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语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语文
现代语文

单承彬

月刊

1008-8024

xdywl@126.com

0537-4453307

273165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校内

现代语文/Journal Modern Chinese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面向语言学专家一线语文教师和在校研究生,展示名家新秀的语言研究成果,提供纯理论的语言学术交流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近代教科书广告的"言"与"意"

    文娟郎雅涵
    4-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代教科书的广告语言颇具宣传技巧,具有鲜明的文体特征和语体特征.从横向上看,它将详细铺陈和简练表达相结合,善于运用对比、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从纵向上看,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语体的变迁,广告语言出现了从文言向白话的转向.教科书广告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书局的宣传和销售,因此,也体现了凸显价格优势和权威认证、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营销策略.从更为宏观的层面来看,教科书广告语言还蕴含着与时代思潮息息相关的"言外之意",能够从中窥探到与近代社会思想变革、文化转型的互动.近代教科书广告不仅是商业宣传、市场营销的工具和手段,更是社会变革、文化转型、语言变迁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近代教科书广告语言营销策略文化心态时代思潮

    佛经同形字考辨九则

    陈正正李胡燕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正藏》异文来源多样,材料丰富,首先将佛经文献中的同形字分为两类:造字同形、书写同形.然后综合运用文献学、文字学、版本学等相关知识,借助于《中华电子佛典》数据库,利用《大正藏》异文材料,采取音、义结合的方法,分别对佛经文献中的造字同形、书写同形异文进行考订.利用异文材料考辨其中的同形字,不仅有助于认识佛经的流传过程、考察相关字形的演变,而且能够为《汉语大字典》等语文类辞书的修订提供参考.

    《大正藏》佛经文献异文同形字造字同形书写同形

    从敦煌本与宋四本《胜鬘经》异文看佛经的用字问题——以通假字与古今字为例

    赵静莲
    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比勘、归纳,在敦煌本与宋四本《胜鬘经》中,共发现10组通假字异文和6组古今字异文.这些异文可大致分为三类:反映时代用字习惯的、反映个人用字习惯的、不能体现时代习惯或个人用字习惯的.在通假字异文组中,敦煌本使用借字较多,宋四本则主要使用正字.在古今字异文组中,敦煌本以使用古字为主,宋四本则以使用今字为主.究其原因,既有时代用字造成的差异,也有抄本与刻本书写方式造成的差异.

    《胜鬘经》敦煌本宋四本异文通假字古今字

    丽江纳西族汉语方言音系及音韵特点

    杨春艳
    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丽江纳西族汉语方言,既受到民族语的影响,又受到周边汉语方言、普通话的影响,从而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点,这在语音方面尤为突出.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归纳出丽江纳西族汉语方言的音系及其音韵特点.丽江纳西族汉语方言有24个声母,它的主要特点是:古全浊声母清化,尖团不分,具有[ts、tsʰ、s、z]和[tʂ、tʂʰ、ʂ、ʐ]两套声母等.有31个韵母,它的主要特点是:韵尾简化,韵头简化,以及具体韵摄的分合等.有阴平、阳平、去声、入声4个声调,它的主要特点是:古平声字按照声母的清浊今演变为阴平和阳平,清声母、次浊声母上声字与阴平合流,全浊声母上声字今读去声,古入声字今自成一个调类.

    丽江纳西族汉语方言音系声母韵母声调

    重庆方言AA式名词重叠结构分析

    徐浩文赵梦香
    3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方言文献、研究专著、重庆方言电视剧等为语料来源,构建重庆方言AA式名词语料库.研究发现,重庆方言AA式名词具有自己的显著特点.首先,基式词类丰富,包括单音节名词、形容词、动词和量词,它们均能通过重叠构成AA式名词.其次,A A式名词既存在着构形重叠,也存在着构词重叠.再次,基式为名词的AA式重叠结构最为常见,表现出较强的造词能力.最后,重庆方言AA式重叠结构的使用源于长期的语言演变,其词汇量会随方言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重庆方言AA式名词重叠结构

    兴国客家方言性别词的泛化用法

    李金凤
    4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词义源头来看,兴国客家方言中的性别词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标记人的名词,如"公、婆、母、嫲";二是标记动物的名词,如"牯、牸、雄".这些性别词在同类泛化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外延,跨越不同的语义范畴,由有生命的物体泛化至无生命的对象.它们的语义泛化过程分别是:公/嫲:人→人→动物→植物→物;婆/母:人→人→动物→物;牯:动物→动物→人→物;牸/雄:动物→动物→人.这些性别词大都经历了语素义虚化、性别标记功能弱化的语法化过程,即以隐喻的方式,通过类推机制,以原语素语义特征为内涵,词根逐步虚化成类词缀、词缀.兴国方言性别词的泛化用法,亦折射出客家人的文化精神:万物有灵、崇拜神祇的民间信仰;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哲学意识;尊卑有序、男女有别的道德规范等.

    兴国客家方言性别词同类泛化跨类泛化隐喻

    《晏子春秋》词句考辨六则

    谢祥娟
    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合运用语言学、文献学等相关知识,对《晏子春秋》中的六处词句进行辨析."臣不敢不知"中的第二个"不"应为衍文,"不敢知"是一个古成语,大体相当于现在所说的"难保、不敢保,不敢说"."固"是一个表程度高的程度副词,用在谓词性词语"多心"之前,可释为"本来、确实"."言不疾、指不及血者死",不属于盟誓内容,而是交待故事情节发展的叙述性语言."可立而以闻"中的"立",应为"泣"之借字,"使吏养之,可立而以闻"是一个假设复句."臣闻下无直辞……"中的"闻"后,当有"之"字;"仲尼闻之"中的"之"字,也应保留,两者均是回指用法.

    《晏子春秋》歧义辨析古籍整理汉语史

    睡虎地秦简"自昼""自宵"考释

    孙永波
    5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睡虎地秦墓竹简《封诊式》中,有"自昼""自宵"两个语词,目前暂无很好的释读意见.根据《仪礼·士丧礼》之"既朝"和《既夕》之"既夕"辞例,"自昼""自宵"应读为"既昼""既宵",可分别训为"早晨天刚亮的时候""晚上太阳落山的时候".在上古音时期,"自"声字与"既"声字的音韵地位较近,同时又有文献例证和辞例佐证,因此,二者古音可以通假."既昼""既宵"在简文中是时间名词用为副词作状语,删除后句法结构不受影响.

    睡虎地秦简《封诊式》"自昼""自宵"

    "踢蹬"考释

    刘爽
    6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汉语史和方言词汇相结合的方法,对"踢蹬"一词进行考释."踢"的语义演变以核心义"变化"为统领,这一核心义也贯穿"踢蹬"的语义演变过程中.在现代汉语中,"踢蹬"的使用频率虽然有所降低,但在方言中仍有保留.同时,不同方言中的词形与读音均存在一定差异.在此基础上,对方言中"踢蹬"的语义、句法、语用进行分析,并指出方言词典中存在"踢"的释义混淆等问题.

    "踢蹬""踢"方言语义核心义演变

    《汉语大字典》征引《四声篇海》指瑕

    魏娜张青松
    7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部重要的现代大型辞书,《汉语大字典》在征引《四声篇海》时存在一些疏误,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文字错误、断句不妥、改变表述方式、节引不当.希望通过这一个案的探讨,不仅能对《四声篇海》的整理有所裨益,而且能为《汉语大字典》的修订提供参考.

    《四声篇海》《汉语大字典》征引疏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