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俞光岩

双月刊

1003-7632

xdkqyxzz@sohu.com

0311-86064410

050017

石家庄市中山东路361号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Modern Stomat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由河北省卫生厅主管,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主办,1987年创刊,为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口腔医学专业期刊,为口腔医学临床、科研、教学服务。除开辟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专题报告、综述、讲座、经验介绍等栏目外,还设有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口腔预防保健、口腔医学美学等专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SOX6与SOX17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王璐刘燕韩冰
    161-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生物信息分析和实验验证探讨转录因子性别决定区Y-box 6(SOX6)与转录因子性别决定区Y-box 17(SOX17)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获取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下载的OSCC组织及相应的癌旁非瘤组织的转录组数据,分析SOX6、SOX17的表达水平与OSCC发生发展及其预后的相关性.收集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非瘤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分析SOX6与SOX17在OSCC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利用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基因本体论(GO)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探讨与SOX6相关的基因、富集通路及其对OSCC发生发展的影响.结果 生物信息分析显示,在OSCC组织中SOX6、SOX17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SOX6、SOX17在OSCC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72、0.731),且其高表达与患者的良好预后相关,Cox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SOX6、SOX17表达水平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免疫组化分析显示,SOX6在OSCC组织中含量与肿瘤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0.05),Spearman分析显示,SOX6、SOX17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297,P<0.05).通过PPI网络获得互作蛋白,GO与KEGG结果显示SOX6可能与FAK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和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等关系密切.结论 SOX6、SOX17在OSCC组织中呈低表达,是OSCC潜在的诊断及预后标记物.

    口腔鳞状细胞癌转录因子性别决定区Y-box6(SOX6)转录因子性别决定区Y-box17(SOX17)免疫组织化学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编辑部关于对冒用我刊名义进行非法征稿活动的郑重声明

    167页

    沉默XT-Ⅰ基因阻抑蛋白多糖合成与唾液腺多形性腺瘤侵袭性的抑制

    史小烁刘慧娟王洁李廷...
    168-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唾液腺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PA)中蛋白多糖(proteoglycans,PGs)阻抑后,对肿瘤侵袭性生物学行为的抑制.方法 ①构建靶向沉默木糖基转移酶基因-Ⅰ(xylosyltransferase-1,XT-1)的质粒载体shRNA-WJ4.②留取1例腮腺原发性多形性腺瘤标本,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鼠抗人Hyaluronan synthase 2(HAS2)检测透明质酸,鼠抗人Heparan Sulfate Proteoglycan检测硫酸乙酰肝素.③原代细胞培养,采用兔抗人calponin,鼠抗人S-100蛋白和CK7单克隆抗体鉴定细胞.④脂质体转染培养的PA细胞,沉默XT-Ⅰ基因.实验分三组,PA组(空白组)、PA-HK组(空载体组)、PA-WJ4组(沉默组),MTT法检测三组细胞的生长情况.⑤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基因沉默后XT-Ⅰ基因的表达.⑥应用Blyscan Assay Kit试剂盒检测基因沉默后,PGs合成分泌的改变.⑦应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基因沉默后,肿瘤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⑧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Excel软件导出数据,生成柱形图.结果 ①成功构建靶向沉默木糖基转移酶基因-Ⅰ(XT-1)的质粒载体shRNA-WJ4.②唾液腺PA黏液软骨样组织中,富含透明质酸和硫酸乙酰肝素.③唾液腺PA原代培养5~7天,细胞从组织块周围爬出.培养的PA细胞鉴定发现,肿瘤性肌上皮细胞抗calponin阳性、抗S-100阳性;肿瘤性腺上皮细胞CK7阳性.④ShRNA-WJ4成功转染PA细胞后,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转染效率44.2%.MTT法检测显示,沉默组PA细胞生长缓慢.⑤Real-TimePCR检测沉默组PA细胞,XT-Ⅰ基因mRNA沉默效率为28.0%.⑥应用Blyscan Assay Kit试剂盒,检测基因沉默48 h后,沉默组PA细胞PGs合成分泌降低27.20%.⑦Transwell侵袭试验显示,沉默组PA组细胞穿过微孔膜到达下层的细胞数量为23.83±2.93个,较空载体组(64.50±3.94)和空白组(67.50±2.35)细胞明显减少(P<0.01),侵袭抑制率为64.70%.结论 靶向沉默XT-Ⅰ基因,有效阻抑PA细胞的PGs合成,成功有效抑制PA细胞的侵袭性生物学行为.

    多形性腺瘤蛋白多糖RNA干扰木糖基转移酶基因-Ⅰ侵袭性

    NEFL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韩晓伟徐忠强李吉辰
    178-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NEFL(neurofilament light chain,神经丝轻链)在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的表达情况,研究NEFL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中OSCC临床数据分析NEFL在泛癌以及OSCC中的表达.同时,分析NEFL对OSCC不同临床因素的影响.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实验检测NEFL在口腔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表达以及NEFL在OSCC细胞系和正常口腔黏膜角质细胞(HOK)中的表达.敲低NEFL后通过CCK8实验、EDU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NEFL对于OSCC细胞增殖、迁移以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同时Western Blot用于检测NEFL对于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 结果显示NEFL在OSCC以及其他肿瘤中高表达,且,有着较好的诊断意义(AUC:0.820).敲低NEFL能够抑制OSCC细胞增殖、侵袭以及迁移能力.同时敲低NEFL后OSCC细胞中p-PI3K以及p-AKT的表达降低.结论 低表达NEFL通过抑制PI3K和AKT磷酸化,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从而抑制OSCC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进而参与OSCC的恶性进展.

    NEFL口腔鳞状细胞癌PI3K-AKT

    氯化锶与生物活性玻璃协同作用对牙本质再矿化的体外研究

    牛宇庭何丽娜李艳萍朱昊...
    183-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体外研究氯化锶与生物活性玻璃协同作用对牙本质再矿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44颗人离体上颌第三磨牙,制备牙本质敏感模型(32个方形+12个类圆形),随机分为四组进行不同处理(n=1 1),分别为对照组(蒸馏水)、氯化锶组、生物活性玻璃组、氯化锶+生物活性玻璃组.7天后,类圆形样本用X射线衍射(XRD)对再矿化物进行定性分析;方形样本每组取4个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其表面及纵断面牙本质小管封闭情况、X射线能谱(EDX)分析再矿化物的主要元素组成及钙磷比;每组剩余4个方形样本经6%柠檬酸酸蚀后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其表面及纵断面牙本质小管封闭情况以评估再矿化物的耐酸性.结果 氯化锶、生物活性玻璃以及氯化锶+生物活性玻璃组牙本质小管均有不同程度的封闭,其中氯化锶+生物活性玻璃组牙本质小管封闭率(90.72%)显著高于生物活性玻璃组(80.71%)及氯化锶组(55.38%),除对照组外,各组牙本质小管内均可见再矿化物.酸处理后各组牙本质小管有不同程度的开放、封闭率下降,其中氯化锶+生物活性玻璃组及生物活性玻璃组牙本质小管封闭率分别为66.67%、58.66%,高于氯化锶组(41.58%),除对照组外,各组牙本质小管内仍可见再矿化物.X射线能谱分析显示各组检测出的主要元素为钙、磷、氧,氯化锶组及氯化锶+生物活性玻璃组中还有锶,各组间钙磷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氯化锶及氯化锶+生物活性玻璃组再矿化物均出现锶羟基磷灰石及羟基磷灰石特征性衍射峰,生物活性玻璃组再矿化物出现羟基磷灰石特征性衍射峰.结论 氯化锶与生物活性玻璃协同作用显著提高牙本质小管封闭率,所形成再矿化物的主要元素组成及钙磷比与天然牙本质相似;氯化锶+生物活性玻璃组及生物活性玻璃组对酸的抵抗力相同,且优于氯化锶组.

    牙本质再矿化生物活性玻璃氯化锶牙本质小管封闭率钙磷比耐酸性

    外科医生主导的3D打印截骨导板在下颌骨肿瘤切除中的应用

    刘泽钊钟奕伟吕晓鸣张杰...
    189-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介绍由外科医生设计、商业公司打印的3D打印截骨导板在下颌骨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经验,评价其精准性及优缺点.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由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同一手术团队完成截骨导板设计及手术的下颌骨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患者28例,记录截骨导板设计时间、治疗延迟时间(患者首次确诊到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时间),并通过将术后两周内的颌骨模型与术前设计相拟合,评估截骨平面角度和颊、舌侧标志点间的偏差,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另选取同期未使用手术导板的下颌骨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患者23例作为传统组,记录治疗延迟时间,以及双侧髁顶点间偏差和双侧下颌角点间偏差,与导板组进行比较.结果 导板组28例患者均在3D打印截骨导板的辅助下完成了肿瘤切除,截骨平面的颊侧偏差为2.12±1.06 mm、舌侧偏差为2.27±1.05 mm,角度偏差为4.80±4.22 °,导板长度、手术部位对导板的精准性无明显影响(P>0.05).手术导板设计时间为43.9±34.5小时,导板组治疗延迟时间为25.1±20.7日;传统组治疗延迟时间为23.0±18.7日,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板组的双侧髁顶点间偏差为1.80±1.30 mm,传统组的双侧髁顶点间偏差为2.80±1.39 m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由外科医生主导设计手术导板有助于缩短导板的制备时间,精准还原术前设计.

    3D打印手术导板下颌骨数字化

    成人骨性Ⅲ类偏颌畸形颏部对称性的CBCT研究

    葛晓磊李杰刘洋王林娜...
    195-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成人骨性Ⅲ类偏颌畸形患者的颏部形态结构特征及对称性进行探索,研究偏斜患者颏部形态及代偿情况.方法 选择66例骨性Ⅲ类患者,分为偏斜组(33例)及非偏斜组(33例),拍摄CBCT并进行头影测量,比较颏部形态对称性.结果 成人骨性Ⅲ类偏颌畸形患者下颌左偏趋势更加明显,颏孔位于下颌骨中央,颏部单位长度及下颌骨倾斜度存在不对称,偏斜侧较偏斜对称颏部单位长度减小、倾斜度减小.结论 成人骨性Ⅲ类偏颌畸形患者颏部存在不对称及代偿.

    颏部形态骨性Ⅲ类错(牙合)下颌偏斜CBCT

    Forsus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上气道变化的CBCT研究

    丁一芃赵宽刘洋
    201-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Forsus矫治器治疗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前后上气道的变化.方法 选取安氏Ⅱ类下颌后缩生长期患者44例,实验组采用Forsus功能矫治器+直丝弓矫治器,对照组未进行功能矫治.在治疗前后拍摄锥体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影像采用Invivo 5软件和Dolphin软件进行测量,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上气道总体积、腭咽体积、口咽体积增加,软腭尖平面处的截面积S-sp、口咽段气道的最小截面积S-min、硬腭平面处的气道矢横径之比AP/LHP增加,软腭尖平面处的气道矢横径之比AP/LSP减小,实验组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利用Forsus矫治器可以改善青少年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者的上气道容积与通气功能,其对于腭咽部气道的影响最为突出.

    Forsus矫治器安氏Ⅱ类错(牙合)上气道锥体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

    局部晚期口腔及口咽鳞癌新辅助治疗与手术优先治疗对照分析

    刘乾张杰
    207-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回顾性对照分析接受免疫治疗结合化疗新辅助治疗和手术优先治疗的局部晚期口腔及口咽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索免疫治疗结合化疗新辅助治疗对患者的临床获益.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接受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新辅助治疗和手术优先治疗的局部晚期口腔及口咽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访,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术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纳入符合条件患者93例,试验组33例,对照组60例,接受新辅助治疗的患者主要病理缓解率为54.5%,3至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试验组中位随访时间23个月,对照组中位随访时间17个月,两组总生存期(P>0.05)及无病生存期(P>0.05)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术后住院天数以及使用大型皮瓣修复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气管切开率和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新辅助治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以在不影响患者预后的前提下缩短手术时间,减小手术创伤.

    鳞状细胞癌新辅助治疗免疫治疗口腔癌口咽癌

    正畸拔除前磨牙对下颌第三磨牙轴倾度影响的meta分析

    杨钒常新李博
    212-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青少年正畸治疗过程中拔除前磨牙对第三磨牙轴倾度的影响.方法 本次Meta分析已在PROSPERO注册,注册号为:CRD42022320819,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知网、维普以及万方数据库,检索在2005年1月~2022年5月的所有期刊、学术报告及学位论文,对拔牙与非拔牙进行分组,应用RevMan5.3和STATE软件对数据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8篇研究,累计650个样本量.Meta分析结果显示:正畸拔除前磨牙治疗前后 △M3-HRP(WMD=3.627,95%CI=2.683~4.571,P<0.05);△M3-MP(WMD=-2.912,95%CI=-3.600~-2.224,P<0.05);拔除第二前磨牙比拔除第一前磨牙△ M3-HRP(WMD=2.309,95%CI=1.361~3.257,P<0.05).结论 正畸拔除前磨牙可以有效减小下颌第三磨牙的近中倾斜角度,且拔除第二前磨牙比拔除第一前磨牙对减小下颌第三磨牙近中倾斜角度的作用更大.

    正畸第三磨牙拔除前磨牙轴倾度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