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矿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矿业
现代矿业

刘效良

月刊

1674-6082

xdky@vip.163.com

0555-2404809,2309828

243004

安徽省马鞍山市经济开发区西塘路666号

现代矿业/Journal Modern Mining
查看更多>>传播现代矿业技术,拓展先进技术在矿业领域的应用范围和层次,提升我国传统矿业工程技术水平,活跃学术思想,传播矿业科技成果和技术改造经验,以市场为导向,密切联系现场实际,对象:矿业企事业单位、科研设计单位、矿业院校、矿业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经理、厂长、工程技术人员及国外相关矿业企业驻华机构工作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熵权物元可拓模型的煤矿机电安全评价及应用

    蒋韫旭
    183-186,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客观评价煤矿机电安全状况,从人、机、管理、环境4个方面构建煤矿机电设备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对各个指标的权重进行计算分配,结合可拓理论构建经典域、节域及待评价物元并计算机电安全等级关联度,建立机电安全状况评价模型,并将其运用到某煤矿机电安全评价中.结果表明,待评煤矿机电安全状况评价等级为"较安全",与实际情况相符,评估结果对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熵权物元可拓模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能够对煤矿机电安全状况进行客观评价.

    煤矿机电设备安全评价熵权法物元可拓

    采煤面顺逆风情况粉尘逸散数值模拟分析及防治

    张国宝
    187-190,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更深入了解采煤面粉尘污染规律并进行有效防尘,依据流体力学理论,运用Fluent软件对工作面采煤机顺逆风2种情况下截割-移架的产尘逸散规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显示:工作面平均风速顺风较逆风大.由于移架相对位置差异和工作面煤壁变截面位置不同,顺逆风割煤时粉尘分布存在较大差异.顺风割煤时,粉尘带位于采煤机下风侧50m范围内人行道周围区域;逆风割煤时,产尘集中在滚筒附近及其下风侧0~45 m,浓度最高达2 000 mg/m3.从底板至顶板高度来看,顺风割煤时对底板和顶板附近的污染更为严重,但对呼吸带高度污染范围较小.根据模拟结果,提出了以导流板、采煤机喷雾杆(块)相结合的综采面粉尘防治措施,以达到高效抑尘的目的.

    综采面顺逆风割煤复合尘源数值模拟

    基于激光扫描的矿井掘进围岩变形监测

    李建
    191-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引进精度高且使用方便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矿井掘进过程中的围岩变形进行监测.将三维激光扫描获取的点云数据转化为三维模型及AutoCAD平面图形,以此对比巷道断面的变化情况.对罗河铁矿-620 m矿段卸矿站掘进过程进行三维激光扫描,监测并分析围岩在掘进过程中的变形情况.分析结果表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能够有效地监测围岩状态与变形,具有非接触测量、高数据采样率、高分辨率和高精度的优势,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三维激光扫描地下开采三维模型围岩变形

    某铁矿选矿车间噪声暴露致听力损失的定量风险评估及防护措施

    胡志王迅付学好
    195-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有效控制某铁矿噪声危害,针对其选矿车间岗位噪声暴露水平对工人听力损失影响程度问题,在对该选矿车间岗位噪声暴露水平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定量风险评估方法,以噪声暴露时间和暴露强度作为自变量因素,各岗位发生高频听阈损失和职业性噪声聋的风险作为因变量因素,确定了该选矿车间各岗位噪声暴露致听力损失的风险大小.研究结果表明:选矿车间噪声暴露强度为86.4~94.6 dB(A),超过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在未使用护耳器的情况下,暴露时间30 a,球磨工(一段)、球磨工(二段)、破运工(细碎)、钳工岗位发生高频听力损失的风险为21.3%~31.0%,发生职业性噪声聋的风险为2.7%~12.7%,均为较高风险,其余岗位为可忽略的风险或中等风险,在使用护耳器的情况下,各岗位发生噪声聋的风险为可接受或可忽略的风险.建议该选矿车间采取隔声降噪措施,改善工作环境,并加强个体防护水平,以降低劳动者噪声暴露风险.

    选矿车间噪声听力损失风险评估

    矿山开采对压覆廊道的影响研究

    高兴红李鸿飞赵崇正刘海林...
    200-203,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下矿山开采会导致上部压覆岩体发生变形,进而可能造成上部压覆皮带廊道发生破坏,如何评估地下矿山开采对上部压覆廊道的影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枞阳某铜金矿为例,通过数值模拟采空区的形成过程,对比分析充填治理前后地下采空区的稳定性.结果显示,当廊道压覆的采空区未充填处理时,部分水平隔离间柱均有塑性区贯通现象,充填治理采空区可以消除塑性区贯通现象,使得廊道压覆的采场失稳风险降低.整个隧道范围内的最大收敛值为9.27 mm,小于《采矿设计手册》巷道侧帮稳定限值12 mm,同时通过理论计算廊道顶底板曲率、变形和倾斜均小于《有色金属采矿设计规范》内关于Ⅰ级构筑物允许变形的标准.充填采空区可以保障廊道安全运行.

    地下矿山廊道数值模拟理论计算

    洗煤厂破碎筛分除尘系统升级改造可行性研究

    张晖王爽项莹
    204-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优化厂区工作环境,实现全面清洁生产的目标,针对山西某洗煤厂破碎筛分工序的扬尘问题,通过分析现有设备运行现状,结合行业标准及设计规范要求,得到了符合现场实际生产情况的除尘系统升级改造方案,并对方案进行系统性验算,以确保方案的合理性,既提高了工人工作环境质量,又降低了矿粉以扬尘的形式流失,实现厂区的达标排放要求,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洗煤厂煤矿粉尘除尘改造

    锂渣的活性激发技术与机理研究进展

    熊志鹏胡凯建柯愈贤闫新怡...
    208-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锂渣是冶炼锂产品过程中排放的工业固体废物,锂渣长期堆积不仅会造成大量土地资源的浪费,而且也会对周边自然环境造成极大危害,近年来锂渣的活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受到了广泛关注.对锂渣的理化性质、活性来源、活性激发技术及机理进行了系统阐述,为今后锂渣的活化研究和大规模利用提供了参考.锂渣中部分SiO2和Al2O3以无定形的形式存在,故具有一定的火山灰活性.尽管不同的活化技术都能激发其潜在活性,但采用单一技术激发锂渣活性时存在活化程度低、激活成本高等问题,因此,未来锂渣活性激发技术应朝着多种激发手段并用的复合活化方向发展.

    锂渣理化性质活性来源激发技术激发机理

    基于GMS-MODFLOW的露天矿地下水流量预测数值模拟研究

    周旭
    214-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某露天矿区地下水分布主要受岩体断层、裂隙等地质结构主导,开采过程中将对边坡稳定性和矿坑内排水产生影响.为预测矿区地下水量和矿坑排水条件,采用多段封隔器压水试验和变水头压水试验对岩质边坡岩体水力传导系数进行分析.在构建矿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运用GMS软件MODFLOW模块建立了矿区岩体三维有限差分数值模型,研究了非饱和-饱和渗流模型中稳态和瞬态条件下地下水量动态变化,阐述了边坡降雨入渗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和饱和区形成发展过程,分析了敏感条件下矿区地下水位分布变化,提出了按照开采深度进行不同的矿坑排水管理策略.

    露天矿多段封隔器测试岩体水力传导率数值模型地下水分布

    Mirador铜矿一段磨矿球磨机介质配比优化研究

    陶如兵
    219-221,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Mirador铜矿ϕ7.9 m×13.6 m球磨机装补球制度不合理、磨矿产品粒度组成不合理等问题,对初装球介质配比进行了计算.确定初装球方案为ϕ80 mm、ϕ60 mm、ϕ50 mm、ϕ40 mm、ϕ30 mm钢球质量为15∶20∶25∶20∶20,对推荐初装球与原初装球进行磨矿对比试验,推荐初装球径配比适宜且级配合理,磨矿产品-0.074 mm级别产率比现场原初装球配比提高了4.11个百分点,0.074~0.010 mm中间粒级产率提高了2.05个百分点,且待磨+0.20 mm产率降低了6.24个百分点,优化效果明显.补加球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补加单一钢球相比,补加钢球采用ϕ80 mm、ϕ60 mm、ϕ50 mm、ϕ40 mm质量比为25∶35∶20∶20时,获得的磨矿产品-0.074 mm级别产率提高了6.05个百分点,中间易选粒级0.074~0.010 mm产率提高了3.14个百分点,+0.20 mm粒级降低了8.87个百分点.试验结果对改善一段磨矿产品粒度组成,减少混合浮选尾矿中粗粒级含铜,提高铜回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球磨机钢球配比装球制度磨矿产品

    某闲置选矿系统处理某粉状赤铁矿石的可行性研究

    李明军杨松付王雅妮李韩...
    22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毛里塔尼亚粉状(+5.0 mm22.10%)酸性铁矿石铁品位58.65%,硫、磷含量极低,主要杂质成分为硅,铁在各粒级没有明显的富集现象.为确定该矿石的选矿工艺,进行了实验室试验和工业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0.074 mm68.75%、强磁选磁感应强度为1.0 T的条件下,可获得铁品位64.09%、铁回收率92.18%的铁精矿;采用闭路磨矿—弱磁选—2次强磁粗选流程进行工业生产试验,可获得产率85.10%、铁品位63.54%、铁回收率92.68%的总精矿,铁品位28.68%的尾矿可作为铁质校正原料销售至周边水泥厂,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赤铁矿磁铁矿强磁选综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