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白盛菊

旬刊

1008-8849

xdjh126@126.com

0311-87738668;13315965390

050061

河北省石家庄市北城路35号万信花园D区8号楼1单元201室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Journal 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电针对硝酸甘油致偏头痛小鼠疼痛行为及三叉神经血管系统的影响

    徐晓白张若滔王雪飞温雅丽...
    293-298,3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电针对硝酸甘油致偏头痛小鼠疼痛行为及三叉神经血管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20 只C57BL/6 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假针组、电针组,每组5 只.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小鼠于实验第1,3,5,7,9,11,13 天给予10 mg/kg硝酸甘油腹腔注射建立慢性偏头痛模型.在每次注射后 30 min,电针组和假针组进行电针干预.实验当天(第 0天)注射前及实验第2,4,6,8,10,12,14 天分别检测小鼠眶周机械痛阈及后足机械痛阈、热痛痛阈;实验第14 天,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采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三叉神经节中c-Fos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实验第6,8,10,12,14 天,模型组小鼠的眶周机械刺激反应评分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实验第10,12,14 天,电针组小鼠的眶周机械刺激反应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期模型组(P均<0.05),且电针组小鼠实验第12,14 天的眶周机械刺激反应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期假针组(P均<0.05).实验第8,10,12,14 天,模型组小鼠的后足50%撤退阈值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后足热痛撤退潜伏期均明显短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实验第10,12,14 天,电针组小鼠的后足50%撤退阈值均明显高于同期模型组(P均<0.05),后足热痛撤退潜伏期均明显长于同期模型组(P均<0.05),且电针组小鼠实验第12,14 天的后足50%撤退阈值明显高于同期假针组(P均<0.05),后足热痛撤退潜伏期均明显长于同期假针组(P均<0.05).模型组小鼠血清NO、CGRP水平和三叉神经节中c-Fos阳性表达平均光密度、c-Fos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电针组各指标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结论 电针能明显改善硝酸甘油致慢性偏头痛小鼠的疼痛行为,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NO、CGRP水平及三叉神经敏化蛋白c-Fos的表达,从而改善三叉神经血管功能障碍实现的.

    偏头痛硝酸甘油电针三叉神经血管系统

    基于MAPK信号通路探讨荔枝核总黄酮对HSC-T6细胞的作用

    司马玲梁瀞云龚俊文罗伟生...
    299-3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荔枝核总黄酮对HSC-T6 细胞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荔枝核总黄酮是否可通过调控MAPK信号通路影响肝纤维化的进程.方法 设置荔枝核总黄酮20 μg/mL、40 μg/mL、80 μg/mL、160 μg/mL、320 μg/mL组和细胞对照组、空白组,CCK-8 法检测各组细胞吸光度,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选择最佳的荔枝核总黄酮浓度进行后续实验.后续实验设置荔枝核总黄酮组、秋水仙碱组、细胞对照组及空白组,加入相应培养基培养24 h、48 h、72 h后,CCK-8 法检测各组细胞吸光度,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各组细胞培养72h后,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ELISA法检测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Ⅰ型胶原(Col-Ⅰ)、Ⅲ型胶原(Col-Ⅲ)水平,RT-PCR法检测细胞中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p38 mRNA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中JNK、ERK、p38 蛋白及其相应磷酸化蛋白(p-JNK、p-ERK、p-p38)表达情况.结果 荔枝核总黄酮的最佳实验浓度为160 μg/mL,最佳干预时间为72 h;与细胞对照组比较,荔枝核总黄酮组和秋水仙碱组培养24 h、48 h、72h后的吸光度均明显降低(P均<0.05).培养 72h后,荔枝核总黄酮组细胞之间间隙变大,细胞膜四周纤毛脱落,细胞浆内线粒体嵴断裂或消失,部分线粒体呈空泡状,粗面内质网扁池扩张,附着的核糖体脱粒,细胞核内染色质浓缩凝结,部分染色质边聚,核膜皱缩,可见凋亡小体形成;荔枝核总黄酮组、秋水仙碱组MMP-2、Col-Ⅰ、Col-Ⅲ水平均明显低于细胞对照组(P均<0.05),秋水仙碱组MMP-2 水平明显低于荔枝核总黄酮组(P<0.05);荔枝核总黄酮组JNK、ERK、P38 mR-NA相对表达量和p-JNK、p-ERK、p-P38 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细胞对照组(P 均<0.05),与秋水仙碱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荔枝核总黄酮具有抗肝纤维化的生物学效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MAPK信号通路相关.

    荔枝核总黄酮肝纤维化MAPK信号通路肝星状细胞

    太极拳姿势训练联合Bobath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康复的影响

    吴家宝孙伊婷张勇孙三峰...
    306-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太极拳姿势训练联合Bobath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2017 年4 月—2022 年4 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和北京中医医院怀柔医院的120 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Bobath疗法训练,试验组患者接受太极拳姿势训练与Bobath疗法训练,2 组疗程均为4 周.于入组时及治疗4 周后分别进行压力步道测试,分析比较2 组患者全足平衡性、足底力学参数[趾骨区(T1-T5)、跖骨区(M1-M5)、中足区、足跟内侧区(HM)、足跟外侧区(HL)的冲量、触地面积、最大压力峰值、最大压强峰值]及基本时空参数[步长、步宽、步幅、步速、行走支撑时相、足轴角]、临床量表评分[量表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评分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Bathel指数(BI)、修订 Rankin 量表(mRS)、脑卒中生活质量量表(SSQOL)]、肌张力Ashworth分级、Brunnstrom分级,并分析2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间的关联性.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 例完成研究.治疗后,试验组的全足平衡曲线更平滑,T2-5 趾与M1、M2 最大压强峰值和T1触地面积均明显增大(P均<0.05),足轴角减小(P<0.05);对照组的全足平衡曲线出现分离现象,M3 触地面积增大(P<0.05),HL触地面积和冲量减小(P均<0.05);2 组步速均增快,患侧支撑相及步态周期均缩短,步长、步幅均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试验组M1 最大压力峰值、步长、步幅均明显大于对照组,M3 触地面积和足轴角明显小于对照组,步速明显快于对照组,患侧支撑相及步态周期均明显短于对照组,Ashworth分级、Brunnstrom患侧下肢分级、m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FMA下肢评分、Berg评分、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太极拳姿势训练联合Bobath疗法能够重新分配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足底压力,有效改善患者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

    步行能力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步态太极拳姿势训练

    电针对脑出血后偏瘫痉挛大鼠脊髓颈膨大处GluR2表达的影响

    任慧玲卢旭东赵庆林赵大巍...
    316-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电针经穴对脑出血后偏瘫痉挛大鼠脊髓颈膨大处谷氨酸受体2(GluR2)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缓解脑出血后偏瘫痉挛症状的机制.方法 将45 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9 只、模型组18 只、电针组18 只.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采用立体定向在右侧内囊注入自体尾血方法建立脑出血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不注射自体尾血.造模后电针组采用电针刺激大鼠曲池与足三里穴,假手术组与模型组不给予任何干预.术后第3 天、第7 天对大鼠分别进行行为学检测[神经功能状态(采用Zea-longa评分评定)、肌张力(采用改良的Ashworth分级评分测定)、旷场实验],并采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脊髓颈膨大处GluR2 表达情况.结果 术后第3 天、第7 天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Zea-longa评分和左前肢、左后肢的改良Ashworth评分均明显增高(P均<0.05),运动总路程明显缩短(P 均<0.05),平均速度明显减慢(P 均<0.05),静止时间明显延长(P均<0.05),脊髓颈膨大处GluR2 蛋白相对表达量和阳性表达平均光密度值均明显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的Zea-longa评分和左前肢、左后肢的改良Ashworth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运动总路程明显延长(P均<0.05),平均速度明显加快(P均<0.05),静止时间明显缩短(P均<0.05),脊髓颈膨大处GluR2 蛋白相对表达量和阳性表达平均光密度值均明显增高(P均<0.05).结论 电针刺激曲池和足三里穴可以显著改善脑出血大鼠痉挛性瘫痪症状,缓解肌张力增高,上调脊髓颈膨大处GluR2 表达可能是电针治疗缓解脑出血后肢体痉挛的机制之一.

    电针脑出血偏瘫痉挛脊髓谷氨酸受体2

    山仙颗粒对Hepa1-6肝癌细胞迁移与侵袭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

    潘艳芳毛伟娇谢敏屈梦扬...
    32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山仙颗粒含药血清对Hepa1-6 肝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并基于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SD大鼠制备山仙颗粒低、中、高剂量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体外培养Hepa1-6 肝癌细胞,设空白血清组、KYA1797K组及山仙颗粒低、中、高剂量含药血清组.取各组干预12 h、24 h、36 h后的Hepa1-6 肝癌细胞,通过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β-cate-nin和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空白血清组比较,山仙颗粒中、高含药血清组及KYA1797K组干预12h后的细胞迁移距离和山仙颗粒各组及KYA1797K组干预24 h、36 h后的细胞迁移距离均明显缩短(P均<0.05);山仙颗粒各组及KYA1797K组干预12 h、24 h、36 h后的穿膜细胞数量均明显减少(P均<0.05),细胞中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细胞中N-cadherin、Vimentin、β-catenin、p-GSK3β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山仙颗粒低、中、高剂量含药血清组各时间点的细胞迁移距离呈剂量依赖性缩短,穿膜细胞数量呈剂量依赖性减少,细胞中E-cadherin、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相对表达量呈剂量依赖性升高或降低,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山仙颗粒可以剂量依赖性地抑制Hepa1-6 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调控Wnt/β-catenin通路,上调E-cadherin和下调N-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EMT进程有关.

    山仙颗粒肝细胞癌肿瘤转移上皮-间充质转化Wnt/β-catenin通路

    基于PI3K/Akt/p53信号通路探讨白花蛇舌草乙酸乙酯萃取物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作用

    陈智林圣云熊昊王卓...
    329-3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评估白花蛇舌草乙酸乙酯萃取物(EAEHDW)对磷脂酰肌醇 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p53 信号通路传导调节作用,探讨其抑制急性髓系白血病M2 型(AML-M2)细胞株Kasumi-1 增殖及诱导凋亡的机制.方法 利用乙酸乙酯从白花蛇舌草中萃取制备得到EAEHDW,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装置检测样品纯度.设置空白组,将浓度分别为0.02 mg/mL、0.04 mg/mL、0.06 mg/mL、0.08 mg/mL、0.10 mg/mL的EAEHDW加入对数生长期的Kasumi-1 细胞株,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EAEHDW作用不同时间后Kasumi-1 细胞存活率,采用Annexin V/PI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EAEHDW作用24h后Kasumi-1 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EAEHDW(0.02 mg/mL、0.04 mg/mL、0.06 mg/mL)作用24h后Kasumi-1 细胞中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家族蛋白及PI3K/Akt/p53 信号传导通路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不同浓度的EAEHDW干预后,细胞存活率较空白组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较空白组明显升高,且细胞存活率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和药物浓度的增加而下降越明显,细胞凋亡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升高越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浓度的 EAEHDW作用于Ka-sumi-1 细胞后,细胞中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细胞色素C(Cyto-C)、p53 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Akt、磷酸化Akt(p-Akt)、鼠双微染色体2(MDM2)、磷酸化MDM2(p-MDM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 EAEHDW可明显抑制髓系白血病Kasumi-1 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影响Caspase家族蛋白表达和抑制PI3K/Akt/p53 信号通路导致p53 激活有关.

    白花蛇舌草急性髓系白血病Kasumi-1细胞株凋亡PI3K/Akt/p53信号通路

    基于中医体质探求寒冷地区老年人失眠的影响因素

    王雪晴程光宇王超杰赵慧怡...
    335-340,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中医体质探求寒冷地区老年人失眠的相关影响因素及临床预测作用.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对2021 年9 月—2022 年12 月至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老年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体质判定,根据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将入组者分为正常组(AIS评分<6 分)和失眠组(AIS评分≥6 分),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寒冷地区老年人失眠与中医体质等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同时绘制预测模型(ROC)曲线评估中医体质等因素对老年人失眠的预测价值.结果 正常组523 例,失眠组126 例,2 组入选者学历与不良嗜好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2 组年龄、性别、过敏史和手术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寒冷地区失眠老年人体质以偏颇体质为主;单因素分析中,学历、不良嗜好史与部分中医体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学历、不良嗜好史、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痰湿质与寒冷地区老年人失眠显著相关(P均<0.05),不良嗜好史、中高学历水平、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痰湿质为影响老年人睡眠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08(95%CI:0.765~0.851,P<0.001).结论 中医体质、不良嗜好史及学历水平与寒冷地区老年人失眠存在关联,且具有一定的临床预测价值,临证时可依据相关风险因素对老年人失眠风险进行预测,结合"辨体施治"为其提供个性化诊治方案.

    寒冷地区失眠老年人体质Logistic回归分析

    清化饮对脾胃湿热证抑郁大鼠血清5-HT与海马组织的影响

    黎嘉雯王谨敏陈铭杨季叶薇...
    341-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清化饮对脾胃湿热证抑郁大鼠血清5-羟色胺(5-HT)与海马组织的影响.方法 取30 只SPF级SD 雄性大鼠,随机选择其中5 只作为空白组,其余25 只采用高脂高糖饮食和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方法建立脾胃湿热证抑郁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6 只、清化饮组6 只、舍曲林组 6 只、清化饮+舍曲林组 7 只.清化饮组给予清化饮 27.5 g/kg灌胃,舍曲林组给予舍曲林片5.21 mg/kg灌胃,清化饮+舍曲林组给予清化饮27.5 g/kg和舍曲林片5.21 mg/kg灌胃,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均1 次/d,连续灌胃28 d.末次灌胃结束后,应用强迫游泳实验评价大鼠的抑郁状态,记录大鼠灌胃前后的体重,ELISA法检测血清 5-HT水平,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病理形态.结果 模型组大鼠的强迫游泳静止时间明显长于空白组(P<0.05),清化饮组、舍曲林组、清化饮+舍曲林组均明显短于模型组(P均<0.05);各组间大鼠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清化饮组大鼠体重变化量明显低于舍曲林组(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5-HT水平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舍曲林组和清化饮+舍曲林组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清化饮+舍曲林组明显高于清化饮组(P<0.05).模型组大鼠海马体积减小,CA2~CA3 区神经元细胞减少,沟回带厚度变薄;各药物组大鼠海马组织CA1~CA3 区神经元细胞紧密排列,细胞形态未见异常,沟回带厚度较模型组厚;其中清化饮组、清化饮+舍曲林组海马组织CA1~CA3 区神经元细胞紧密均匀排列优于舍曲林组.结论 清化饮可改善脾胃湿热证大鼠抑郁样行为,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清5-HT水平,恢复海马组织病理形态有关.

    清化饮脾胃湿热抑郁5-羟色胺海马组织

    枳实消痞颗粒对脾虚气滞型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及蛋白结合毒素的影响

    惠燕妮白亚宁冷伟
    347-351,4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枳实消痞颗粒对脾虚气滞型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及蛋白结合毒素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 年10 月—2022 年10 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及门诊随访的维持性腹膜透析营养不良患者60 例,将其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枳实消痞颗粒,治疗3 个月后观察肾功能指标及透析充分性指标[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素清除指数(Kt)]、营养状态指标[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体质指数(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围(AC)、上臂肌围(AMC)]、蛋白结合毒素指标[血清和腹透液中硫酸吲哚酚(IS)、硫酸对甲酚(pCS)水平]、中医证候积分、改良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表(MQSGA)评分的变化.结果 治疗3 个月后,治疗组SCr水平、BUN水平、血清和腹透液中IS水平、血清pCS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MQS-GA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Kt及Hb、ALB、P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均<0.05),其余指标变化不明显(P均>0.05);对照组仅SCr水平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ALB、P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血清pCS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枳实消痞颗粒能够改善脾虚气滞型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血清及腹透液中IS水平和血清中pCS水平,具有保护肾脏和腹膜作用.

    枳实消痞颗粒腹膜透析营养不良蛋白结合毒素

    平鼾祛湿汤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疗效观察

    韩鹏尹雪巩祥胜
    352-35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平鼾祛湿汤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1 年1 月—2022 年3 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诊治的80 例OSA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 组各40 例,对照组给予CPAP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平鼾祛湿汤治疗,2 组均治疗12 周.比较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呼吸睡眠相关指标[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ESS评分)、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呼吸紊乱时最低氧饱和度(LSaO2)、压力滴定值]、体质指数(BMI)、红细胞相关指标[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 组治疗12 周后的单项中医症状(形体肥胖、胸脘痞闷、呕恶纳呆、嗜睡、倦怠乏力、大便溏滞不爽、身体困重、痰多色白、头晕健忘)积分与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上述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 组治疗12 周后的ESS评分、AHI、BMI及RDW、RBC、Hb、EPO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压力滴定值、LSaO2 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37/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28/4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3/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9/40)(P<0.05).结论 在CPAP基础上加用平鼾祛湿汤治疗OSAS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呼吸睡眠情况,且不良反应少,其机制可能与改善红细胞相关指标,降低微循环血液黏稠度,从而改善机体缺氧状况有关.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平鼾祛湿汤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红细胞分布宽度促红细胞生成素血红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