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语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语文
现代语文

单承彬

月刊

1008-8024

xdywl@126.com

0537-4453307

273165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校内

现代语文/Journal Modern Chinese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面向语言学专家一线语文教师和在校研究生,展示名家新秀的语言研究成果,提供纯理论的语言学术交流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量词"扇"对名词性成分选择的范畴化过程

    丁喜霞张秋艳
    4-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量词"扇"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是一个范畴化过程.量词"扇"的语义特征是[+平面][+可开合],表示"门"类物的名词性成分是"扇"范畴的原型,位于范畴中心."扇"范畴从中心成员开始向外扩展,经过近距扩展、远距扩展而至边缘成员,形成一个具有层级性的连锁性链条."扇"范畴的近距扩展主要体现为由表母体物到表相近物,大致包括四类:可开合的硬质平面物、可开合的软质平面物、面积较大的硬质平面物、可分合的类平面物.远距扩展主要体现为从表非生物到表生物、从表客体到表主体、从表有形具体物到表无形具体物、从表具体物到表抽象物.隐喻和图式转换是"扇"范畴扩展的重要促动因素.

    "扇"名词性成分语义特征范畴化近距扩展远距扩展

    论海峡两岸语言对比研究中的融合取向

    刁晏斌孙朝阳
    1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两岸语言融合趋势日益明显,但相关研究滞后问题十分突出,对其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的必要性和急迫性愈发凸显.首先对近年来海峡两岸的语言融合研究进行回顾与总结,其中,语言事实的发掘涉及共时与历时两个维度,理论研究的进展体现在对融合度及其他相关理论的思考及探索上.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如何进一步深化海峡两岸的语言融合研究.不仅明确对两岸语言融合研究的应有认识,而且从事实和理论两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在事实发掘方面,既要进行拓展研究,横向拓展研究范围、纵向拓展历时考察,又要进行深化研究,深入挖掘融合事实.在理论探索方面,取精用宏,博采众长,同时立足语言事实,锐意创新,不断完善和发展相关理论体系.

    海峡两岸共同语语言融合普通话台湾"国语"事实发掘理论探索

    从两岸合编词典收词变化看台湾特有词语在大陆的融入

    侯昌硕
    2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出版于2003年的《两岸现代汉语常用词典》和2012年的《两岸常用词典》中对台湾特有词语的标注变化,反映了台湾特有词语在大陆的融入状况.通过对台湾特有词语在大陆融入情况的分析,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台湾特有词语已经完全融入大陆,成为日常使用的普通词语,其标志是这些词语被《现代汉语词典》所收录;第二层次,台湾特有词语的融入接近完成,但目前还未被收入《现代汉语词典》;第三层次,台湾特有词语的融入正在进行中.

    台湾特有词语融入大陆《两岸现代汉语常用词典》《两岸常用词典》《现代汉语词典》

    社区语法视角下的中国台湾地区词语用法研究——以形容词"杀"为例

    刘吉力
    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区语法大体是指因社会背景、语言环境、语言政策等不同,主要用于某个或某些华语社区而很少见于其他社区、具有本社区特点的语法现象.在社区语法视角下,从共时描写、历时考察、横向对比三个方面,对台湾地区形容词"杀"的语义和用法进行考察、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全球华语的视角出发,探究台湾地区词语的语用、语法及其独特性,并对社区语法的差异与融合等问题进行初步的理论探讨.

    社区语法台湾"国语"形容词"杀"差异融合

    中国台湾地区新闻标题语言分析——兼谈海峡两岸新闻标题语言的差异与融合

    郝锐
    39-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在线语料库检索与有限历时语料考察,可以发现,中国台湾地区新闻标题语言呈现出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面广量大的简缩形式,二是生动活泼的谐音双关手法,三是中英文夹杂和符号化的表达方式,四是别具一格的遣词造句等.通过对海峡两岸新闻标题语言的比较,不难看出,两者的语体风格体现出一定差异:大陆总体上是通俗浅易,台湾总体上是古朴典雅;大陆规范正式,台湾灵活变通;大陆倾向于"引进改造",台湾多采用"拿来主义".结合历时考察来看,海峡两岸的标题语言也正发生着双向融合,特别是大陆语言形式进入、融入台湾标题的现象,值得深切关注.两岸语言的"差异—融合"模式,对于现代汉语本体研究也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台湾地区新闻标题海峡两岸差异融合

    "陨石于宋五"的"五"是"五块"吗?

    关金子郭昭军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公羊传》《谷梁传》以来,大多数学者都将"陨石于宋五"的"五"解释为表名量的"五块".事实上,这种说法是不符合上古汉语的普遍语序规则的.从语义上看,"名+数"语序凸显的是数量而非名词."陨石于宋五"符合上古汉语数词表动量的普遍语序,而不符合数词表名量的普遍语序.按照上古汉语的语序规则,"名+数"之间是不能插入修饰谓语动词的处所状语的,因此,如果"五"是表名量,其语序应该是"陨石五于宋"或"陨五石于宋",而不是"陨石于宋五".可见,"陨石于宋五"的"五"应解释为"五次"而非"五块".

    "陨石于宋五"语序数词动量名量

    基于认知视角的"卷"之语义源流考释

    刘根辉罗捷春
    5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古籍文献材料,对"卷"的常用义项予以考察.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出发,对"卷"的语义演变脉络进行梳理.以隐喻、转喻理论为指导,从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构拟出"卷"的语义演变路径.研究显示,"卷"从上古汉语的"膝盖弯曲"义,到当代汉语的"内卷"义,代表了不同时期语义网络的原型成员.在这一过程中,同一词语的各个义项演变为一个语义网络系统,不同时期的词语因聚焦和凸显中心的差异而选择不同的义项作为其原型成员,并由此不断激发新的边缘义项,进而使得同一词语的所指概念日趋丰富.

    "卷"语义演变语义网络隐喻转喻认知视角

    "正中下怀"用法探析

    陶炼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1949-2023年《人民日报》中共检索出78个"正中下怀"用例,根据对这些用例的分析,并参酌其他报刊的一些用例,可以发现,"正中下怀"可以用于第一人称视角叙述,但更多的是用于第三人称视角的叙述,而且用法也更为丰富多样.将其与明清小说以及 20 世纪前半叶报刊中"正中下怀"的用法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当今"正中下怀"的用法是传承有绪的.在此基础上,对有关"正中下怀"用法的一些观点提出不同意见.

    "正中下怀"用法第一人称视角第三人称视角

    现代汉语职业称谓词同义现象研究——兼谈《现代汉语词典》中同义职业称谓词的收录与释义

    韩若琳
    66-74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称谓词是从职业身份角度称人的词语,绝大多数与社会中的职业一一对应,但也存在少量同义现象.同义职业称谓词主要产生于造词层面,由于职业的相关语义角色较多、汉语同义词素较多而形成.在语义角色丰富程度、词义专一度等语言因素与社会规范政策的影响下,同义职业称谓词呈现出使用频率差异较大的现象,以及词义、语境发生分化的情况.在历版《现代汉语词典》中,新词的收录、主副条目的更替、释义的调整,都体现出辞书编纂对于同义职业称谓词的时代性变化和词汇系统性的把握.与此同时,同义职业称谓词在辞书收词及释义方面仍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一步完善.

    职业称谓词同义词词义分化辞书释义《现代汉语词典》

    《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中形声字声符表音情况的分类探析

    张乐
    7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形声是汉字最主要的结构类型,在《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中,基于繁体字形认定的形声字共有 123 个.其中,形声字的声符在现代规范汉字中依然能起表音作用的有 84 例,而随着语音的演变和汉字形体的变化,声符已丧失表音作用的有 39 例.从历时的角度考察这些形声字形体由古到今的变化,并从共时的角度作归纳统计和系统分析,有助于深入认识汉字构形的基本规律,从而切实提升中小学语文教师和师范生的识字教学能力.

    《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形声字声符表音作用识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