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医药卫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医药卫生
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现代医药卫生

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姜瑜

半月刊

1009-5519

xdyyws@vip.126.com

023-63853583;63621701

400015

重庆市渝中区人民路148号

现代医药卫生/Journal Modern Medicine & Health
查看更多>>本刊是是经国家科委、国家新闻出版社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省级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半月刊)。本刊知识涉及面广,临床实用性强,适用于广大医药卫生工作者及医药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脑转移瘤动物模型的构建及应用研究进展

    杨镇洲
    3421-3425,3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转移瘤是恶性肿瘤晚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研究其发生、发展及治疗机制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动物模型的发展为深入探讨脑转移机制提供了重要工具,并促进了新型治疗策略的开发与评估。该文综述了脑转移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涵盖了不同类型的模型,包括同基因移植模型、异种移植模型及基因工程小鼠模型等。这些模型在模拟脑转移过程、解析脑转移调控机制及评价药物疗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该文还讨论了现有模型的优、劣势,并展望了未来脑转移动物模型在提升临床相关性和推动个体化治疗中的潜在应用前景。

    脑转移动物模型模型构建综述

    膀胱尿路上皮癌中KDM6A突变与预后和免疫微环境的分析

    王咸钟王忠何大鹏孙祖刚...
    3426-3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结合临床样本检测,寻找膀胱尿路上皮癌(BLCA)中关键基因的突变和机制探讨。方法 下载TCGA(406例肿瘤组织和19例癌旁组织)和GTEx(21例癌旁组织)数据库中全部BLCA病例数据集的基因突变数据、转录组数据和临床数据。收集BLCA手术临床样本共32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基因表达。结果 91。42%的患者存在突变,其中错义突变、单核苷酸变异和C>T突变为主要突变类型,突变排在前5位的基因分别为TP53(47%)、TTN(45%)、KMT2D(29%)、MUC16(28%)、KDM6A(26%)。TCGA和临床样本中,KDM6A突变型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野生型(P=0。008、0。007)。KDM6A野生型的总体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均大于突变型(P=0。028、0。035)。进一步研究发现,KDM6A的表达与CD8+T细胞(r=0。22,P=0。039)、巨噬细胞(r=0。31,P=0。032)和内皮细胞(r=0。26,P=0。002)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BLCA中KDM6A的突变与预后和免疫微环境密切相关,KDM6A突变可能是BLCA的潜在治疗靶标。

    膀胱尿路上皮癌突变KDM6A生存分析免疫微环境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促进非小细胞肺癌耐药的关键基因

    李佳月付小雪张瑞雪孙梦瑶...
    3432-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数据库)中吉非替尼敏感和耐药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的基因表达谱,研究导致NSCLC获得性耐药的潜在关键基因,为耐药NSCLC患者的预后评价提供新思路。方法 通过GEO2R网络工具分析GSE123066和GSE83666数据集识别差异表达基因(DEGs)。通过韦恩图比较2组数据之间的DEGs找出关键的候选基因,然后对候选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及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并对所得到的基因进行临床预后分析、肿瘤组织及不同分期中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筛选到46个核心DEGs与NSCLC耐药显著相关,通过Cytoscape确定8个关键基因在NSCLC细胞的吉非替尼耐药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分别是SOD2、GADD45A、NCF2、LOX、CYR61、SOX2、JUP 和 MUC1,最后生存分析发现 SOD2 与 NSCLC 吉非替尼耐药高度相关。结论 SOD2可能是导致NSCLC细胞对吉非替尼获得性耐药的关键基因,其高表达与NSCLC不良预后相关,表明SOD2可能是未来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潜在治疗靶点。

    非小细胞肺癌生物信息学吉非替尼耐药SOD2治疗靶点

    自噬在葡萄籽原花青素改善氟致SH-SY5Y细胞毒性中的作用

    龚泽林王本杰赵文欣杨露...
    3440-3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自噬过程在葡萄籽原花青素提取物(GSPE)缓解氟致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毒性中的作用。方法 用氟化钠(60 mg/L)处理SH-SY5Y细胞24 h构建氟染毒细胞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氟化钠组、氟化钠+低剂量GSPE组、氟化钠十中剂量GSPE组、氟化钠+高剂量GSPE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8法(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值变化;采用Hoechst33342染色分析各组细胞凋亡水平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方法分析各组细胞LC3表达情况;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cleaved-caspase 3、cleaved-PARP、LC3、p62等蛋白表达情况。随后纳入雷帕霉素重新分组,检测各组cleaved-PARP、LC3、p62等蛋白表达情况,并采用Hoechst33342染色分析各组细胞凋亡水平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氟化钠组SH-SY5Y细胞凋亡水平显著提高(P<0。05),经GSPE干预后细胞活力上升且细胞自噬水平上升(P<0。05)。与氟化钠组比较,雷帕霉素干预可以有效抑制细胞凋亡,且雷帕霉素与原花青素联合后细胞自噬水平进一步提升(P<0。05)。结论 GSPE能够抑制氟化钠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其作用可能与激活自噬有关。

    葡萄籽原花青素氟化钠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自噬

    绿原酸联合连翘苷调控细胞因子风暴的网络药理分析及基于TLR4/TRAF6/PI3KC3通路的协同抗炎作用

    彭善鑫刘婷婷朱晓松王丽萍...
    3447-3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体外实验探究绿原酸联合连翘苷调控细胞因子风暴的机制。方法 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PharmMapper、SEA和TCMSP数据库预测绿原酸和连翘苷的靶点,在GeneCards、OMIM、DRUGBANK和DisGeNET数据库获取细胞因子风暴的靶点,筛选交集靶点绘制 Venn图,以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采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以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构建细胞因子风暴模型;采用细胞计数试剂-8(CCK-8)法检测巨噬细胞存活率;采用Griess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含量;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环氧化酶-2(COX-2)的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TNF受体相关因子(TRAF4)、TNF受体相关因子6(TRAF6)、磷酸肌醇-3-激酶3(PIK3C3)蛋白表达。结果 网络药理分析获得绿原酸联合连翘苷治疗细胞因子风暴的8个核心网络靶点[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白蛋白(ALB)、低氧诱导因子1α(HIFIA)、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y(PPARG)、酪氨酸激酶(SRC)、Toll样受体4(TLR4)];富集关键通路包括PI3K/AKT信号通路等。体外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NO、TNF-α、IL-6的释放量和iNOS、COX-2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01)。与模型组比较,给药后NO、TNF-α、IL-6、iNOS、COX-2的水平均显著降低(P<0。001)。与单药给药组比较,绿原酸和连翘苷(1:1)联合用药组炎症指标下降更明显(P<0。001)。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TLR4、TRAF6、PI3K3C的蛋白表达和PI3K3C的磷酸化水平显著下降。结论 绿原酸联合连翘苷能协同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调控细胞因子风暴,可能通过TLR4/TRAF6/PI3K3C信号通路实现。

    绿原酸连翘苷细胞因子风暴网络药理TLR4/TRAF6/PI3K3C信号通路

    超声和微波原理快速石蜡技术的应用比较

    沈璐敏黄山陈志
    3455-3458,34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基于超声与微波2种不同原理快速石蜡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22年1-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通过超声空化法与微波法处理的快速石蜡标本,通过分析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制片优良率、免疫组化染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效果及处理时间、试剂环保性等,比较2种不同原理快速石蜡技术的应用效果。结果 超声空化法共处理快速石蜡标本1 989例,微波法处理快速石蜡标本1 540例,2种技术均广泛应用于全身多处小组织活检,HE切片优良率均达到99%,2种技术处理的快速石蜡切片HE染色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空化法处理的快速石蜡标本有3例出现脱片现象(脱片率为0。15%),微波法处理的快速石蜡标本8例出现脱片现象(脱片率为0。53%),2组脱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技术免疫组化染色效果均满意;2种技术处理的快速石蜡切片FISH检测效果满意,均不影响结果判读;超声空化快速石蜡技术处理时间为69(63,76)min,微波法快速石蜡技术处理时间为123(119,126)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不同原理快速石蜡技术制片优良率均高于99%,在HE染色、免疫组化及FISH检测方面效果一致,但综合组织脱片率及组织处理时间考虑,基于超声空化原理的快速石蜡技术更值得临床推广。

    快速石蜡技术超声空化处理法微波处理法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高危因素分析

    周开甲周冰陈泽磊陈昭芳...
    3459-34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影响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2024年福建医科大学肿瘤临床医学院/福建省肿瘤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福建医院收治的258例NSCLC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临床及病理类型、分子病理信息,结合采用的治疗方式,综合分析影响NSCLC脑转移的高危因素。结果 (1)年轻、女性患者,EGFR突变及ALK基因重排NSCLC患者,脑转移发生率上升。(2)年轻NSCLC患者出现脑膜转移的风险较高,EGFR突变NSCLC患者出现脑膜转移的风险显著增加。(3)针对NSCLC脑转移患者,在靶向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脑部放疗、抗肿瘤血管生成及免疫治疗;而如果患者出现脑膜转移,在靶向治疗的基础进行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结论 NSCLC脑转移的高危因素包括年轻、女性、EGFR突变及合并ALK重排突变。通过早期识别和干预这些高危因素,有助于提高NSCLC脑转移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非小细胞肺癌高危因素脑转移治疗方式预后

    血液透析患者跌倒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效能分析

    曾雅琳李霞霍洁
    3464-3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血液透析患者跌倒发生的风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进行内部及外部验证。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该院肾内科接受门诊血液透析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此部分患者作为训练集。另选择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在同一所医院接受血液透析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的验证集。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分析血液透析患者跌倒的风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Hosmer-Lemeshow检验验证模型的区分度和拟合优度。结果 根据研究对象是否跌倒分为跌倒组(n=79)和对照组(n=121),该院血液净化中心的患者跌倒发生率为39。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视力受损、使用助行工具、透析前舒张压、血钾、自理能力评分、糖尿病、脑卒中、使用降糖药、使用安眠药均是血液透析患者跌倒的风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助行工具、血钾(≥4。65 mmol/L)、自理能力评分(≤83分)、患有脑卒中、使用安眠药均是造成血液透析患者跌倒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796,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4。8%和89。9%;Hosmer-Lemeshow检验,x2=5。041,P=0。283。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能较好地预测血液透析患者的跌倒风险,为临床制定预防跌倒方案提供证据。

    血液透析跌倒预测模型效能分析回归分析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马亚飞冯毅魏利娟陈小莉...
    3471-3474,3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3-12月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至术毕及术后3 d行TEAS双侧合谷、内关、神门、中府、云门和大包穴,每天2次,每次30 min;对照组穴位选择同观察组,仅接电针刺激仪但不给予刺激。比较2组患者术前1 d,术后1、2、3 d 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40)评分和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评分;术后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停留时间;拔除气管插管后24 h恶心呕吐发生率、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有效按压次数、PCIA按压总次数和补救镇痛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1、2、3 d时QoR-40量表总评分及情绪状态、身体舒适和疼痛评分较对照组升高,ISI评分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及拔除气管插管后24 h恶心呕吐发生率、PCIA有效按压次数、PCIA按压总次数和补救镇痛率较对照组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期TEAS双侧内关、神门、合谷、中府、云门和大包穴,可改善心脏直视手术患者术后早期的恢复质量,缩短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停留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和恶心呕吐。

    经皮穴位电刺激体外循环术后恢复质量心脏手术心脏瓣膜病

    基于肺超声指导个体化肺保护通气对老年患者术后膈肌功能的影响

    李长松陈鲁于大朋刘新法...
    3475-3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肺超声指导个体化肺保护性通气对老年患者术后膈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12月在泰州市人民医院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传统肺保护性通气组(T-LP组)和基于肺超声个体化肺保护性通气组(U-LP组),各40例。T-LP组采用低潮气量(VT)、持续固定呼气末正压(PEEP)和固定手法膨肺(RM)压力实施传统模式肺保护性通气策略;U-LP组在T-LP组基础上基于肺超声滴定个体化PEEP和RM压力来实施个体化肺保护性通气策略。2组分别于全身麻醉诱导前、拔管后15 min、拔管后30 min和准备离开麻醉恢复室(PACU)时记录平静呼吸(QB)和深呼吸(DB)期间膈肌偏移(DE)[平静呼吸膈肌偏移(DEQ)、深呼吸膈肌偏移(DED)]、膈肌厚度(DT)[平静吸气膈肌厚度(DTQi)、平静呼气膈肌厚度(DTQe)、深吸气膈肌厚度(DTDi)、深呼气膈肌厚度(DTDe)]及膈肌增厚分数(DTF)[平静呼吸膈肌增厚分数(DTFQ)、深呼吸膈肌增厚分数(DTFD)]等膈肌超声监测指标,停用肌肉松弛药至4个成串刺激(TOFr)90%时间,拔管至Aldrete评分9分时间,以及需舒更葡糖钠拮抗肌松残余的病例数等。结果 与全身麻醉诱导前比较,离开PACU时T-LP组DEQ、DED、DTQi、DTQe、DT-FQ、DTDi、DTFD等膈肌超声指标均明显减少、变薄或降低(P<0。05),U-LP组DTDi指标明显变薄(P<0。05);与T-LP组比较,U-LP组离开PACU时DEQ明显增加(P<0。05),拔管后15、30 min和离开PACU时DED、DTDi、DTFD均明显增加或增厚(P<0。05),拔管后30 min和离开PACU时DTQi、DTQe、DTDe均明显增厚(P<0。05);拔管至Aldrete评分≥9分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 U-LP对老年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膈肌功能影响轻微,更利于术后膈肌功能恢复,缩短PACU内滞留时间。

    肺超声个体化肺保护通气老年患者腹腔镜结肠癌手术膈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