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白盛菊

旬刊

1008-8849

xdjh126@126.com

0311-87738668;13315965390

050061

河北省石家庄市北城路35号万信花园D区8号楼1单元201室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Journal 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刃针肌肉能量技术联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

    黄仁坤卢玠桦杨学义
    2250-2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刃针能量技术联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5-羟色胺(5-HT)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柳州市中医医院综合骨科2022 年7 月—2023 年9 月诊治的寒湿痹阻型KOA患者6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 例.观察组使用刃针肌肉能量技术联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电针治疗.2 组每周均治疗3 次,共治疗4 周.观察比较2 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血清5-HT水平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2 组患者VAS评分、WOMAC评分和血清5-H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各指标均明显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7%(26/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19/3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刃针肌肉能量技术联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寒湿痹阻型KOA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相关活动功能,可明显降低血清中5-HT水平.

    刃针肌肉能量技术药线点灸膝骨关节炎寒湿痹阻型

    超声引导下可视化针刀对肩关节周围炎患者肩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董怡君陈思宇查天柱丁颖...
    2255-2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可视化针刀对肩关节周围炎患者肩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 年3 月—2024 年2 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治疗的100 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2 组各50 例,观察组予以超声引导下可视化针刀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针刀治疗,均1 次/周,连续治疗3 周,比较2 组治疗效果、肩痛程度VAS评分、肩关节功能CMS量表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超声下肩峰下滑囊和结节间沟积液厚度及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46/50)比78%(39/50),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MS评分、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肩峰下滑囊和结节间沟积液厚度及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可视化针刀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效果显著,可抑制炎症反应,明显减少肩峰下滑囊和结节间沟积液,可明显缓解肩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超声引导可视化针刀肩关节周围炎肩关节功能生活质量

    东垣针法联合深部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运动功能及肌电图的影响

    付玥董莹慧
    2259-2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东垣针法联合深部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运动功能及肌电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 年3 月—2023 年4 月唐山市中医医院治疗的126 例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依据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3 例.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深部经颅磁刺激治疗,研究组给予深部经颅磁刺激联合东垣针法治疗,2 组均治疗 4周.比较2 组干预前后肢体功能(采用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级评估)、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估]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步态指标(步速、步长)、肌电图检查情况.结果 干预后2 组上肢、手、下肢Brunnstrom分值和FMA评分、MBI均较干预前明显增高(P均<0.05),且研究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后2组步速、步长均较干预前加快和增加(P均<0.05),且研究组快于及长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后2 组踝跖屈/背伸状态积分肌电值均较干预前明显增高(P均<0.05),协同收缩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东垣针法联合深部经颅磁刺激可改善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东垣针法深部经颅磁刺激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运动功能肌电图检查

    肝胆湿热型急性胰腺炎外周炎症微环境与病情严重程度及疾病转归的关系研究

    冯勇雷利谭冬梅周锴...
    2263-2267,2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肝胆湿热型急性胰腺炎(AP)患者外周血淀粉样蛋白A(SAA)、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绵阳市中心医院2020 年1 月—2023 年10 月收治的肝胆湿热型AP患者150 例.采用修订版Atlanta分级系统将患者分为轻度组78 例、中度组46 例和重度组26 例,同时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40 例和预后不良组110 例.比较不同严重程度和预后患者血清SAA、IL-6、PCT和CRP水平,分析上述血清指标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建立AP患者预后的预测模型,对模型的预测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轻、中、重度肝胆湿热型AP患者间血清SAA、IL-6、PCT和CR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与AP患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585,r=0.380,r=0.800,r=0.701,P均<0.05).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SAA、IL-6、PCT和CRP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均<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患者血清SAA(OR=1.004,95%CI:1.001~1.007)、IL-6(OR=1.031,95%CI:1.010~1.051)、PCT(OR=2.776,95%CI:1.689~4.565)和CRP(OR=1.034,95%CI:1.008~1.061)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 均<0.05).ROC 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预测曲线下面积(AUC)为0.906,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77.5%和 98.2%,相较于单个指标显著提升.结论 肝胆湿热型AP患者血清SSA、IL-6、PCT和CRP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基于上述血清指标建立的诊断模型对患者不良预后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肝胆湿热急性胰腺炎血淀粉样蛋白A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

    血清铁蛋白、Hcy、hs-CRP及肝脏受控衰减参数与非酒精性脂肪肝超声分级及中医证型的相关性

    孙许锋赵晓云马利菊杜平...
    2268-2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铁蛋白、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AP)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超声分级及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 2022年1 月—2023 年1 月在陆军第八十一集团军医院治疗的102 例NAFLD患者临床资料,按照超声分级将患者分为轻度组48 例、中度组37 例、重度组17 例,按中医辨证分型不同将患者分为肝郁气滞组10 例、肝郁脾虚组43 例、痰湿内阻组20 例、湿热蕴结组17 例、痰瘀互结组12 例.通过ROC曲线分析血清铁蛋白、Hcy、hs-CRP诊断NAFLD的价值,比较不同超声分级组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组患者间血清铁蛋白、Hcy、hs-CRP水平及CAP,统计不同中医证型组患者超声分级情况,分析血清铁蛋白、Hcy、hs-CRP水平及CAP与超声分级和与CAP的相关性.结果 血清铁蛋白、Hcy、hs-CRP水平诊断NAFL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881,0.834,0.800,敏感度与特异性分别为99.0%/94.1%,88.2%/92.2%,71.6%/100.0%.不同超声分级组间血清铁蛋白、Hcy、hs-CRP水平及CAP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P均<0.05).不同中医证型组间血清铁蛋白、Hcy、hs-CRP水平及CAP比较,其中铁蛋白水平肝郁气滞组<肝郁脾虚组<痰湿内阻组<湿热蕴结组<痰瘀互结组,Hcy水平肝郁气滞组/肝郁脾虚组<痰湿内阻组<湿热蕴结组/痰瘀互结组,hs-CRP水平肝郁气滞组/肝郁脾虚组/痰湿内阻组<湿热蕴结组/痰瘀互结组,CAP肝郁气滞组/肝郁脾虚组<痰湿内阻组/湿热蕴结组<痰瘀互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肝郁气滞组、肝郁脾虚组超声分级轻度分级率明显高于其他3 组(P均<0.05),痰湿内阻组、湿热蕴结组超声分级中度率明显高于其他3 组(P均<0.05),痰瘀互结组超声分级重度率明显高于其他4 组(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铁蛋白、Hcy、hs-CRP 水平及 CAP 与超声分级均呈正相关(r=0.500,0.512,0.549,0.642,P均<0.05),血清铁蛋白、Hcy、hs-CRP水平与CAP均呈正相关(r=0.864,0.637,0.831,P均<0.05).结论 血清铁蛋白、Hcy、hs-CRP水平及CAP与NAFLD患者超声分级严重程度正相关,且与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相关性.

    非酒精性脂肪肝铁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受控衰减参数中医证型

    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未行下胫腓螺钉固定的疗效观察

    雷芳田振峰高学峰张然...
    2273-2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下胫腓是否固定对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术中内固定并采用带线骨锚固定修复下胫腓联合韧带或三角韧带恢复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 年1 月—2021 年1 月石家庄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50 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的资料,踝关节不稳采用带线骨锚缝合下胫腓联合韧带或三角韧带,按照是否行下胫腓螺钉固定分为未螺钉固定组24 例和螺钉固定组26 例,术后随访12~18 个月,观察比较2 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踝关节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和末次随访时胫腓关节间隙(TFCS)、末次随访时踝关节活动度及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结果 2 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踝关节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和末次随访时TFC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末次随访时,未螺钉固定组踝关节活动度及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均明显优于螺钉固定组(P均<0.05).结论 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时,固定内踝和后踝,修复三角韧带与前下胫腓联合韧带可实现下胫腓水平稳定,未行下胫腓螺钉固定也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踝关节骨折下胫腓联合韧带带线骨锚螺钉内固定

    基于"痰瘀"病机理论及网络药理学探讨"山慈菇-莪术"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作用机制

    班彦然杨洋王欣张涛...
    2277-2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在"痰瘀"病机理论下,探究化痰消瘀法典型代表药对山慈菇-莪术治疗胃癌前病变(PLGC)的作用靶点及有效活性成分,进一步探讨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本研究通过TCMSP、TCMID及BANTMAN-TCM数据库并结合文献研究获取山慈菇-莪术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对应靶点,利用UniProt数据库查询靶点蛋白对应的人类基因;同时,通过OMIM、TTD、Genecards检索PLGC疾病靶点,映射至山慈菇-莪术药对活性成分靶点基因,构建山慈菇-莪术药对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再针对山慈菇-莪术与PLGC的交集靶点,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构建"药物-共同靶点-疾病"网络图,进而通过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与KEGG富集分析.最后采用AutoDock软件对重要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试验.结果 共检索出14 个活性成分,筛选得到山慈菇-莪术药对靶点 230 个,PLGC相关靶点 1 232 个,药物-疾病交集靶点42 个,重要活性成分包括2-甲氧基-9,10-二氢菲-4,5-二醇、β-谷甾醇、莪术二酮等,关键靶点有JUN、PIK3R1、ESR1、CASP3 等;GO富集分析共获得 560 个相关条目,KEGG通路共112 条,涉及癌症通路、IL-17、MicroRNAs、NOD样受体、Wnt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重要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之间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痰瘀"病机理论下,化痰消瘀法代表药对山慈菇-莪术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参与调控肿瘤细胞增殖与凋亡等多种生理过程,发挥其对PLGC的重要干预作用,为后续开展实验研究以进一步阐释其作用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痰瘀病机山慈菇-莪术胃癌前病变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作用机制

    浅析"重阳思想"在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

    王丽虹张书信张涛姬慧茹...
    2286-2289,2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阳思想"源于《黄帝内经》,经过历代医家的继承和发展,成为中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思想,它强调阳气在机体生命过程中的重要性,重视扶助阳气在治疗疾病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以脾肾阳虚为本,以风邪、湿热、浊毒、瘀血为标.在临床诊疗中,基于"重阳思想",通过温补脾肾之阳以固本,祛风透邪固表、祛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络以治标,从而温补、顾护、通达阳气,可取得较好疗效.因本文将"重阳思想"理论在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以期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休息痢重阳思想阳气扶阳

    基于络病理论从"血气火五期进展"探讨MIRI病机及防治思路

    周梓岳蒋倩雯李彦良符佳美...
    2290-2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中医络病视角出发,提出"血气火五期进展"病机模式,即血液不通、络血不荣期;血—气冲突期;气随血脱、络气失养期;气—火冲突期;相火不温、心络枯竭期.从五期分别解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发展机制,探讨再灌注损伤程度与心肌缺血时长相关性的中医病机.认为血液不通、络血不荣阶段再灌注无损伤;血—气冲突阶段损伤态势递增;损伤峰值段位于气随血脱、络气失养阶段;气—火冲突阶段损伤态势递减;相火不温、心络枯竭期心肌梗死不可逆、再灌注无损伤.提出临床中医药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应以通络、益气、温阳三法为主,且在不同阶段有所侧重,以强化缺血络脉的气、火功能,增强心肌微血管的缺血自适应性,减轻再灌注损伤程度.

    络病理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气火关系相火

    基于"脾肾论治"探讨骨免疫学对骨质疏松症的调控机制

    吕娟罗十之吴玉龙赵永利...
    2295-2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骨骼和免疫系统作为人体重要的两大系统,独立存在而协同作用,这两个看似截然不同的系统实际上相互作用,共享分子,并创建一个协作调节系统,称为"骨免疫系统".本文基于中医学"脾肾论治"辨证理论,探讨骨细胞的免疫调控途径,同时对骨免疫学依托于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信号轴、鞘氨醇-1-磷酸(S1P)-鞘氨醇-1-磷酸受体-1(S1PR1)信号通路、嘌呤能和先天信号通路等调控骨质疏松症的机制展开综述,从中医学理论上完善了对骨质疏松症治疗的骨免疫学思路.

    骨质疏松症脾肾论治骨免疫学OPG/RANKL/RANK信号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