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远距离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远距离教育
现代远距离教育

孙先民

双月刊

1001-8700

yuanbjb@163.com;lrk1954@163.com

0451-86301414

150080

哈尔滨市和兴路92号

现代远距离教育/Journal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反映远距离教育科研成果,总结推广远距离教育经验,报道远距离教育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青少年人工智能伦理教育的探索及启示——以MIT为例

    李艳朱雨萌樊小雨
    3-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的不断深入,其伦理问题日益凸显.《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指出要面向中小学生开展有关人工智能伦理的教育.鉴于国内外面向青少年的人工智能伦理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介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自 2018 年起在该领域的探索能为国内中小学校人工智能伦理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启示.MIT青少年人工智能伦理教育涵盖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学段,以初中和高中为主,涉及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场域,有专题式和内嵌式两种类型,形式上包括与中小学合作的线下STEAM选修课程、线上/线下的夏令营活动以及面向社会招募学生的混合式工作坊.梳理和反思MIT青少年人工智能伦理教育实践可以得到以下三方面启示:(1)高校可以与中小学合作开展青少年人工智能伦理教育的内容设计与教师培训;(2)中小学多学科教师可以尝试开展内嵌式青少年人工智能伦理教育设计与实践;(3)"家校社"应携手共建多样态多场域本土化青少年人工智能伦理教育生态.

    人工智能教育人工智能伦理教育青少年MIT

    智能时代教育场域的技术焦虑与认知误区——基于梅洛-庞蒂具身认知观的当下省察

    袁磊刘沃奇
    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教育生态和教学秩序,由此也引发了教育场域下史无前例的"技术焦虑".通过追根溯源对"技术焦虑"的成因加以解析,发现其中的大部分焦虑情绪都是由教育主体的认知误区导致的,而法国现象学家梅洛-庞蒂的"具身认知观"为梳理这一认知误区提供了极好的理论依据."具身认知观"在人类的自我认知上呈现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并对传统认知观的外在逻辑主义立场采取质疑态度,进而将人类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以及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的本质区别一一呈现出来,从根本上对智能时代教育场域下的"技术焦虑"做出认知矫正,并依此寻求纾解路径.

    人工智能技术焦虑具身认知观认知误区技术重塑教育

    面向设计类问题解决的大学生反思性学习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

    刘清堂王艳丽李小娟常瑀倍...
    2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反思是设计类问题解决的重要途径,参与迭代的反思性实践有助于学生解决设计类问题.针对目前各研究中反思性学习模型无法直接迁移至设计类问题解决情境、以及对学生的反思支持性因素考虑不足等问题,首先基于经验学习理论、转化学习理论及PST理论,结合设计类问题解决的本质与过程特点,构建了面向设计类问题解决的大学生反思性学习模型,然后以教学设计问题解决为例进行了模型应用及案例分析.研究发现,该模型可以用于指导反思性学习活动的设计以帮助促进设计类问题解决并提升设计作品的质量,模型的迭代应用可以促进学生设计类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反思干预策略会影响设计类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设计类问题解决反思性学习经验学习反思干预策略

    基于在线同伴互评的内隐行为规律挖掘及其影响机理研究

    姜强冯雅楠金美伶赵蔚...
    3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习行为规律能够有效预测学业成绩,是开展个性化教育的关键,但大部分研究成果以探究学生的外显学习行为为主,对学生内隐行为的分析与挖掘较少.同伴互评是表征学习内隐行为的重要方式,文章以其产生的评语和反馈为分析对象,采用定量内容分析、滞后序列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从情感、认知和元认知角度分析高、低成绩学生的内隐行为,并引入系统动力学方法剖析基于在线同伴互评的内隐行为影响机理.依据同伴互评中内隐行为所表现出的情感、认知和元认知差异,洞悉学习过程数据背后隐藏的学习成长轨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支持教师及时、精准、有效地进行在线学业预警.

    内隐行为同伴互评情感认知元认知

    以评促教:基于事理图谱的计算思维水平评价方法

    詹泽慧钟煊妍邹萱萱骆丽霞...
    4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计算思维是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发展的核心目标,而监测计算思维状况、评价计算思维水平并据此提出计算思维培养的教学策略是当前"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改革下实现计算思维培养的重要路径.然而,由于计算思维的复杂性、抽象性和过程性,教师往往难以全面掌握和准确评价学生计算思维应用过程,更难以个性化了解学生的计算思维发展状况并据此提出教学干预策略.为此,从测评的视角出发,基于计算思维的本质内涵,结合新兴的事理图谱概念,构建基于事理图谱的计算思维评价方式.首先,设计面向计算思维的事件编码框架,利用iB-CM算法实现事件关系抽取,生成事理图谱.然后,利用随机森林根据事理图谱对计算思维水平进行分类,并采用基于规则的事理图谱优化方法,完善iBCM提取出的特征模式,生成可视化的事理图谱辅助教学策略的调整与个性化的指导.基于此方法开展的实证研究表明,设计的模型在各项指标上都具有良好的性能效果.其结合了事理图谱所具备的事件逻辑深层次分析与推理的优势,为理解学习者的思维过程、抽取思维特征、探究思维模式提供了支撑和条件,助力教师培养学习者的计算思维提供路径指导.

    以评促教事理图谱计算思维评价方法

    学习内在价值能直接提升学生在线学习接受度吗?——自我调节学习技能的中介作用

    李爽陈佳琪刘司卓杜君磊...
    58-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在线学习逐渐成为传统院校学历教育学分课程的可选学习方式,迫切需要更多理论与实证研究洞察这种不同于非正式与混合式学习的新场景下在线学习的特征与机制.鉴于此,在学习动机和自我调节学习经典量表以及技术接受度模型的基础上编制问卷,对我国某高校在线学习学分课程的大学生施测,基于1021 份有效问卷数据,通过结构方程建模方法检验学习内在价值对在线学习接受度的影响,以及目标设定、环境构建、任务策略、时间管理、寻求帮助、自我评价六维自我调节学习技能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学生感知的学习内在价值不会直接影响其对在线学习的接受度,而是通过学生各项自我调节学习技能间接影响;内在价值对六维自我调节学习技能的驱动作用不同,对目标设定、环境构建和寻求帮助的影响更强;除了寻求帮助维度,其他五维自我调节学习技能均能显著影响学生的在线学习接受度,并在内在价值和在线学习接受度之间发挥显著中介作用.基于研究结果的讨论,提出多种途径促进学生自我调节学习技能的全面发展、重视在线课程中自我调节学习的支架设计、根据在线学习情境部署规划公共学习支持服务等建议.

    在线学习自我调节学习内在价值在线学习接受度中介模型

    基于多层网络建模的在线学习社区群体动力激活研究

    王辞晓李林泽
    69-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线学习社区的群体动力激活有助于促进多元复杂背景的学习者进行深度联通与知识创新.通过挖掘与整合学习者、概念、话题在复杂网络中的量化指标来构建群体动力激活机制,进而为在线学习社区群体互动与持续发展提供思路建议.基于多层网络分析方法中的多路复用网络和多维型多层网络,构建了社会交互、认知共现、概念关联和话题关联四层关系网络的多层网络模型,并设计了包含学习同伴、学习资源、学习话题推荐策略的群体动力激活机制.以联通主义课程cMOOC 5.0 为应用情境,验证了该多层网络模型应用于在线学习社区的有效性,并根据建模结果提出具体的群体动力激活机制:基于社会交互与认知共现网络推荐学习同伴以强化群体凝聚力;基于概念关联网络推荐学习资源以提升群体驱动力;基于概念关联和话题关联网络推荐学习话题以降低群体耗散力.继而将多层网络建模的研究价值从微观层面的学习规律挖掘扩展至中观层面的教学干预设计.

    多层网络分析联通主义群体动力理论社群学习推荐机制

    基于话语分析的协作问题解决过程挖掘研究

    郭倩赵蔚姜强陶金洪...
    79-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协作问题解决是21 世纪的一项基本技能,是包括时间性、关联性和相互依赖性的社会认知过程.话语是社会互动的一种形式,也是社会认知的表达和再现,基于话语分析为探究协作问题解决提供了独特方向.本研究采用认知网络分析和基于模糊矿工(Fuzzy Miner)算法的过程挖掘方法,通过分析学习者话语来探究不同组别学习者的协作问题解决过程差异.首先,研究结合社会、认知和话语三方面,构建了基于话语的协作问题解决框架.其次,以70 名学习者(14 组)为对象,根据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成绩,通过系统聚类和K-均值聚类,将小组分为三类,即结果导向组、过程导向组和问题导向组.然后,基于协作问题解决框架对各小组协作问题解决过程话语进行编码,该框架由构建共享知识、谈判与协商和维护团队功能三方面组成,体现在18 个指标中.最后,基于认知网络分析和过程挖掘结果探讨不同小组协作问题解决过程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组别认知网络具有相似的结构,但共现强度存在一定差异;不同组别的活动序列存在差异,需多轮话语轮转才能解决问题.

    协作问题解决话语分析认知网络分析过程挖掘

    银龄教师助力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纾解路径

    桑国元温丽梅
    89-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银龄教师是对"老龄化"时代退休教师优势资源开发的结果表现,是助力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的重要力量.银龄教师助力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具有补充、帮扶、优化等价值,能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乡村学校教育水平发力,助推教育强国目标实现.当前由于相关政策实施处于经验积累阶段,银龄教师助力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面临供需匹配之困、动力激发之困、差异跨越之困、优势利用之困和成效保障之困,阻碍了预期成效实现.为突破困境,可从利用数字技术、提供服务支持保障、完善招募与培训体系、"输血"与"造血"并举、构建服务成效保障机制等方面着手,实现推动供需侧无缝对接、合理调适主体矛盾的同时,充分发挥优势、持续维系帮扶成效,借助银龄教师之力打造高质量乡村教师队伍.

    银龄教师乡村学校教育乡村教师乡村教师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