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白盛菊

旬刊

1008-8849

xdjh126@126.com

0311-87738668;13315965390

050061

河北省石家庄市北城路35号万信花园D区8号楼1单元201室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Journal 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调脾安肠方对伊立替康致迟发性腹泻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孙小梅苏菲刘猛王佳聪...
    1169-1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调脾安肠方对伊立替康致迟发性腹泻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及其毒性代谢产物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32只健康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调脾安肠方组、黄连素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外,其余3组小鼠制备CT26皮下荷瘤模型后再建立伊立替康致迟发性腹泻模型,从伊立替康腹腔注射当天开始,调脾安肠方组每天于化疗前2 h给予调脾安肠方浓缩制剂0.4 mL(28 g/kg)灌胃,模型组每天于化疗前2 h给予生理盐水0.4 mL灌胃,黄连素组每天于化疗前2 h给予盐酸小檗碱片水溶液0.4 mL灌胃(100 mg/kg),空白组与造模组相同时间段给予生理盐水0.4 mL灌胃,均连续灌胃10d.于实验结束后当天留取各组小鼠粪便,分光光度法检测粪便样本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样本中肠道菌群结构及分布情况.结果 模型组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调脾安肠方组及黄连素组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且调脾安肠方组明显低于黄连素组(P<0.05).粪便样本测序显示,模型组小鼠肠道菌群物种丰度、均匀度及多样性下降,而调脾安肠方组小鼠肠道菌群物种丰度、均匀度及多样性均得到逆转,趋近于正常小鼠,且在菌群物种组成上与空白组相似,黄连素组与模型组相似;空白组及调脾安肠方组OTUs数量较多,其次为黄连素组,模型组数量最少;肠道菌群物种门水平分析,各组样本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丰度均较高,其中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变形 菌门(Proteobacteria)在模型组样本中具有较高丰度;肠道菌群物种属水平分析,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在各组均有较高丰度,模型组样本中阿克曼菌属(Akkermansia)、拟杆菌属(Bacteroides)丰度降低,调脾安肠方组丰度上调至接近正常水平;各组OTUs相比,模型组小鼠肠道菌群中丹毒丝菌目、梭菌目、疣微菌目、伯克菌目、红蝽菌目数量上调,调脾安肠方组小鼠肠道菌群中厚壁菌门、双歧杆菌目、拟杆菌目和乳杆菌目菌群数量增加;模型组的标志物种包括肠球菌科、肠球菌属、帕拉普菌科、普雷沃菌属等,调脾安肠方组的标志物种包括双歧杆菌目、双歧杆菌科、双歧杆菌属及拟杆菌目的S24-7科等,黄连素组的标志物种包括颤螺菌属、副拟杆菌属、粪球菌属、瘤胃球菌属和紫单胞菌科等.结论 伊立替康会导致小鼠肠道菌群物种丰度、均匀度及多样性下降,增加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调脾安肠方可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并降低毒性代谢产物活性.

    调脾安肠方伊立替康迟发性腹泻肠道菌群β-葡萄糖醛酸苷酶

    益气续骨方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大鼠骨代谢的影响

    李皎许康周志能马桃红...
    1181-1187,1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益气续骨方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益气续骨方低剂量组、益气续骨方高剂量组、益气续骨方+LY294002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大鼠右臀肌肉注射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4周建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造模结束后,益气续骨方低、高剂量组大鼠分别给予益气续骨方0.5 mL(含生药0.285 g/mL)和1 mL(含生药0.57 g/mL)灌胃,益气续骨方+LY294002组大鼠给予益气续骨方1 mL灌胃并腹腔注射6 mg/kg的LY294002,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均1次/d,连续干预8周.ELISA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钙、血磷、骨保护素(OPG)、骨钙素(OCN)、碱性磷酸酶(ALP)水平,Micro-CT检测观察股骨头形态,HE染色观察股骨头组织病理形态,TRAP染色观察破骨细胞生成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股骨头组织中骨特异性转录因子2(Runx2)、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裂解半胱天冬酶-3(Cleaved-Caspase-3)、PI3K、Akt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4、IL-6、TNF-α、OPG、ALP水平和骨小梁分离度(Tb.Sp)、空骨陷窝率及股骨头组织中Cleaved-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血钙、血磷、OCN水平和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目(Tb.N)、骨小梁厚度(Tb.Th)及股骨头组织中 Runx2、BMP-2、p-PI3K/PI3K、p-Akt/Akt 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破骨细胞数量增多,股骨头破坏、骨小梁空间结构紊乱;与模型组比较,益气续骨方低、高剂量组大鼠血清IL-4、IL-6、TNF-α、OPG、ALP水平和Tb.Sp、空骨陷窝率及股骨头组织中Cleaved-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血钙、血磷、OCN 水平和 BV/TV、Tb.N、Tb.Th 及股骨头组织中 Runx2、BMP-2、p-PI3K/PI3K、p-Akt/Akt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破骨细胞数量减少,股骨头破坏程度减轻,骨小梁空间结构形态改善;LY294002可减弱益气续骨方对上述指标的改善作用,各指标与益气续骨方高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益气续骨方可改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大鼠骨代谢,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少破骨细胞数量,减轻大鼠股骨头坏死,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益气续骨方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骨代谢

    润肌丹油调控巨噬细胞极化促进糖尿病溃疡愈合的机制研究

    夏联恒姚伊依王佳鑫徐春辉...
    1188-1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润肌丹油是否可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极化促进糖尿病溃疡愈合,为润肌丹油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方法 取35只SD大鼠,随机选择10只作为空白组,其余25只大鼠采用高糖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诱导法建立糖尿病模型.然后在空白组大鼠和造模大鼠背部采用手术形成3.0 cm ×3.0 cm的缺损性创面,对造模大鼠以创面涂抹50%冰醋酸法建立糖尿病溃疡模型,将20只糖尿病溃疡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溃疡组和润肌丹油组,每组10只.空白组、糖尿病溃疡组使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创面,润肌丹油组使用润肌丹油纱布覆盖创面,干预14 d,此过程中空白组大鼠给予常规标准饲料喂养,其余组大鼠给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观察各组干预前、干预7 d后、干预14 d后的溃疡面积,计算干预7 d后、干预14 d后的溃疡愈合率.实验结束时,取溃疡组织进行HE染色病理学观察,Western blot法检测溃疡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VEGFB)、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FGF1)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亚基B(PDGFB)蛋白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溃疡组织中M1型巨噬细胞分泌的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2型巨噬细胞分泌的抗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及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水平,免疫荧光法测定溃疡组织中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分布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糖尿病溃疡组和润肌丹油组溃疡组织中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分类情况,计算溃疡组织中F4/80/CCR7和F4/80/CD206阳性染色细胞的比值(M1/M2型巨噬细胞比值).结果 糖尿病溃疡组和润肌丹油组换药7 d、14 d后的溃疡面积均明显大于空白组(P均<0.05),溃疡愈合率均明显低于空白组(P均<0.05);润肌丹油组换药7 d、14 d后的溃疡面积均明显低于同期 糖尿病溃疡组(P均<0.05),溃疡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同期糖尿病溃疡组(P均<0.05).换药14 d后,糖尿病溃疡组溃疡组织中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少量成纤维细胞及毛细血管生成,炎症反应重;润肌丹油组溃疡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情况介于空白组和糖尿病溃疡组之间,见大量新生毛细血管和纤维细胞及少量肉芽组织.润肌丹油组溃疡组织中VEGFB、FGF1和PDGFB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空白组和糖尿病溃疡组(P均<0.05).与空白组比较,糖尿病溃疡组溃疡组织中IL-6、IL-12、TNF-α、IL-4、TGF-β、VEGFA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与糖尿病溃疡组比较,润肌丹油组大鼠溃疡组织中IL-6、IL-12、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IL-4、TGF-β、VEGFA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糖尿病溃疡组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绝对细胞数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均<0.05);润肌丹油组M1型巨噬细胞绝对细胞数明显低于糖尿病溃疡组(P<0.05),M2型巨噬细胞绝对细胞数明显高于糖尿病溃疡组(P<0.05).润肌丹油组溃疡组织细胞单细胞悬液中M2型巨噬细胞明显多于糖尿病溃疡组(P<0.05);糖尿病溃疡组M1/M2型巨噬细胞比值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润肌丹油组M1/M2型巨噬细胞比值明显低于糖尿病溃疡组(P<0.05).结论 糖尿病溃疡存在M1/M2型巨噬细胞比值失衡;润肌丹油可以促进巨噬细胞向M2型巨噬细胞极化,减少M1型巨噬细胞,改善M1/M2型巨噬细胞失衡,从而减少M1型巨噬细胞分泌的促炎细胞因子,增加M2型巨噬细胞分泌的抗炎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抑制炎症反应,促进糖尿病溃疡愈合.

    糖尿病足溃疡润肌丹油巨噬细胞极化炎症反应

    悬吊推拿运动技术治疗冻结肩的远期疗效

    廖烜东翟霞王雪妍丁懿...
    1197-1201,1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悬吊推拿运动技术治疗冻结肩患者的远期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冻结肩患者6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3例和试验组34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和中频脉冲电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牵伸训练和关节松动术治疗,试验组给予悬吊推拿运动技术治疗,2组治疗周期均为4周.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后3个月肩部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功能[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MS)量表评估]及治疗前后血清IL-10水平,记录3组治疗期间平均每天主动运动时间,分析血清IL-10水平和主动运动时间、CM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4周后及治疗后3个月,2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肩关节活动度和CM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试验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肩关节活动度和CM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4周后2组血清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试验组血清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L-10水平与主动运动时间呈正相关(r=0.675,P<0.05),治疗后CMS评分与血清IL-10水平呈正相关(r=0.816,P<0.05).结论 悬吊推拿运动技术治疗冻结肩在调节肩关节力学平衡与炎性因子水平方面更具优势,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且疗效持续时间长.

    冻结肩悬吊运动推拿炎性因子相关性分析

    清化饮对湿热型抑郁大鼠血清多巴胺及小肠病理改变的影响

    陈铭杨王谨敏黎嘉雯陈华琴...
    1202-1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清化饮对湿热型抑郁大鼠血清多巴胺及小肠病理形态的影响.方法 取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选择5只作为空白组,其余25只大鼠采用高脂高糖饮食与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方法建立脾胃湿热型抑郁模型.将造模成功的25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6只、清化饮组6只、舍曲林组6只、清化饮加舍曲林组7只,清化饮组给予清化饮27.5 g/(kg·d)灌胃,舍曲林组给予舍曲林片5.21 mg/(kg·d)灌胃,清化饮加舍曲林组予清化饮27.5 g/(kg·d)和舍曲林片5.21 mg/(kg·d)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等容积的生理盐水,均1次/d,连续21 d.末次灌胃结束后进行行为学旷场实验,实验后取大鼠血清检测多巴胺水平,取小肠组织进行HE染色病理观察.结果 清化饮组、清化饮加舍曲林组大鼠中心穿格次数均明显多于模型组(P均<0.05),各药物组间大鼠中心穿格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清化饮加舍曲林组外围穿格次数均明显少于空白组和清化饮组(P均<0.05);清化饮组大鼠外围穿格次数有多于模型组、舍曲林组的趋势,接近于空白组,但4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大鼠的直立次数、理毛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模型组血清多巴胺水平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药物组血清多巴胺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舍曲林组、清化饮加舍曲林组血清多巴胺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均<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小肠上皮及固有膜内可见炎细胞,固有膜内淋巴小结形成;各药物组小肠上皮及固有膜内炎细胞较模型组有所减少,且清化饮组改善较其他2组更明显.结论 清化饮可改善湿热型抑郁大鼠的抑郁症状,提高大鼠血清多巴胺水平,对小肠黏膜有一定保护作用.

    抑郁清化饮湿热型多巴胺小肠

    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上皮细胞的调控作用

    李杨施陈燕张治军袁波...
    1208-1212,1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鼻黏膜上皮细胞形态、增殖和分泌蛋白的影响.方法 分离正常大鼠骨髓MSCs、正常大鼠鼻黏膜上皮细胞以及AR大鼠鼻黏膜上皮细胞并分别培养,细胞培养传代至符合要求时,将骨髓MSCs和AR大鼠鼻黏膜上皮细胞共培养,培养3 d、7 d、14 d时显微镜观察鼻黏膜上皮细胞形态,CCK-8法检测鼻黏膜上皮细胞增殖情况[设模型组(AR大鼠鼻黏膜上皮细胞)和模型MSCs组(AR大鼠鼻黏膜上皮细胞和骨髓MSCs共培养),以OD值表示],Western blot法检测鼻黏膜上皮细胞黏液分泌标志物黏蛋白5AC(MUC5AC)蛋白表达情况[设正常组(正常大鼠鼻黏膜上皮细胞)、正常MSCs组(正常大鼠鼻黏膜上皮细胞和骨髓MSCs共培养)、模型组(AR大鼠鼻黏膜上皮细胞)、模型MSCs组(AR大鼠鼻黏膜上皮细胞和骨髓MSCs共培养)].结果 骨髓MSCs与AR大鼠的鼻黏膜上皮细胞共培养14 d时,鼻黏膜上皮细胞明显增多,细胞生长旺盛,活性好,细胞形成大的集落群.培养14 d时,模型MSCs组的鼻黏膜上皮细胞增殖OD值为0.97±0.06,模型组为0.81±0.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和正常MSCs组鼻黏膜上皮细胞中MUC5AC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MSCs组鼻黏膜上皮细胞中MUC5AC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骨髓MSCs能促进AR大鼠鼻黏膜上皮细胞增殖,下调AR大鼠鼻黏膜上皮细胞中MUC5AC蛋白表达.

    变应性鼻炎间充质干细胞鼻黏膜上皮细胞黏蛋白5AC

    基于"思胜恐"理论探讨"五音调神"法对脑卒中后焦虑和恐惧心理的影响

    王雪妍刘丽廖烜东丁懿...
    1213-1218,1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思胜恐"的情志相胜理论探究"五音调神"法对脑卒中后患者焦虑和恐惧心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3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脑卒中后伴焦虑恐惧心理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2组均给予脑卒中后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认知行为疗法(CBT)干预,观察组给予"五音调神"法(宫调式五行音乐联合针刺印堂、神庭、百会)治疗,2组治疗周期均为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恐惧视觉模拟评分(FAVS)、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P-Q-SF)评分、Barthel指数及血清5-羟色胺(5-H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肽(NPY)水平和治疗4周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2组HAMA、FAVS、FoP-Q-SF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Barthel指数和血清5-HT、BDNF、N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Barthel指数以及血清5-HT、BDNF、NG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97%(32/33),对照组为78.13%(25/3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五音调神"法可通过调控5-HT、BDNF、NGF水平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且在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方面效果优于CBT.

    脑卒中"五音调神"法焦虑恐惧5-羟色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肽

    针刺灵骨、大白穴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偏瘫疗效观察

    肖观伟曾科学
    1219-1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常规针刺基础上加刺灵骨、大白穴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3年1-8月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4例中风后下肢痉挛性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中风病康复分期针刺疗法"痉挛期的针刺选穴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针刺灵骨穴、大白穴治疗,1次/d,30 min/次,6次/周,12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痉挛程度[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评分]、步行能力(10 m步行测试速度)、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生活质量[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血清神经功能相关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甘氨酸(Gly)]水平,评价2组康复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1个疗程和治疗2个疗程后2组M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MAS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治疗2个疗程后2组患者的10 m步行测试速度均明显快于治疗前(P均<0.05),BBS评分、FMA评分、BI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10 m步行测试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BBS评分、FMA评分、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1个疗程后2组SF-36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2个疗程后2组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疗程后,2组患者血清NSE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血清Gly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NS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Gl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48%(38/42),对照组为73.81%(31/4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常规针刺基础上加刺灵骨、大白穴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偏瘫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肢体痉挛程度,降低肌张力,改善步行和平衡能力,提高患者肢体活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其起效可能与调节血清NSE、Gly水平以促进神经元修复、缓解肌痉挛有关.

    下肢痉挛性偏瘫中风灵骨穴大白穴

    核心稳定训练联合穴位敏化针刺治疗盘源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陈曦肖芷兰李书娟文永洪...
    1225-1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核心稳定训练联合穴位敏化针刺治疗盘源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1年10月—2023年1月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康复医学科诊治的盘源性坐骨神经痛患者9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1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核心稳定训练,观察2组在观察1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穴位敏化针刺治疗,3组均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治疗4周及治疗结束后2周、4周3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3组患者血清P物质(SP)、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降钙素相关基因肽(CGRP)水平及弥散张量成像中各向异性分数(FA)、表观弥散系数(ADC)和三维步态分析参数.结果 除对照组治疗结束后4周ODI评分外,3组患者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2周和4周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观察2组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2周和4周的VAS评分及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2周的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其余2组(P均<0.05).治疗4周后,3组患者血清SP、CXCL10、CGRP水平及ADC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FA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2组患者血清CXCL10、CGRP水平及ADC均明显低于其余2组(P均<0.05),血清S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A均明显高于其余2组(P均<0.05).治疗4周后,3组步行周期、单支撑时间均明显短于治疗前(P均<0.05),3组步速和观察1组、观察2组步长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观察2组步速明显高于其余2组(P均<0.05),单支撑时间明显短于其余2组(P均<0.05),步行周期仅短于对照组(P<0.05),步长仅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核心稳定训练联合穴位敏化针刺可以明显调节疼痛相关因子水平,缓解盘源性坐骨神经痛患者的疼痛和运动障碍,减轻椎间盘对坐骨神经的压迫,改善步态.

    核心稳定训练穴位敏化针刺盘源性坐骨神经痛

    杞菊地黄丸联合施图伦治疗肝肾不足型近视萎缩性黄斑病变临床研究

    朱聪张有花蒋文君张金木...
    1231-1235,1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杞菊地黄丸联合施图伦治疗肝肾不足型近视萎缩性黄斑病变(MA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眼底外科门诊就诊的60例肝肾不足型MA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30只眼).对照组给予施图伦点患眼,治疗组在施图伦点眼基础上口服杞菊地黄丸,2组疗程均为30 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和相关眼参数(裸眼及最佳矫正视力、等效球镜度、光敏感度、视野平均缺损、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并比较2组不同近视性黄斑病变(MMD)分级[弥漫性脉络膜视网膜萎缩(C2级)、斑片状脉络膜视网膜萎缩(C3级)、黄斑萎缩(C4级)]患者相关眼参数.结果 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裸眼及最佳矫正视力与治疗前比较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治疗组C2级患者裸眼及最佳矫正视力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总体光敏感度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其中C2和C3级患者(其中C2级疗效最佳)光敏感度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同级对照组(P均<0.05);2组等效球镜度、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与治疗前比较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不同分级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杞菊地黄丸联合施图伦治疗肝肾不足型MAM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和光敏感度,有效提高病变早期(C2级)患者的裸眼及最佳矫正视力.

    近视萎缩性黄斑病变杞菊地黄丸施图伦中医证候光敏感度最佳矫正视力