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矿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矿业
现代矿业

刘效良

月刊

1674-6082

xdky@vip.163.com

0555-2404809,2309828

243004

安徽省马鞍山市经济开发区西塘路666号

现代矿业/Journal Modern Mining
查看更多>>传播现代矿业技术,拓展先进技术在矿业领域的应用范围和层次,提升我国传统矿业工程技术水平,活跃学术思想,传播矿业科技成果和技术改造经验,以市场为导向,密切联系现场实际,对象:矿业企事业单位、科研设计单位、矿业院校、矿业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经理、厂长、工程技术人员及国外相关矿业企业驻华机构工作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内蒙古某铁矿石选矿试验研究

    吴金销汪劲刚司晓龙汪军...
    136-139,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高效开发利用内蒙古某铁矿石资源,在矿石工艺矿物学性质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高压辊磨—湿式磁选抛尾—塔磨—磁选全流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原矿经高压辊磨制得-1 mm粒级粉矿,在400 mT磁场条件下湿式磁选抛尾,获得了全铁品位36.63%、磁性铁品位为31.31%的湿式预选精矿,湿式预选精矿经塔磨磨至-0.030 mm占95%,经1粗1精磁选获得了铁品位为65.78%、回收率为66.22%的铁精矿,试验结果可以为该铁矿石选别流程确定提供依据.

    铁矿石粉矿干抛高压辊磨塔磨湿式磁选

    高压辊磨对某铜矿浮选指标影响的研究

    余玮
    140-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高压辊磨破碎对国内某低品位铜矿石后续浮选指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进行了高压辊磨破碎试验、浮选优化条件试验和浮选开路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0.074 mm占65%,粗选氧化钙用量1 000 g/t、MAC-12用量20 g/t、丁基黄药用量10 g/t,扫选MAC-12用量10 g/t、丁基黄药用量5 g/t条件下,经1粗1扫浮选流程,常规破碎产品浮选可获得铜、硫品位分别为4.31%和22.46%,铜、硫回收率分别为74.382%和79.053%的粗精矿;辊压产品浮选粗精矿铜、硫品位分别为4.76%和23.06%,铜、硫回收率分别为88.137%和87.082%.铜、硫品位分别提高0.45和0.60个百分点,铜、硫回收率分别提高13.755和8.029个百分点.由此可知,通过高压辊磨破碎作业,可提高该铜矿石浮选精矿的铜、硫品位和回收率.

    高压辊磨铜硫浮选选择性解离

    梅山铁矿入磨矿选矿优化试验研究

    甘茂武
    14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梅山铁矿为降低生产运行成本并进一步增大矿石处理量,对入磨矿开展了选矿流程优化试验研究.分别进行了入磨矿(磨矿细度-0.075 mm占65%)—浮硫—硫尾弱磁—强磁流程(方案1)和入磨矿粗磨(磨矿细度-0.075 mm占50%)—重磁拉丢尾—重磁拉精矿再磨(磨矿细度-0.075 mm占65%)—浮硫—硫尾弱磁—强磁选(方案2)2种流程方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方案2试验,获得了产率49.88%、TFe品位58.29%、含硫0.20%、TFe回收率77.89%的铁精矿,以及产率1.81%、硫品位38.11%、TFe品位45.44%、硫回收率49.62%的硫精矿.经济技术指标良好,可以为实际生产提供依据.

    工艺流程重磁拉回收率

    安徽某选矿厂细碎产品干抛试验研究

    邹宗彬程传麟胡黄毛邓秀兰...
    147-149,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徽某选厂原矿铁品位为20.65%,有害元素硫含量为3.80%,磷含量为0.21%.原矿中主要含铁矿物磁铁矿分布率为63.13%.为提高入磨料品位,降低选比和选厂运行成本,对细碎产品进行了预先抛废试验,得出细碎产品(-16 mm)干式磁选抛废最佳的工艺参数:磁场强度为278.66 kA/m,分隔板距离为22 cm,皮带线速度为2.0 m/s,该条件下可得到全铁品位为22.58%的干选精矿,尾矿产率为24.42%,尾矿中磁性铁含量为2.92%.模拟生产现场,将干选粗精矿辊压至-5 mm进行湿式粗粒磁选抛尾试验,结果表明,干选精矿经湿式磁选抛尾后,可将入磨品位提高到29.77%,入磨料品位明显提高.试验结果可为现场工艺流程改造提供技术依据.

    细碎干式磁选预先抛废磁场强度

    秘鲁某铜钼矿石工艺矿物学及分选性能研究

    王利珍
    150-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秘鲁某铜钼矿石的利用率,针对矿石的物质组成、矿物赋存状态等进行了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可回收元素Cu含量为0.65%,其中96.92%的铜以硫化物形式存在,矿石Mo含量为0.01%,其中91.00%的钼呈辉钼矿产出;矿石中铜矿物为中细粒不均匀嵌布、辉钼矿为微细粒均匀嵌布、黄铁矿为中粗粒不均匀嵌布.推荐选矿流程:-0.075 mm占50%磨矿细度条件下进行铜钼硫的混合浮选作业综合回收包括铜矿物、黄铁矿和辉钼矿在内的全部金属硫化物,然后对混合浮选精矿进行铜硫分离作业分别得到铜精矿1和硫精矿1产品;之后对硫精矿产品细磨至-0.075 mm占65%再次进行铜硫分离作业获得铜精矿2和最终硫精矿产品;将铜精矿1和铜精矿2混合成综合铜精矿产品,然后对其进行铜钼分离作业,最后获得最终铜精矿和钼精矿产品.

    工艺矿物学铜钼矿铜钼分离分选指标

    白云鄂博铁矿石中的萤石及其中包裹体的特征

    沈茂森郝美珍郭爱芳于俊芳...
    155-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从白云鄂博铁矿中回收萤石,提高萤石精矿的品位,采用光片法测定了白云鄂博铁矿石中萤石的赋存状态及萤石中的包裹体.结果表明,白云鄂博铁矿石中的萤石夹杂脉石多,嵌布粒度细,是一种极其难选的矿石.在铁矿物富集的区域,萤石中的包裹体密度可以高达2 100粒/mm2.由于受包裹体的影响,白云鄂博萤石精矿比相同选别条件下一般萤石矿选出的精矿品位低.在白云鄂博铁矿石中,-75 μm的萤石微粒绝大部分都集中在5~30 μm,30~75 μm粒级很少,进一步细磨提高-30 μm粒级的比例,不会显著地提高萤石的解离度.建议生产现场以"低质高产"组织生产为宜,在目前的磨矿粒度下,做好"选净"工作更为切实可行.

    白云鄂博铁矿石萤石包裹体

    瞬变电磁法在某煤矿工作面水害超前预测中的应用

    王建功
    159-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某煤矿工作面水害勘探问题,首先分析了区域内水文和地质情况,再根据瞬变电磁法基本原理,制定了工作面物探方案,并对物探结果进行反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工作面上部积水区位于走向400~1 200 m,是上覆煤层的采空区呈东低西高的特征导致.经过钻探,对积水区边界进行验证,确定积水区域为工作面走向420~1 200 m,根据出水特征分析,水源确为老空水.钻探结果和物探结果基本一致.

    老空水瞬变电磁法地球物理勘探钻探

    铀矿地质钻探移动式泥浆净化设备设计

    王琳孙祺斌赵延亮刘忠存...
    162-165,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保要求和泥浆性能维护在地质勘探中的重要性日渐突显,使得铀矿钻探建设对泥浆清洁处理的标准变得更为严格.基于铀矿钻探工作单孔施工周期较短、机台搬家频次较高以及泥浆处理量较小的特点,研制了一种适用于砂岩型铀矿钻探的移动式泥浆净化设备.该设备采用模块化集成设计,主要由泥浆收集系统、除砂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等组成,整合泥浆收集、净化、排放等多项传统泥浆处理设备设施及工艺,并可实现拖拽行走,在机台短途搬迁时能有效节约人力、物力.现场试验证明,该设备在砂岩型铀矿钻探过程中实现了优良的环保效果和经济效益,达成了一次配浆多孔使用和泥浆零排放的目标,并提高了钻孔质量.

    砂岩型铀矿钻探钻探施工效率泥浆循环工艺泥浆净化

    基于3Dmine及CAD联合构建脉状矿体模型方法

    朱敏朱飞霖谢伟
    16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维地质建模已经成为地质界面形态描述和深部成矿预测的重要手段,提升建模的高效性和准确性意义重大.立足于剖面建模体系,以西藏某铜锌矿为例,介绍了基于矿业工程软件3Dmine联合Auto CAD构建脉状矿体模型所需的地质资料,以及大量剖面由二维快速转换到三维的矿体模型构建方法.实践表明,方法克服了人工对大量剖面进行二维到三维转换的工作繁杂、耗时长等问题;利用2种软件联合构建矿体可以提高建模效率,且建模精度较高.

    剖面建模矿体模型3DmineAutoCAD

    微震监测技术在冬瓜山铜矿地压灾害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刘翔张君杨素俊
    170-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冬瓜山铜矿井下岩爆灾害突出,特别是在回采矿柱时极易诱发顶板冒落,给矿山的地压灾害安全管理工作带来挑战.结合冬瓜山铜矿岩爆灾害特征,选定监测区域开展微震监测系统台网设计,提出了基于三维可视化模型空间分区定量化分析岩爆灾害活动的方法.通过对微震数据的时空分布特点、微震事件活动与生产活动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得到了岩爆灾害控制的有效措施,如调整作业面绕开应力集中区域,优化爆破参数降低对围岩的扰动,及时充填以及提前对危险区域加强支护措施等.通过微震监测技术可以及时掌握岩爆灾害状况,进而为地压灾害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岩爆地压灾害微震监测定量分析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