活性炭材料制备成电极并在电容去离子技术(EST)下进行实验,对改性前后活性炭的表面形貌、表面官能团、孔结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活性炭经过1.5mol/L的(NH4)2S2O8改性后比电容最大;改性后的活性炭电极比电容增大,改性后相比改性前孔容、平均孔径均下降;改性后的材料表面光滑、杂质较少、孔隙结构发达、含氧官能团增多;利用单因素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得到改性后材料制备的最佳工艺为:1.59 g的AC在54.22℃下氧化改性4.93 h,电极比电容为259.850 F/g,改性后电极的CV曲线证明由于其含有赝电容从而使电化学性能得到提高.

    电容去离子电极制备活性炭氧化改性响应面优化

    Bi2Sn2O7/CeO2 Z型异质结光催化剂在可见光下降解有机污染物性能研究

    王妮都汪业勇王逸菲沈正千...
    175-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水热法将Bi2Sn2O7纳米颗粒负载到CeO2微球上制备Z型异质结光催化剂并用于光催化降解水污染物.结果表明,在光照下60 min时,优化的Bi2Sn2O7/CeO2(BSC-5)对盐酸四环素的降解效率达到88.4%(反应速率常数k=0.033 4 min-1),是CeO2的8.25倍和Bi2Sn2O7的4.71倍.Z型异质结可以形成更多暴露的活性中心,具有更好的光电子-空穴对分离效率、优异的氧化还原能力以及有效产生超氧自由基(·O2)和羟基自由基(·OH).此外,Bi2Sn2O7/CeO2在光催化降解实验中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经过5次循环后降解效率保持在85%以上.同时,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阐明了 Bi2Sn2O7/CeO2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机理.

    Bi2Sn2O7/CeO2Z型异质结四环素

    La掺杂对(In0.5Nb0.5)0.10Ti0.90O2陶瓷微观结构和介电性能的影响

    张翠玲陈建宾
    182-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In和Nb共掺杂TiO2(INTO)陶瓷在100 kHz以下的巨大介电常数源于内部势垒层电容效应.根据这种电容效应,通过增加晶界对介电性能的贡献来降低其低频介电损耗.因此,将La掺杂到INTO陶瓷中,通过细化晶粒并增加晶界数量来降低陶瓷制备过程中的能耗.结果表明,La掺杂减小了 INTO陶瓷的晶粒尺寸,增加了陶瓷中晶界的数量,并且陶瓷中析出LaNbTiO6二次相,在陶瓷晶粒之间形成高阻态的相界,降低陶瓷的低频介电损耗,优化了陶瓷介电常数的频率稳定性.

    共掺杂TiO2陶瓷内阻挡层电容效应低频介电损耗晶界数量相界

    丙基唑啉改性微晶纤维素增强增韧聚乳酸的研究

    王碟单玉华蔡志祥刘玮...
    188-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丙基唑啉(POZ)对微晶纤维素(MCC)进行化学改性得到酰胺化微晶纤维素(AD-MCC),AD-MCC与聚乳酸(PLA)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AD-MCC/PLA复合材料.利用FT-IR、SEM、XRD、TG、万能试验机等研究了 AD-MCC的制备条件,并考察了 AD-MCC添加质量分数对AD-MCC/PLA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在甲醇钠催化下120℃反应8 h,可得到POZ接枝率为31.47%的AD-MCC;AD-MCC提高了 MCC与PLA的相容性,使PLA力学性能显著提高;添加2.5%AD-MCC可使PLA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26%,断裂伸长率提高61%,冲击强度提高57%.

    聚乳酸(PLA)丙基唑啉(POZ)酰胺化微晶纤维素(AD-MCC)增强增韧

    苯并噻唑型功能化离子液体催化酮酚缩合反应的研究

    鲁鑫鑫于丽梅闫磊魏佳伦...
    194-199,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N-(3-磺酸基丙基)苯并噻唑、N-(3-磺酸基丙基)-2-巯基苯并噻唑为阳离子和硫酸氢根、对甲苯磺酸根为阴离子合成了 4种功能化离子液体(ILs).利用IR、1HNMR和MS对ILs进行结构表征;利用Hammett法和Ellman法对功能化离子液体的酸度和有效巯基含量等催化性能指标进行表征.同时,评价了该系列功能化离子液体在苯酚分别与环己酮、苯乙酮缩合反应中的催化效果,其中以阳离子结构中含有-SH、阴离子为对甲苯磺酸根的功能化离子液体对不同的酮底物均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效果.考察反应温度对ILs催化酮酚缩合反应的影响,探究脂肪酮和芳酮的反应活性差异,结果表明,环己酮反应活性明显高于苯乙酮,且酚酮缩合反应是具有动力学和热力学控制特征的反应.基于实验结果分析了 ILs催化酮酚缩合反应的可能机理.

    巯基官能团功能化离子液体双酚Z双酚AP环己酮苯乙酮

    不同载体镍基催化剂对1,4-丁炔二醇加氢性能的影响

    李蕊杜建坤陆江银
    200-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将Ni分别负载在USY、ZSM-5、SBA-15、A1203和SiO2 5种载体上制备Ni质量分数为17%的负载型镍基催化剂,以1,4-丁炔二醇(BYD)加氢制1,4-丁二醇(BDO)为探针反应考察其催化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N2吸附-脱附、H2程序升温还原及NH3程序升温脱附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不同载体的催化剂作用下,BYD的转化率均可达到99%以上,但BDO的选择性却有很大差异;其他条件相同时,Ni/SBA-15催化剂反应5 h时BDO的选择性达到83.1%,1,4-丁烯二醇(BED)的选择性为16.6%,且2-羟基四氢呋喃(HTHF)的选择性很低,这与Ni/SBA-15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较弱的酸性和良好的活性金属组分镍分散性有关.进而筛选出在低温低压条件下BYD 一步加氢制备BDO的镍基催化剂 Ni/SBA-15.

    Ni基催化剂载体1,4-丁炔二醇1,4-丁二醇

    基于ITO的Co-ZnO电极的制备及对邻苯二酚的检测评价

    马寅杨意吴青华缪楚宇...
    206-21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分布电沉积法在ITO导电玻璃表面制备Co-ZnO电极传感器,并将其用于邻苯二酚的分析检测.利用SEM、EDS和XRD对制备的Co-ZnO电极进行表面形貌、元素组成和晶体结构分析,并利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对其进行电化学分析.结果表明,Co-ZnO电极对邻苯二酚具有非常明显的电催化活性,通过测试分析得到其线性范围为0.01~10 mmol/L、灵敏度为1 429.67 mA/(mM·cm2)、检出限为0.87 µmol/L.通过干扰试验可知,Co-ZnO电极对其有良好的选择性,且电极的重现性良好.

    邻苯二酚ITO导电玻璃Co-ZnO电极电沉积

    绿色环保阻垢剂Ly-CCQDs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李辉孙征楠荆国林
    212-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无水柠檬酸、L-赖氨酸为主要原料,通过熔融缩聚法合成了一种纯柠檬酸(CCQDs)衍生物Ly-CCQDs,通过红外光谱分析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对其进行表征,在40~80℃条件下对Ly-CCQDs进行了阻垢静态测试.结果表明,在极少量Ly-CCQDs加入的条件下,阻硫酸钙和碳酸钙垢的阻垢率均可达到100%,与单一的无水柠檬酸相比有明显的改善.通过SEM对Ly-CCQDs的阻垢机制进行研究发现,随着Ly-CCQDs加入量的增大,碳酸钙垢的晶型逐渐由方解石向尺寸更小的霰石结构发展,证明Ly-CCQDs对钙垢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无水柠檬酸L-赖氨酸熔融缩聚阻垢

    HSRO?技术在脱硫废水零排放中的设计及应用

    王海棠罗纯仁陈成程子洪...
    218-220,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了HSRO®(高盐反渗透)的技术特点.内蒙古境内某火力发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一期项目工程工艺流程膜浓缩工段成功设计并应用了HSRO装置,该装置运行稳定可靠,整体回收率高于90%,最终反渗透产水可作为生产用水直接回用.该技术不仅在脱硫废水领域成功得到了工程验证,也为高矿化度矿井水、煤化工浓盐水等浓盐水领域工艺选择提供了参考.

    HSRO脱硫废水零排放极限浓缩浓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